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防护用具,有的人却越用越受伤

明明是防护用具,有的人却越用越受伤
2021年11月03日 11:02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医院的诊室里,一位13岁男孩在母亲的陪同下接受医生的诊断,他因为长期腹泻等症状需要做上消化道内窥镜和结肠镜检查。医生例行询问了他的病史,并得知这名男孩对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过敏。男孩的过敏史要追溯到10年前。

青霉素等抗生素是常见的过敏原 | 图源:pxfuel青霉素等抗生素是常见的过敏原 | 图源:pxfuel

  当时,男孩正在进行一场脊髓栓系手术,麻醉医生突然通知男孩的母亲,他在被静脉注射氨苄青霉素时出现气道收窄、血压降低的症状,恐有生命危险。

  幸运的是,男孩平安地活了下来。当时,医生对这种突发状况的解释是,男孩氨苄青霉素过敏。不过,这名男孩在此前的其他手术中并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医生在听过病史后,或许是敏锐地觉察到了什么,多问了一句:“您的孩子在吹气球时有什么异常反应吗?”这位母亲感到十分诧异,因为此前从未有医生问过这个问题,这让她想起来,孩子每次一吹气球,嘴巴就会肿胀

  医生又进一步追问,男孩对牙医放在他嘴巴上的橡皮障有什么反应,得到的回答同样是嘴部肿胀。

橡皮障是牙医用来隔挡口腔唾液的橡皮布 | 图源:Wikimedia Commons橡皮障是牙医用来隔挡口腔唾液的橡皮布 |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接下来,医生安排男孩做了氨苄青霉素和乳胶的过敏测试,果然,男孩对乳胶过敏,但对氨苄青霉素并无反应

 皮肤过敏测试 | 图源: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皮肤过敏测试 | 图源: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10年前把男孩推向垂死边缘的并不是氨苄青霉素过敏,而更可能是乳胶过敏。在后来的内窥镜检查中,医生撤掉了所有乳胶用具,避免危机重演。

  乳胶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从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提取的乳状汁液,凝固后会变成胶状,可加工成各种天然橡胶制品。

割橡胶树干取乳胶 | 图源:Wikipedia割橡胶树干取乳胶 | 图源:Wikipedia

  因为极佳的弹性和延展性,乳胶被制成了气球、橡皮擦、手套、轮胎、枕头、玩具、计生用品……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乳胶在医院里同样无处不在,医用手套、输液导管、注射器柱塞、药瓶的橡胶塞几乎都有乳胶成分。

含乳胶的医疗用品(非全部) | 图源:Pixnio含乳胶的医疗用品(非全部) | 图源:Pixnio

  相比其他过敏症,乳胶过敏并不常见。问题就在于,越经常接触乳胶的人群越容易乳胶过敏。这就让医院成为了乳胶过敏高发区,做过多次手术的病人和医护人员风险更高。

  患有脊柱裂等先天异常的儿童往往要进行多次手术,体内频繁接触乳胶手套、导管,很容易诱发乳胶过敏症状,并且身体黏膜直接接触乳胶比皮肤或呼吸道接触风险更高。在脊柱裂患儿中,乳胶过敏症患病率高达24%~60%

  医护人员也容易中招。1994年,一项对224名医院职工的过敏测试显示,有 17%的人对乳胶过敏,经常戴乳胶手套的牙医、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比例尤其高。2006年,对1040名医护人员的调查显示,21.8%的护士都有过乳胶手套引发的健康问题,包括过敏症状。

  在乳胶手套发明之前,人们曾用猪或马的膀胱制成手套来预防感染。随着乳胶硫化等化工技术的成熟,1878年乳胶开始被制成手套,并在1890年引入医疗领域。

  乳胶柔韧亲肤,不影响外科手术的灵活操作,又能预防感染,是非常称职的贴身“保镖”。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体质都能接纳这位友军,相处越久越容易暴露问题。

  一旦乳胶中的某些成分被免疫系统误当成“危险入侵者”,那么在下一次碰面时,免疫细胞们就会发起猛烈攻击,释放组胺,引起典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面部肿胀等等。

速发型乳胶过敏症状 | 图源:Lahti, A。 (1995)速发型乳胶过敏症状 | 图源:Lahti, A。 (1995)

  有的过敏者是在几十分钟内很快有反应,有的则是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天才出现症状。由于乳胶过敏症状与其他过敏症状类似,当时的医护人员又缺少对乳胶过敏的认识,它经常被误诊为其他过敏症。

  第一例确诊的速发型乳胶过敏出现在1979年。一位家庭主妇每次换乳胶手套时都会感觉到强烈的刺痛,然后在15分钟内起水疱。此后乳胶过敏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多。

乳胶手套也常用于家务活 | 图源: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乳胶手套也常用于家务活 | 图源: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乳胶过敏通常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就怕它在手术期间捣乱。1984年,曾有护士在剖腹产时出现荨麻疹、气管堵塞的过敏反应。医生开始误以为她是对麻醉剂中的成分过敏,最后发现手套中的乳胶才是元凶。1991年,一位病人在做钡灌肠时,因为对导管上的乳胶球过敏而死亡。

  此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醒医生要注意询问病人对乳胶制品的反应。然而,直到今天,乳胶过敏依然是个容易被忽略的病症

  那能不能去除乳胶中的过敏原呢?

  乳胶的成分相当复杂,经过加工后的乳胶主要成分是顺式-1,4-聚异戊二烯(cis-1,4-polyisoprene),这种成分并不会引发过敏,过敏原的真身是占少数的乳胶蛋白。科学家已经鉴定出了超过10种能够引发过敏的乳胶蛋白。如果它们能老实地待在乳胶制品里,倒不至于造成危害。

  问题在于,乳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硫化、加氨等步骤,这会让乳胶蛋白水解、变性,变得更易溶。于是戴手套的时候,乳胶蛋白就可能溶解在汗液中,侵入皮肤。

 乳胶加工厂 | 图源:Wikipedia 乳胶加工厂 | 图源:Wikipedia

  此外,一些乳胶手套表面还会添加淀粉等粉状物质,避免手套之间粘连,同时作为润滑剂,减少摩擦阻力。然而在医院里,医护人员需要勤换手套,这些粉末颗粒可能沾上乳胶蛋白,就像花粉、尘埃悬浮在空气中,进入呼吸道,诱发过敏。因此使用无粉乳胶手套可以有效减少乳胶过敏现象。

  从乳胶中去除乳胶蛋白虽然可行,但这会大大增加手套成本。另一种更省钱又彻底的方式是让过敏者使用人工橡胶手套,比如丁腈橡胶手套,替代乳胶手套。

  乳胶过敏者常常伴随着香蕉过敏 | 图源:Pixabay  乳胶过敏者常常伴随着香蕉过敏 | 图源:Pixabay

  乳胶过敏者除了避免使用乳胶制品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格外注意。67%的乳胶过敏者还对其他东西过敏,包括香蕉、牛油果、猕猴桃、百香果、李子、草莓、土豆等。其中一些食物所含的植物蛋白有与乳胶蛋白有相似的结构,因此触发了乳胶过敏者的过敏反应。

  看到这里,你也不必过度“胶”虑,现在大多数乳胶手套都已经处理成无粉、低蛋白的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性能优越的人造材料可以替代。

  天然都比人工好?乳胶第一个出来“打肿脸”。

过敏护士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