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脸的我想做个好人,但身边人不让

反派脸的我想做个好人,但身边人不让
2021年12月11日 09:47 新浪科技综合

  这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接下来将呈现几张人物图片,请暂时抛弃你对他们的既往认知,仅根据面孔回答下列问题:

  请问图片中人的性取向是“异性”or“同性”?

  请问图片中人“是”or“否”从事过犯罪行为

  请问图片中人“是”or“否”为一名成功企业家

  即使不清楚对方到底做了啥,光是看脸我们依然能够回答上面的问题。

  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基于推测他人的行为特征,像是上面提到的性取向、犯罪行为与事业成就等。

  诸多研究表明,这种预测其实是比随机猜测更准确的。2018 年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即使是面对陌生官员,群体也有 69.44% 的概率正确回答他是一名犯有政治腐败罪的官员,还是一名清白的官员。

  没想到吧!看脸还能帮咱们“揪出”贪官呢_(:з)∠)_

  脸与腐败的关联为什么会存在呢?以往的研究往往会从脸部本身的特征出发,比如脸部宽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一般来说,睾酮水平越高的男性,脸就长得越宽,其攻击性就会越强,显得越不值得信任、越具威胁性,人们根据面孔判断腐败可能性的能力可能就与之有关。

  但是,今年最新的一篇研究给出了另一个解释:看起来腐败的人确实收了更多的贿赂,但这是因为有更多的人向他们行贿

  换句话说,“恶人”们的命运车轮,被认为他们是“恶人”的旁人推动,向着腐败的深渊奔去。

就是这篇文章 | Psychological Science就是这篇文章 | Psychological Science

  看脸识贪官?确实准,但不太靠谱

  研究共分为三个子研究进行,分别对应以下问题:

  1) 看脸识人准不准

  2) 看脸识人靠不靠谱

  3) 看脸识人的准/靠谱是如何实现的

  考虑到看脸识人可能受到评价者自身背景知识的影响,在研究1中,该韩国团队招募了184名对亚洲人脸盲的美国大学生进行评估。

  评估对象为24对韩国政客的照片。人物全部为男性,并对有受贿记录和无受贿记录政客照片的发型、面部表情、眼镜和年龄进行匹配。

  这里我们用《鱿鱼游戏》的剧照作为示例,评估内容就是:

  请根据面孔判断,以下二人谁更值得信任?

  对实验材料的模拟 | 鱿鱼游戏  对实验材料的模拟 | 鱿鱼游戏

  研究结果发现,正确地将无受贿行为政客评估为值得信任,或正确地将有受贿行为政客评估为不值得信任的总体准确率为61%,在控制了美国大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因素后,总体准确率依然大于随机猜测。

  也就是说,人们确实能够一定程度地通过看脸推断出男性政客的不道德行为

  研究2中,研究者分别在美国和韩国找了两拨大学生,请大家完成研究1的看脸识人任务,与此同时,给自己的“看脸识人”能力打分。

  结果表明,两群大学生的总体正确率均高于随机猜测。但是,个体对自己所做判断的自信水平和实际准确度之间并无关联

  虽然普通人猜对结果的概率比瞎猜要高,但人们不太有自知力,在判断自己准不准这件事上和瞎猜差不多

  “这些人与我交朋友,

  看中的是我的职位啊”

  为了解人们到底为何能“看出”贪官,研究者设计了第 3 项研究,这次研究者不仅调查了“行贿者”对贪腐面孔的感知,还调查了“受贿者”是不是真的会受贿。

  这个研究分为好几步。第一步,研究者邀请了56名普通韩国成年人按统一的要求提供了个人大头照。

  第二步,研究者邀请了800名美国成年人给这些照片的特质打分,例如值得信任程度、容易受贿程度等。

  完成打分任务后,这800名被试还需要做贿赂判断任务,他们需要想象自己是一名潜在行贿者,例如想象自己是一名犯了错的职员,正在决定要不要贿赂同事以掩饰错误。

  然后研究者会再展示一遍大头照,要求被试仅基于样貌判断,自己会不会向照片上的人行贿。

  第三步,研究者重新召集了第一步中的56名韩国人,同样让他们想象贿赂判断任务中的场景,但他们需要设想自己的身份是潜在受贿对象

  他们要回答“我在该场景下是否会接受贿赂”以及“如果有X人向自己行贿,我会接收其中多少人的贿赂?”这两个问题。

  其中,第二个问题中的“X人”是第二步的800人中,实际选择向此人“行贿”的人数。

  实验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潜在的影响后(比如这个小姐姐太好看了,或者这个大叔看着太惨了),研究者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向看上去更不值得信任、更腐败、更不道德或更不诚实的人行贿

  通过“受贿者”面孔感知到的个人特征,也确实能显著预测“受贿者”实际决定接收的贿赂数

  但是,研究者发现,“行贿者”通过“受贿者”面孔感知到的个人特征,没有办法预测“受贿者”会不会选择接受贿赂,也不能预测“受贿者”的相对受贿频率(即受贿次数除以总行贿人数)。

  也就是说,人们根据面孔感知到的个人特征,其实与“受贿者”是不是更容易接受贿赂没有关系的。

  那为什么受贿者的面孔特征还是能够预测他实际决定接受贿赂的数量呢?这与行贿总数有关:

  人们越感觉一个人的面孔贪腐,就会有越多的人选择向这个人行贿,从而使得这个人受贿的总量增加

  也许甲和乙的道德水准原本差不多,都是十次行贿里会忍不住接受一次。但有100个人决定向贼眉鼠眼的甲行贿,而只有5个人决定向浓眉大眼的乙行贿……最后,甲锒铛入狱,乙平安无事。其他人还要看着他们的照片感叹一句,真是相由心生。

  研究者认为,看脸识人的准确性可能源于社会期望(Social Expectations),大家“期待”他是一个坏人,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坏人。

  当然,这不是为贪污腐败的官员辩解,外因仅是影响作用,内在动机才是决定性的。

  就算有再多的人来送礼,只要理想信念坚定,又怎么会落入贪腐的圈套呢!

  来源:果壳

美国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