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让“反噪音联盟”单打独斗

不应让“反噪音联盟”单打独斗
2021年11月30日 02:18 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不应让“反噪音联盟”单打独斗

报载,2019年,来自苏州的傅岳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反噪音联盟”,如今已有一万五千人关注。而五个微信群如今也有一千五百多人。这些成员大多生活在城市,平日里的邻里噪音成了成员们共同的“敌人”。从孤军奋战到抱团取暖,大家解决噪音问题的方式也渐渐变得多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过去不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明显呈上升趋势,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闹心事、烦心事。据生态环境部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省辖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安、住建等部门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201.8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53.7%。

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违反规定,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不过,对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罚款”、“罚款金额为多少”等具体操作细则,法律语焉不详。在现实生活中,民警接警赶到现场后,往往也是以劝导、调解为主。一些当事人在民警走后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噪声污染。“反噪音联盟”的出现,就是希望通过抱团取暖,做到理性维权。在群里,成员们一方面吐槽抱怨,宣泄负面情绪,同时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办法。“反噪音联盟”很好,但还不够。

如今,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不能光靠公众私力救济。一方面,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强化依法治噪。今年8月21日起,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针对现行法律未明确罚款幅度范围、处罚手段缺位等问题,草案明确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

同时,也应提高建筑隔音标准,保护公众安宁权。当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突出的背后,除了一些公众缺乏自律意识,建筑隔音效果差也是原因之一。不少网友抱怨,邻居的说话声、洗漱声、打呼噜声,甚至手机震动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对此,今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回复网友留言时表示,目前《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正在进行修订,其中提高住宅建筑隔声标准已纳入修订范围。

噪声污染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