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领先 长虹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国际领先 长虹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1年07月01日 05:46 新浪科技综合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网。

  6月30日,记者从长虹控股获悉,长虹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小试放大实验显示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该材料的研发有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使用,传统电极材料在比容量、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而硅基负极材料的应用能给电池的能量密度带来极大的提升,同时可较好解决这些问题,但存在技术壁垒高、成本高等障碍,导致其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与应用。

  2019年3月,长虹控股充分结合自身在电源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及市场布局,成立长虹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以致力于先进能源技术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该实验室在调研中发现,光伏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而光伏产业中晶硅制造会产生大量的硅废料,将光伏废硅回收用于开发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不仅能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极大地降低硅基负极开发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据长虹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高剑介绍,针对光伏废硅原料的回收利用,实验室开发出基于原位化学键合的新型纳米硅制备工艺,采用上述工艺成功制得了20~50 nm的纳米硅产品,该产品粒径小、具有一定的球形度,可满足硅基负极材料各项应用指标要求;并且,该工艺引入了原位化学键合手段,所开发的纳米硅产品分散性较好,突破了行业中纳米硅颗粒易团聚、难分散的技术壁垒。实验室通过对硅基负极材料复合工艺的探索与优化,成功开发出原位聚合+原位包覆的核心技术路线,率先提出将多级保护层进行原位包覆,解决硅基负极材料首次效率低、体积膨胀明显等结构弊端。

  目前,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已完成800~1200 mAh/g以及1200 mAh/g以上容量规格硅基负极系列产品的开发,其首次效率(>90%)、循环寿命、体积膨胀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长续航能力和高容量需求,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

  另据了解,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在高性能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该项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有效提升了电池常温倍率充放电性能、高低温性能、循环稳定性,同时电池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