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郑永廷逝世

中山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郑永廷逝世
2021年07月19日 21:39 澎湃新闻

原标题:中山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郑永廷逝世

据微信公号“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消息,郑永廷教授于2021年7月19日9时20分在广州逝世,我们深表哀悼!郑永廷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上午11:00在广州殡仪馆(银河园)银河厅举行。

郑永廷 《思想教育研究》杂志 资料图郑永廷 《思想教育研究》杂志 资料图

郑永廷出生于1944年,祖籍湖北省仙桃市,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3年由教育部调到中山大学工作。他退休前是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的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2009年退休后被复旦大学选聘为特聘教授。

郑永廷在武汉大学当过化学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过辅导员、团总支副书记、校团委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和部长、校党委副书记。1978年在武汉大学评为讲师,1985年由教育部评聘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一批副教授;1992年由湖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1992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在武汉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调到中山大学,担任过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巡视员。 

公开资料显示,郑永廷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共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高访学者和博士后130余人。承担国家、教育部和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重点、一般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编学术丛书3套共22本专著;主编出版全国、全省高校统编教材15本,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提供研究报告6份。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奖12项。

郑永廷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上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包括,教学成果:《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论文:《关于高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专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粤港澳台高校德育比较研究》、《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广东省高校统编教材:《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研究报告:《关于宗教迷信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这些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共3项;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共8项。

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社资料介绍道,郑永廷从一个理科毕业的教师,走向文科领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从1984年开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办,一直没有间断和放松学科建设;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方向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不仅尽职尽责做好本校的学科建设,而且还担任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组组长,带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他刚调到中山大学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停止招生,没有硕士学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散在各个院系,教师难以集中,学科建设难度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他依靠组织,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坚信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大学应当有自己的地位与尊严!和教师们一起努力,终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集中起来并成立了独立机构。1995年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硕士学位点;1998年获得该学科博士学位点;2001年该学科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立。至此,中山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从硕士学位点到博士后流动站、从一般学科到国家重点学科的跨越发展。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