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近日,浙江一陈姓男子为了增强免疫力,每天吃8颗维生素,结果半个月后吃出肝衰竭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医生表示,如今临床上像陈先生这样遭受药物性肝炎的患者并不少见,近年来甚至还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而绝大多数与吃保健品有关。
人们不禁开始好奇——为什么用于保健的维生素也能导致肝衰竭?那以后还能放心吃营养品吗?
肝脏在身体中的作用
肝脏是我们身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消化腺,它血液丰富,重量约占人体体重的2%-2.5%。
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型生化反应工厂,是负责人体的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
肝细胞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蛋白质、糖类、脂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并不断的参与到各种物质的转化与分解之中。它还参与了某些激素、药物等化合物的转化和解毒的过程中。
此外,肝脏能分泌胆汁,具有免疫功能。在我们未出生时的胚胎时期,肝脏还负责了造血器官的重要角色。
当肝脏受损时,我们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均可能出现紊乱。例如,继发维生素A缺乏而导致皮肤干燥或夜盲症;维生素K或凝血因子缺乏导致人体凝血功能异常;激素分解异常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女性月经不调、男子乳房发育、生殖功能异常;蛋白质缺乏导致营养不良;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黄疸等。
为什么保健品会伤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愈发重视健康并愿意为此投入更多钱财、精力。许多人都会选择自备服用各种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简称DILI)也逐渐步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之中。
那药物是怎样损害肝的呢?
药物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包括两个阶段:
-
1相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
2相反应——结合作用。
药物通过生物转化,在肝药酶的作用下逐步降低脂溶性、增强水溶性,从而可经血流到达肾脏,随尿液排出。
在1相反应中,最重要的角色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它对药物的代谢具有两面性,当解毒相关的酶被抑制或者增强毒性相关的酶被激活时,都可以使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损害肝细胞。
在2相反应中,有许多增强药物水溶性的物质,如谷氨酰胺、葡萄糖醛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它们在数量上的绝对或相对不足都将造成药物生物转化异常。
过量或不科学地服用某些药物不仅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还会使得肝脏被迫接受大量等待分解的外来物质。
此时。药物蓄积在肝脏内,或者由于药物本身具有的毒性,将给肝细胞带来沉重的打击。
药物性肝损伤有什么危害?
在目前的医学临床中,药物性肝损伤已占急性肝衰竭病例的50%以上,且大部分药物所致的肝损伤都是不可预测的。可预测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严重程度一般与用药剂量相关,且与用药时间有关。
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各种化学过程引起,并可表现为一系列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比如药物将改变肝代谢和和某些肝脏基础疾病过程,导致细胞应激、细胞死亡、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等。
而且如果遇到免疫系统的损伤,其又可延长或改变的肝损伤的病理表型,进一步增加病情表现的复杂性。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它所诱导的病理损伤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大多数药物表现为急性肝损伤,也有部分药物表现为慢性和亚急性肝损伤,甚至表现为脂肪性肝炎、肝癌等。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我们有的时候服用保健品是出于好的目的,但可能会过犹不及,给身体带来危害。
所以,想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最好的方法是和医生做朋友,定期体检,不适随诊。在服用每一种药物之前,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