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
中世纪晚期的天气预测,混合了气象学和占星术。英格兰的罗伯特,1325年写了一部书。从古希腊“四元素”学说出发,推论雨、霜、雹、雪、雷、风、潮汐、地震、瘟疫、战乱的规律。
如今科技发达,粮库丰盈,加上精准的天气预报,大雨只会暂时打断社会正常运转。但在靠天吃饭的500年前,雨灾却是欧洲人的梦魇。
大航海时代赶上了小冰期
或许你会以为,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年代,人人脸上满是阳光和希望。恰恰相反,当时许多欧洲人笼罩在压抑、紧张和绝望的空气里。
德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98年创作了一幅著名的木刻画《天启四骑士》。4位表情凶狠的骑士——死亡、饥荒、战争和瘟疫,纵马从浓厚的积雨云里冲出来,杀得人类屁滚尿流。那漫天雨云,是当时欧洲人对灾难最深刻的印象。
根据气候学家和历史学家近些年的研究:从公元800年到公元1300年,欧洲气候比较温暖宜人,英格兰可以种葡萄,挪威中部可以种小麦,农民挨饿比较少,人口昌盛,社会繁荣。
但1300年后,欧洲倒了霉。为期500年的小冰期降临。欧洲气温降了1摄氏度多,虽然气温变化跨度在上百年,不易察觉,但日子总归是更加难过了。爷爷当年打着饱嗝,在院子里晒太阳;孙子则蜷缩在羊毛大氅里,任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14世纪初的欧洲人,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连续雨季。闪电比阳光还频繁。葡萄毁了,盐晒不了,草也晾不干。旷日持久的雨水,导致大范围庄稼歉收。世事无常,人心惶惶。当时的文人不禁想起《圣经》里的大洪水,这是上帝要惩罚这罪恶的世界吗?
1315年的大雨从5月开始,一刻不停,下了整个夏天和秋天。欧洲北部到处发洪水,冲走了桥梁和水力磨坊。多瑙河水3次漫过河岸。奥地利的一条小河冲垮了14座桥梁。
这年8月,法国大举进攻弗兰德。然而“还没有哪个活人见过这么奇怪的雨”,雨下得让弗兰德变成沼泽,泥没过了战马的腿,士兵泡在泥浆里,用全身力气拉车。法国人只好撤退了。弗兰德人感谢上帝,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这年庄稼颗粒无收。
1315年,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各国,谷物都无法成熟;秋天没法播种;第二年春天还是下雨,还是没法播种。小麦的价格1年涨了8倍。大雨冲走了农田的表土,冲得沟壑遍野。灾民们散落在荒野上,挖草根吃。
天气太湿导致牛瘟和肝吸虫流行,九成的家畜死亡。人们只得吃狗、吃猫、吃马。在东欧,还有人吃人;在冰岛,有人吃刚下葬的尸体。
顺便一提:动物蛋白质的日渐匮乏,让欧洲人更多地依赖远洋捕鱼。北海渔场鳕鱼和鲱鱼丰富,但风暴骇人,渔民们终年摸索,改进出更耐风浪的帆船,造船的新技术很快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用于环球探索。
要饭的人涌进城里。一个弗莱芒人写道:“缺吃少穿,惨状无法用语言形容。穷人躺在街头,饿得浮肿。他们呻吟、哀怨、号叫,石头听了都要落泪。”
比利时的一个城里,男女老少,不分贵贱,每天死一堆,空气满是尸臭。在荷兰,富人和穷人在路上漫无目的地徘徊,然后倒下,等死。
大雨中,人一死马上腐烂。在德国和法国,各城市当局不得不挖出巨大的壕沟,掩埋成千上万的尸体。
1315年至1322年的大饥荒,杀死了北部欧洲十分之一的人口,大概有150万至300万死者。
15世纪,天气更加变幻莫测。1437年到1439年的夏季暴雨又引发了大饥荒。在法国有300多座村庄被废弃;东欧再次出现人吃人。饥饿带来暴力,人们四处抢劫杀人,甚至苏格兰国王也在野地里被抢劫者杀死。
16世纪初,依然雨水频繁,尤其是秋天的雨,据估计,那时的降雨量比20世纪前半期要多5%。
大雨不仅带来洪水,还带来疫病,杀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潮湿的环境格外有利于黑死病的蔓延。
大家一起抓女巫
1589年8月,也就是麦哲伦环绕地球70年后,十几艘丹麦战舰带着14岁的公主安娜,去和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成亲。舰队已看到了苏格兰的悬崖海岸,突然一场狂风暴雨,把他们吹到了挪威。舰队司令从未见过这么猛烈的暴风雨。
接到求救信的詹姆斯国王,亲自带了几百人的舰队,去营救被困在挪威山村的新娘。舰队无法顶着风雨回家,只得绕道。直到1590年5月这对新婚夫妻才回到苏格兰。
这场遭遇,让国王不得不相信周围人的传言:为阻止苏格兰和丹麦联姻,有巫婆召唤出这场前所未见的暴风雨。
老农和水手们靠经验来预告马上要来的暴雨。而学者们的认识则停留在亚里士多德的《气象汇论》。
中世纪晚期的天气预测,混合了气象学和占星术。英格兰约克的罗伯特,1325年写了一部书。从古希腊“四元素”学说出发,推论雨、霜、雹、雪、雷、风、潮汐、地震、瘟疫、战乱的规律。
同时代的牛津大学的威廉·莫尔利,详细记录了连续7年的天气,利用这些记录和民间见闻,编写了最早的气象学著作。德国也有类似著作。
而现代意义的气象学研究,要到19世纪初才开始。
女巫能左右天气,是15世纪流传的一种说法。在各种版画和插画里,女巫总是跟乌云画在一起。
从1560年开始,暴雨带来的各种灾祸,让欧洲北部的人惊惧不宁。女巫就成为了替罪羊。在地中海地区,没什么大雨灾害,大家也并不关注女巫;而在人口稠密的中欧,降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因此让大家对女巫又怕又恨。
德国人还指控女巫,说她们通过冰雹和雷雨危害谷物、葡萄等经济作物。人们还认为,女巫能传播疾病,残害小孩,让人和动物生不出仔。有学者分析:人们把雨水造成的灾难安到了女巫头上。
1563年,德国小城维森施泰格一次烧死了63个女巫;1582年8月的暴雨又引发一波迫害狂潮,黑森州烧死10个女人;另一个德国小村烧死38个女人;阿尔萨斯一个小镇烧死了42个女人和 1个男人;法国东北一个地区,44个女人和3个男人因操纵天气而被处决。
1560年到1660年,先后有4万“女巫”被处死。随着恶劣气候的缓和,这场荒谬的运动逐渐停止。
当时,许多村民会要求本地的法庭和主教逮捕兴风作雨的妖人,大人物们一般不太情愿配合。但在英国,这种激情得到了詹姆斯国王的鼓励(他刚刚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
詹姆斯成为英格兰国王后不久,莎士比亚创作了《麦克白》,拉开帷幕就电闪雷鸣,走上三名女巫,开场台词是:“我们3个什么时候再碰面?雷声中,闪电里,还是大雨中?”
起因是詹姆斯刚登基几个星期,就收购了莎士比亚的剧团,并将其改名为“国王剧团”。莎士比亚名利双收,因此不得不考虑让詹姆斯高兴。
时人听说,詹姆斯国王相信女巫能召唤暴风雨。所以,莎士比亚在《麦克白》里安排女巫开场,还烧起汤锅,搅合各种奇怪材料(民间传说这是一种影响天气的巫术),或许是在迎合他的大老板的奇异想象。
暴雨也成为莎士比亚惯用的重要场景,象征着厄运、混乱、死亡——《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当然还有《暴风雨》。
今天的戏剧继承了莎士比亚的套路和情怀。当电视剧里下起了暴雨,你就能知道悲剧要上演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