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2021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前,听武红讲讲过去的故事~

倒计时!2021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前,听武红讲讲过去的故事~
2021年09月12日 09:00 新浪科技综合

  9月12日上午10点,中国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将正式揭晓2021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

  在新一轮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它所走过的历程。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周期间,未来论坛发起人兼秘书长武红曾接受过来自《科学中国人》的专访原文标题:《科学花开别样红

  未来科学大奖宣传片

  为什么眼中常含泪水

  走红毯、颁奖、获奖感言、杨振宁先生的寄语、小提琴家吕思清先生的助兴演出……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第四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的议程一项一项地如序进行。典礼尾声,主持人向坐在第一排的武红女士发出了邀请,按照惯例,身为“未来科学大奖”秘书长的她要上台进行一番总结性的致辞。

  武红

  这一天,武红穿着一身宝石蓝色的晚礼服,衣襟上别着一枚属于未来科学大奖所独有的徽章,笑容和光彩遮掩住了她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为了本次未来科学大奖周活动而连续高强度工作的疲乏。武红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但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下,面对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观礼嘉宾、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媒体记者、网络直播的观众以及北京市十几所中学的青少年们,她上台之前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脑海深处有一个声音特别叮嘱自己:千万不要掉眼泪。

  2018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在这个舞台之上,武红作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礼最终的致辞。在那之前的两周,中国粒子天体物理学家王焕玉先生在一次作学术报告的过程中突发大面积心梗而去世,年仅64岁。王焕玉在我国载人“神舟”飞船、“慧眼”卫星以及探月工程中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武红在那次致辞中情不自禁地谈到了他。“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在武红心中,正是有了像王焕玉这样一批批不求名利、埋首科研的科学家,他们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甚至是生命,才挺起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坚实脊梁。“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项目取得的成果没有讲完’,眼睛闭上了就再没有睁开。”讲到这里的时候,武红在台上不能自已,潸然泪下。

  武红曾经有一句名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挫折,哪怕头一天晚上被人打倒,第二天站起来时,一定是笑着面对。”这是一句类似“女汉子”风格的强硬宣言,曾几何时,作为新盟国际公关顾问公司总裁的她,先后参与组织和搭建起了诸如博鳌亚洲论坛、陆家嘴论坛、财经年会等各类高端平台和论坛,在商界劈荆斩浪,叱咤风云。但是做了几年未来科学大奖下来,面对着那些质朴、睿智的科学家们,沉浸在纯粹、简单的科学世界中,武红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柔软和感性起来。

  科学不但是反映自然、社会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且是国家和人类发展的强大力量。科技兴,则国家强。在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1月正式创办之前,武红就和一些企业家、科学家在2015年年初成立了一个关注科学的公益平台,叫作“未来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走上讲台,面对普通民众进行科普讲座。潘建伟、李凯、谢晓亮、丁洪、文小刚……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大家成为论坛的座上客,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和成就深入浅出地传播开来,在中国的土壤上播撒下一颗颗科学的种子。

  武红、方方、薛其坤、王小云、曾玉(自左至右)共同为2019未来科学大奖周揭幕

  “记得我们有一期的主题是‘数学之美’,科技馆里坐满了听众,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和妈妈就坐在过道里,从头听到了尾。”武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过来找我,怯生生地问我,他可不可以去跟科学家合个影,然后让科学家在他的小本子上签个名?”武红说,那一刻她有了一种深深的感动,突然觉得做这样一件事情的快乐和价值,远比做商业带给她的成功有意义得多!

  至今,讲到这个情节,武红依然会红了眼圈,甚至哽咽。她仿佛从那个小男孩身上看到了自己年幼时的影子。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武红,骨子里渗透着对知识的敬畏,即便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们那一代人,心里都曾装着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小时候的这种梦想,其实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会影响我们一辈子的。”武红内心笃信这一点。

  闲下来的时候,武红一直在遍访美国名校,走访了各个领域的众多科学家。“我就像小学生一样去向他们学习,哪怕有时候只是听他们给我讲讲故事,讲讲他们的经历,我觉得都是对我有启发的。”有一次,她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楼里看到一张老照片,是1946年该校在建校200周年时,邀请世界上所有的大科学家到学校参观时拍的一张合影。武红在老照片里找到了唯一的一个中国人,正是她少年时的偶像华罗庚先生。从一开始的兴奋、膜拜,转而到内心深深地思考,她问了一个当时自己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这么勤奋,当代却很少涌现出影响世界的科学大家?

  好在最近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家对于科技事业的重视,中国的科技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来,“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天眼”探空、“墨子”通信、大飞机展翅、“复兴号”飞驰……每一项重大科学与工程的突破都让武红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甚至一次次红了眼眶,正如诗句中所倾诉的那般: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为中国科学的梦想而战

  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里,武红经营着她的公关公司,在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之后,她却开始重新梳理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她看来,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中国人在物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把财富演变成为成功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之后,中国人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与追求彻底被压抑住了。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在成长时期的偶像都是像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现在的年轻人更追捧的是歌星、影星和成功的商人,而对于在科研领域里忍受寂寞、专注学术、获得成果的科学家,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足够多的关注和尊重。”武红承认自己产生了焦虑,“人不能只关注当下赚钱啊,总要抬起头,想一想未来10年、20年我们会往哪儿走。如果没有科学家精神,没有科学氛围,这种土壤又怎么会开出创新的科学之花?”在那一刻,如何把科学家树立为社会主要的榜样之一,同时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基础科学的研究中去的想法已经在她内心深处扎下了根,而这也成为她操办“未来论坛”的一颗初心。  

  2015年的秋天,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而收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了国内外社会对于中国科学家巨大的关注。这让武红和她那些关注中国科学发展的朋友们都莫名地兴奋:“这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科学家的担当,他们不仅仅是对我们国家,实际上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群体都是有巨大贡献的!”未来论坛的发起理事们由此萌生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想法,希望能够打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大奖,彰显中国人的科学自信,真正让科学家群体成为社会的榜样和楷模。“那一刻,我们这些人从内心里面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更伟大。”武红如是说。

  科技事业在中国一向是由国家层面主导的事业,而非官方、非营利、由民间力量助推的科学大奖尚未有先例。资金从哪里来?流程如何运转?评选有哪些标准?对标和定位是什么?从理想到现实,中间还有很远的路程。对标一个国际大奖,关键是找对人,不仅是大奖的捐赠人,更有大奖评审的人和大奖评审监督的人。幸运的是,“未来论坛”号召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最优秀的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21位大奖评审委员会的科学家,囊括了世界华人各个领域的学术权威,使得大奖评选具有了专业上的保障;12位捐赠人以每年每人25万美元的承诺捐赠10年,为大奖的启动和延续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每个人都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武红感叹道,“我只是把我最擅长干的事做好,负责张罗和组织,把大家共同的愿望穿针引线连接在一起。”

  由此,“未来科学大奖”——中国大陆第一个由企业家和科学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于2016年腾空出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共同投身于这场为中国科学而战的梦想之战。

  武红在颁奖典礼上做总结致辞

  “未来科学大奖”的未来

  “我们希望能把未来科学大奖做成影响中国科学100年、影响世界科学100年的百年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饶毅指出,在学术界面临公信力危机和社会存在诚信危机的今天,建立未来科学大奖,相信其意义将超出科学界、学术界。“希望100年以后人们会说,未来科学大奖对于中国的进步起了良性的作用。”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为未来科学大奖致辞时也表示,现在世界上的民间科学大奖,还没有一个是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扎根的,而未来科学大奖则是一颗希望的种子,会为中国整个土地上的广大人口带来极大的影响。

  作为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的秘书长,武红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我们要做全世界公认的大奖,这是我们的一个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武红清楚,还要走很长的路,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武红与陈大同(右一)、陈恂(左一)在红毯背景墙前合影

  “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其实一直在讨论如何把未来科学大奖建设成如同诺贝尔奖那样的百年大奖。钱肯定很重要,但是有一套科学健康的、适合自己的体系制度模式更为重要。”武红介绍说,“我们的出发点就是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去做科学的事,这样才会持续长久地做下去,成为‘百年大计’。”

  “任何一点小细节有不同看法,大家就会去查文献,打电话,找内行请教。”武红回忆当初,经常会出现“马拉松”式的内部会议,“每一次讨论、每一个章程,有时甚至会吵得不可开交,大家都是为了把这个事情做到极致。”

  为了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未来科学大奖在制定标准时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比如大奖的评审体系就和诺贝尔奖一样,为了约束权力,科学委员会并没有提名权,只能邀请提名人进行提名,候选人产生后,请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候选人的工作给予评价,科学委员会根据评价结果投票确定获奖者。“正因为科学对真理的追求是纯粹的,不能掺杂任何的私心利益。”武红解释道,所以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虽然邵峰教授开玩笑地感谢科学委员会里王晓东先生的“举贤不避亲”,但实际上,作为邵峰的直属领导,王晓东并没有提名权和投票权,从评审一开始就必须全程回避。

  在2019年的颁奖盛典上,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轮值主席沈南鹏先生代表捐赠人向大会做出了更大的承诺,那就是将未来科学大奖永久化。12位捐赠人承诺在延续原有的年度捐赠外,将发起成立总额为1亿美元的永久捐赠基金。他说:“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与投资人,我们不仅要有远见,同时更要有责任去贡献,不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资源上,都要去弘扬科学精神,去推动科学前沿的发展。不只是影响今天,更影响未来百年!”

  武红在致辞中介绍33位未来论坛理事

  科学梦,中国梦,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武红介绍,作为一个民间的奖项组织,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未来科学大奖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当下仍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新兴的科技企业纷纷和武红联系,提出了加入意向,表达了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科学公益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是一件值得为之长期奋斗的事业,就算我们这一代人都不在了,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还要继续走下去,因为科学,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是重大的。”武红在致辞里讲到,她在参观普林斯顿大学物理楼时,看到有一面墙上,全是这个学校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照片,那种震撼直抵心底。武红憧憬:“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大学也能留出一面墙给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人,我觉得,那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

  本文转自科学中国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