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的风控题:大行都做不好,十几家AI公司能行吗?

中小银行的风控题:大行都做不好,十几家AI公司能行吗?
2021年08月05日 18:45 雷锋网

原标题:中小银行的风控题:大行都做不好,十几家AI公司能行吗?

“跟大行对接之后,之前花钱、招人好不容易做起来的东西,会不会都变成了炮灰?”

一位农商行的零售金融部负责人,在《大银行「不配」帮中小银行做风控吗?》一文发出后,向我们表示了他的担忧。

中小银行的独立风控困境,可谓是“身世浮沉雨打萍”。他们担心着自己的努力前功尽弃,既渴望被帮助,也害怕被淘汰、被兼并的结局。

这是一场发生在银行科技领域的、经典的多方角力戏码,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互联网平台与第三方风控企业,四股力量被卷入风暴之中。

上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这场角力的A面故事:为何在监管的厚望下,中小银行与大行在风控上的合作,落入一种微妙的僵持。

B面,则是互联网平台携流量被动出局后,总是拿着“配角”剧本、站在主角银行们身边的风控技术服务商们,有望作为“第三人”盘活困局。

在遭遇大数据的强监管、P2P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之后,风控行业进入存量玩家博弈的阶段。监管鼓励大行输出风控能力,对第三方风控公司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吗?但在他们看来,这正是摩拳擦掌、直面挑战的好时机。

这些故事,是这场风暴被熟视无睹的另一面。

谁来承担中小银行的“量身定做”

互联网贷款新规出台后,中小银行需要走出“舒适圈”,摆脱对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依赖,告别以往以联合贷款为主的主流线上贷款模式。

品钛CEO李惠科指出,互联网巨头确实自带流量和数据,也精通互联网场景运营,对市场来说是一种补充和竞争。

“但相较于大行,他们的合规和业务深度还不具有优势。”李惠科认为,尽管互联网平台在场景有优势,但由于通常是在自家流量的生态闭环之中来做赋能,场景有时会反向限制赋能输出。

也有业内人士称,原有模式下,与互联网平台们的信贷合作,其实多半是风险外包模式,银行基本拿不到什么关键数据,只做形式化风控而已。

也正因如此,监管层会寄望于大型银行的输出,期望以更合规和成熟的方式,助力中小银行风控成长。

但如上篇文章所说,大型银行强则强矣,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的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

“各自对客户的定义都不同,怎么能帮别人做风控?”一位曾在银行从业多年的咨询公司高层这样评论。

他向雷锋网AI金融评论强调,“输出风控的范围太广泛,是系统、流程、岗位设置,还是别的?大行应该也不允许策略和算法的直接照搬。”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的服务规模和客群,自身的组织架构和技术水平,配套设施都远逊于大行,不见得就能很好消化大行的输出。

中小银行的地方性特征也会反映在服务客群和资产质量上,大行全国化、通用化的数据模型和风控经验,是否能和中小银行这些颗粒度偏小、更下沉的数据适配,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

而大行无论是做风控系统和工具,还是设立科技子公司,首要目的仍然是为自身的业务创新和技术积累而服务,他们不一定会为中小银行的特殊业务场景和需求,下功夫构建专属的风控体系。

“每家银行都在寻求外部合作,缩短自身风控提升的路径,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背景,解决方案上肯定会有一些定制化——这就好比一个商品房的户型和外观都是一样的,但里面的装修和格局可能会有不小的差异。”融慧金科COO欧阳永明解释。

“与前两年不同,现在中小银行对风控的意识更强,在自主风控能力建设方面愿意投入的资源更多,跟厂商的合作也更加紧密。”邦盛科技首席产品官王雷指出。

他表示,在与中小银行沟通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希望风控厂商的解决方案能够对互联网客群的风险有更深的识别能力,希望能够借助一些外部数据提升识别的准确性。

大行抢饭碗?不怕

为中小银行风控保驾护航的赛场上,竞争似乎更多来到大行科技子公司和第三方风控公司之间。

其实早在前几年,银行纷纷设立科技子公司之时,业界就已讨论过:这些新生力量是否会挤占金融科技公司,尤其是风控企业们的市场。

这会是新的挑战吗?当时曾有多家知名风控企业的高管向雷锋网AI金融评论表示,不认为会造成太大威胁。

而三年时间过去,随着市场分工的逐渐明晰,技术的日渐精进,风控公司们更有底气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

“目前我们参与大大小小的项目招投标,暂时还没遇到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来直接竞标,说明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很多机会——市场空间广阔,还没到谈挤压市场份额的程度。”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不担忧。

“银行科技子公司技术输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软件输出,可以是云服务,可以是咨询服务,也可以是反洗钱系统输出,这些都和风控相关。而我们只是在整个风控大市场中的某些环节非常擅长,比如依托AI的建模能力。我们甚至可以和银行科技子公司合作,共同为中小银行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大型金融机构的邦盛科技,也称并不担心趋势变化,与大行(包括科技子公司)更多是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

“金融风控市场的空间非常巨大,中小银行的数量非常多。最终不同角色和基因的参与方,都能在其中找到各自最适合的定位。”

在他看来,未来不会出现大行科技子公司完全挤压三方厂商的空间,或者三方厂商独占中小行风控市场的局面。前者的资源配置较适合于行业的共性需求,后者则更适合于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但竞争也并非完全不存在,李惠科就认为,二者的服务范围会有交叉,但这种竞争不是坏事。

“任何一件事如果处在非竞争的环境中,也不会高速发展。我觉得大家是有竞争有合作,有互相促进,优势互补。”

李惠科表示,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第三方风控公司,既区别于大银行,又区别于相对封闭的互联网巨头,他们更擅长场景的接入,有更广泛开放的数据使用和风控经验,也有着更开放敏捷的互联网产品开发经验、更强的调整和纠错能力。

“这些厂商的技术积累也逐渐走向成熟,更容易满足中小银行这种高定制化的快速迭代需求。”

欧阳永明称,他们服务时推崇的定制化共建模式,不仅仅是交付一个模型、算法或解决方案,还包括过程中的共同运营、人员培养等方面,帮助银行建立和完善应对体系、逐步建设自身风控能力。

“这也是我们作为第三方风控公司的强生命力所在,基础建设方面其实不是我们想要去抢占的市场。”

中小银行银行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