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基金减持风暴
近日,紫光集团旗下众上市公司都发布了公告。称收到了大股东紫光集团的告知函,紫光集团被徽商银行申请重整。
有些媒体曲解为紫光集团要破产重组了。
其实是紫光借钱没还,被对方申请重整。法院只是将这个申请转达给紫光,还没正式宣判,甚至连调解都没开始进行。
只是个正常的纠纷流程,法院受理不受理、受理了以后判不判,判了以后会不会调解,调解的时候各退一步会不会达成一致意见,都还是未知数。
紫光控股300多家企业,持股1000多家企业,投资涉足中国大部分芯片行业环节,背后有国家半导体大基金的支持。
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成立,二期于2019年成立,一期和二期的第一笔投资,都是投给了紫光。随着二期步伐的不断迈进,我们发现,大基金的一期投资,正在悄然减持。
需要明确的是,大基金减持,并不是不再看好,而是完成历史使命。
减持太极实业
2020年7月,太极实业发布公告称,国家大基金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159.29万股且不超过总股本的1.5%。截至2021年2月1日,本次减持计划已经实施完毕,国家大基金累计减持2469.04万股,占总股本的1.17%。减持完毕后,国家大基金仍持有1.05亿股,占总股本的5%。
刚刚过去一年,国家大基金的第二次减持计划来了。7月9日晚间,太极实业发布公告称,持股5%的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拟减持公司不超过2106.19万股且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的股份。
在国家大基金减持的同时,太极实业的控股股东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增持。
其实这也是大基金的真正目的:四两拨千斤,用资金撬动地方资本、民间资本加入其中,实现更加庞大的资金涌入半导体产业链的局面。
经过几年的运作,再加上半导体行业这两年的特殊市场形势,如今A股的半导体企业已经不需要大基金引领了,资本抢还抢不到。
所以大基金二期的主要方向,是完善半导体行业的重点产业链,尤其以未上市的公司为主。
据报道,2020年4月,大基金二期开启其首次投资,向紫光展锐投资22.5亿元。随后,大基金二期陆续投资了多家企业,包括出资15亿美元参与中芯国际旗下企业中芯南方的增资扩股,与中芯国际、亦庄国投共同成立中芯京城开展总投资76亿美元的12英寸晶圆厂项目等。
目前大基金二期的对外投资共有10家,包括中芯国际、中芯南方、中芯京城、睿力集成、紫光展锐、思特威、合肥沛顿存储、长川智能制造、艾派克、智芯微等。
对于大基金来说,太极实业的业务很单一,就是内存。
公司半导体业务主要来自旗下控股子公司--海太半导体,是为 DRAM 和 NAND Flash 等集成电路产品提供封装、封装测试、模组装配和模组测试等后工序服务。
海太半导体从名字也大概看出端倪,由太极实业和韩国海力士合资,虽然太极实业持股55%进行控股,但运营实质是海力士的一家加工厂。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太极实业搞的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半导体,从化纤到建筑到光伏发电,公司都有涉足。
太极实业是一家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公司。
十一科技和海太半导体两家优质的子公司,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庞大的营业额和足够的利润。但是公司经营的范围乌七八糟,并表子公司多大6、70个,业务鱼龙混杂,绝大多数子公司都挣扎在亏损边缘。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比较差,大量负债,资金周转非常紧张。
减持中芯国际
作为芯片行业的中坚力量,中芯国际的地位众所周知,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并没有特别深的含义。就是因为已经成功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功成名退,获利去投资其他更需要大基金的半导体企业了。
近日,中芯国际发了一个公告,中芯国际公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博士近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并办理完成离职手续。离职后,吴金刚博士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目前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均正常进行,吴金刚博士的离职未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其实,核心员工的离职,正如马云所言,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钱不够,要么是受委屈了。
中芯国际薪水不算高,主要靠限制性股票激励,然而这个激励有点虚。
简单讲一下中芯国际的限制性股票激励吧。
注意,中芯国际授予核心员工的股票,不是免费的,而是有限定价格的。
当年芯片代工还不那么被看好的时候,中芯国际授予股票虽多,但诚意不足,因为价格非常高,弄不好授予价格比市场价格都高,导致没什么吸引力。
大家看到梁孟松放弃了很多股票,和他个人境界格局比较大有关,但其实本质上是不划算。
去年以来,中芯国际的股价才开始大踏步前进。比如最近的一次股权激励计划,是5月20日,授予价格是多少呢?
20元。
当时股价50多,什么时候可以卖呢?12个月后。
个人感觉,在挽留人才的投入方面,中芯国际还是应该再加大点真金白银吧。
除了投资,还有整合
除了投资,大基金的运作非常低调。除非特殊情况,投资企业基本上做3、4股东,不谋求控制权,完成投资后就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但是,低调的大基金还是运筹帷幄了几个经典案例。
一是助力长电科技并购星科金朋。星科金朋是新加坡的一家半导体封测企业,规模远大于长电科技,借助大基金的资本力量,长电科技完成了蛇吞象。
二是千针引线中芯国际参股长电科技。蛇吞象之后的长电科技无力整合星科金朋庞大的产能,最终大基金牵头中芯国际参与经营。
三是大基金参股的各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比如太极实业搞产业园,曾经被星空君认为是“不务正业”,结果它接了中芯国际扩大生产线的订单。
半导体圈的很多账面上、新闻上看不到的小变化,都和大基金息息相关。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