撰文 / 麻策
编辑 / 周路平
手机行业已经许久没有新鲜事了,直到今年各家开始陆续上马折叠屏手机。
它看起来很鸡肋,除了炫耀,很难想到有太多使用场景和痛点需求。它实际上很贵,最便宜的要大几千,贵的卖到一两万元,阻隔了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所以,它的销量并不多,全球的销量也不过百万台。
但是,这一切却没有阻挡手机厂商们的热情,尤其是今年,折叠屏手机界异常热闹。
最新一位折叠屏玩家是OPPO。12月15日,OPPO推出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Find N,定价框定在了8000元以内。在此之前,小米的折叠屏手机MIX Flod已经发布了,华为和三星作为先行者,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有产品面市。而剩下的vivo和荣耀也不甘人后,已经有了折叠屏手机的发布计划。
甚至连苹果也传出在研究折叠屏手机的消息,并将在两年后发布。但苹果的策略一向保守,很多年前,外界都在盛传苹果将取消iPhone的刘海设计。但至今,刘海依旧。
当下,国产手机品牌的共同目标都是高端化。但如何突破高端价格段、避免同质化竞争?以前大家比拼的是高端芯片,摄像头数量和拍照能力,屏幕的尺寸和刷新率,但这些方面已经不足以和对手拉开差距,而且除了高端芯片,其他的技术和功能早已在低端机型上应用,很难支撑国产手机品牌走向高端。
于是,折叠屏成了最佳的角逐场,尽管大多数折叠屏手机都还处于赔钱赚吆喝的阶段。但在成熟而内卷的手机行业,可能没有比折叠屏更好讲的故事了。
谁在用折叠屏?
手机经销商伍田今年在同行的“安利”下,用过一段时间折叠屏。他原本对折叠屏手机并不太感冒。但圈子里的朋友,经常会坐到一起应酬聊天,每次聚会的餐桌上,折叠屏手机总是能见到好几台。这些做手机生意的老板,聊起折叠屏手机常提的是,“看文件方便”。
伍田也买了一台。大屏看报表确实是优点,但除此之外,对他而言,其他使用提升感知并不明显。“可能只增加了点拿出去炫耀的感觉。”没多久,他就又换回了之前的Mate 40保时捷。
炫耀是它的重要卖点。在OPPO折叠屏手机的发布会上,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台上掏出折叠屏手机,展示一圈,合上,揣回兜里,说:“你们肯定没体验过这种耍帅的感觉。”
折叠可以让手机实现大屏幕,但其实如果仅仅是追求大屏,完全可以买一台Pad,价格会便宜很多。折叠机想要扮演的是可以揣进兜里的Pad,但问题是叠起来的手机普遍非常厚重,目前的旗舰机重量大多在200g以内,但折叠屏手机接近300g。
为了折叠,转轴处需要上百个金属扣,加上内外两块屏幕,机身加重不便于携带。多年的手机销售直觉告诉伍田,“价格太贵,机身太厚,还不足以拉动整个市场(起量)。”
像伍田一样,不看好目前折叠形态呈现效果的人还占据着大多数。折叠屏手机的潜在用户是商务人士,不仅是因为这个群体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也是因为折叠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些人处理业务的需求,包括看新闻、报表、文件和PPT等。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也发现,手机渠道老板们用折叠屏手机的不少,这些人天天看各种报表。大屏其实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相同痛点。他还送了一台给母亲,专门给老人家看新闻。
不过,仅满足这些可能还不够。
手机厂商仍然需要给出充分的理由,证明折叠屏手机并不是为了折叠而折叠。虽然折叠屏被认为在办公以及大屏娱乐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但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的感受是,还缺乏“杀手级应用”。换句话说,就是折叠屏手机是形态上的创新,但在使用体验中,还没有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价值。
“是解决需求的能力定义高端,而不是你卖一个很贵的手机,它看着很高端。”不管是从软件还是从硬件上,上述经销商也认为,折叠屏手机都还需要很大的突破,才能在真正在零售端体现出吸引力。
当前折叠屏手机能“逼死强迫症”的地方,就是屏幕中间那道深深的折痕。这是柔性OLED屏幕在技术上无法真正解决的点,厂商们只能做到尽量缓解。
种种问题导致消费者对折叠屏的热情并不高,甚至出现消退的迹象。华为推出第一代折叠屏Mate X时,尽管售价高达16999元,但在华为强大的品牌热度和供应非常有限的因素影响下,这台机器的价格一度被炒至5万元以上,每次上货都是秒售罄。
但如今,价格已经明显回落。华为折叠屏手机的市场售价目前勉强和官方定价持平。而三星和小米的折叠机,市场价格遭遇快速滑坡。根据一名经销商的说法,小米折叠机9999元的上市价格,曾在两周内破发,目前只有六七千元。
除了使用场景,折叠屏手机还面临的一个重要阻碍是应用生态。折叠屏在软件适配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各个厂商对折叠方式和屏幕尺寸还没有达成统一,百花齐放。外加折叠屏手机市场体量较小,软件开发商实际上没有动力去主动给不同的厂商产品去做适配。
如果这样的状况无法打破,就会陷入无解循环。软件公司不做适配,折叠屏手机体验不会太好,销量就上不去。没什么销量,适配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这也是为什么, OPPO一上来就宣布一项1亿投资金额的生态扶持计划。
一位手机厂商的员工透露,现有折叠屏手机因为还是小众产品,很多应用的适配还都是需要靠“老板去刷脸”, 用户教育和市场培育还任重道远。
赔本赚吆喝
折叠屏不是跑量的机型。
一位旗下有数十家华为门店的经销商透露,他门店的折叠屏手机的周销量总共也只有8-10部。相比之下,其他的机型每周都有数百台的销量。
量不大,就意味着均摊的成本高。而折叠屏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柔性屏幕和实现折叠的铰链。Omdia此前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折叠屏的价格在150美元到250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在一千元到一千七之间。而常规的柔性OLED屏幕的价格在80美元左右,两者之间的价格相差甚远。往往主流的品牌都会有各自的尺寸定制需求,投入还会更多。
为了和三星联合打造这样一块定制柔性OLED屏幕,OPPO的投入金额就达到上亿元。
屏幕成本从维修价格上也可见一斑。华为Mate X2的官方换屏价格是第一次换3580元,第二次的价格则为7500元,光屏幕就比大多数旗舰手机的价格要高。
屏幕之外,实现折叠的铰链也需要不小的成本。此前,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透露,三星和华为折叠手机铰链转轴成本大约40美元。而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提供了一个数字:OPPO Find N 配备的水滴型铰链,单个成本达到了100美元。
折叠屏手机投入巨大,但市场需求无法保证。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大约只有194.7万部,只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0.15%。其中,市场绝对霸主是三星,份额达到了90%以上。华为吃下了个位数份额,位列第二。两家厂商加起来的份额已经超过了97%。
且不说,新入局的厂商,能从两家手中拿走多少份额。折叠屏是否真正存在大规模刚性需求,还未得到验证。
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转述了华星光电某高管的话称,国产柔性折叠屏的良品率迟迟上不来,主要原因是国产手机厂商目前对柔性OLED屏幕的采购量低,市场没需求,就缺少良品率提升的投入动力。“如果需求成规模,良品率提升根本不是问题。”
伍田觉得,如果仅仅是为了大屏体验,同样是花一万元,更多人可能还是会倾向于选择购买一部直板旗舰外加一台高配平板。
“做大屏需求,你要解决电池续航、厚度、重量,这些核心问题能解决还行,否则折叠屏手机就还只能算是一个新奇的玩具。”在他看来,国产厂商的一股脑儿地涌向折叠屏,实质上可能都是在做一次商业冒险。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坦承,折叠屏手机上来就想赚钱不容易,技术上仍然需要突破,市场需求还有待开发。“实话说,我们是非常想打开这个市场。”但他预估,至少还要经过两三代产品的投入和市场验证之后,才有可能谈赚钱的事。
华为的Mate X系列折叠屏,尽管售价近两万元,但前期一直也是处于亏损状态。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2020年4月透露,当时华为在折叠屏手机上已经亏损了六七千万美元。华为也是做到今年,Mate X2这一代才大体维持平衡状态。
如果再考虑到更早期的巨额研发投入,回本时间只会更加漫长。
本月底发布的华为P系列折叠屏手机将搭载4G芯片,这款机器采用类似三星Galaxy Z 的设计,完全打开后与普通手机的尺寸相当,售价也在8000-9000左右。
但相比于Mate X系列机型,这款以P命名的新品,并没有太被看好。在业内,华为的折叠屏被称为“资源机”,只有核心经销商才有提货资格,而且也严格限制了数量。这些机器拿到就是赚到,在提货时经常需要搭售一些不太畅销的机器,“而P系列折叠屏恐面临跌破发行价的尴尬。”上述知情人士说。
一切为了高端
国产品牌们涌向折叠屏的背后是高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
按一位负责战略的手机厂商人士的说法,折叠屏趋势的到来,实际上恰恰反映出了手机发展的瓶颈。直板形态下的高端手机,苹果已经成为难以逾越的大山。
近些年,手机芯片的算力突飞猛进,但一直受制于屏幕面积,导致手机的算力只能向摄像头溢出。随着整个行业影像水平提升,同质化愈发明显,折叠屏手机成了很多手机厂商探寻的下一个算力溢出路径。
但在上述人士看来,折叠屏只能算是一个高端差异化的产品,能增加冲击高端的市场关注度,但不能从根本上增强冲击高端的成功率。
孙燕飚的感受是,今年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只有3亿部,和高峰期的时候差了接近2亿部。而全球也只有11亿部左右,过去很多年保持的13-14亿部的数据相比,同样下滑明显。“市场环境很糟糕,竞争环境更恶劣。”
之前行业预期的5G换机潮,来得没有想象中那么猛烈。当手机整个行业都缺乏革命性创新的时候,苹果彰显出了强大的品牌统治力。
孙燕飚说,iPhone 13由于产品没有对手,直接让苹果10月份在中国市场份额提升到了历史性的31%。在他看来,折叠屏能够带来形态上的与众不同,国产手机在这上面寻求突破,更多是市场层面的倒逼。“抢在苹果之前推出折叠屏手机,是国产品牌的必由之路。”
目前在批发价格超过600美元以上的手机中,苹果和三星在全球市场保持着绝对的领先。而在国内市场,8000元以上的份额,苹果拿走了超过90%。
折叠机被认为是明年国产高端竞争的核心,但抢先发布并不意味着就能取得领先。纵观这几年国产手机厂商在硬件上的尝试,有些探索是成功的,比如屏下指纹、全面屏都已经普及;但有些探索却不尽如人意,比如滑屏手机,升降摄像头,如今很难在新品上看到这类设计。
“手机未来的形态可能不再是手机现在这样的物理形态,不应该受物理限制。”某屏幕厂商工程师元浩透露,如果是追求大屏需求,全息投影技术或许更能代表未来趋势。
有人认为折叠屏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完全革新行业的东西,但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尽管外界传言realme也在筹备折叠屏产品,但该品牌的中国区总裁徐起坦承,折叠屏手机还不是realme的重点方向,“手机需要追求大屏,但不一定是这种形态”。
手机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创新性的探索成为品牌走向高端的唯一通路。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已经发布或者即将发布折叠屏产品,供应链上下游都在积极响应。折叠屏手机即将成为行业的又一个竞赛和内卷的方向,但它可能很难再现当年“翻盖手机”式的辉煌。
OPPO也很清楚这一点。刘波表示,折叠屏手机能从高端手机市场分得一些份额就算成功。“分走一半儿很难。”他给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数字,“二三成”。
对于渴望取得高端市场突破的国产品牌们来说,折叠屏手机短期的意义不在于赚钱,更多是为了培养用户品牌心智。
按照上海一位手机经销商的说法,折叠屏都是分批定产能,厂商根本不在乎销量,并不指望能通过折叠屏手机赚钱,“如果能把用户的品牌心智往上拉一拉,价值就实现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