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发现小型古代鸟类的头骨化石 与霸王龙头骨特征几乎相同 来源:cnBeta.COM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1.2亿年前的小型灭绝鸟类的部分化石骨架,它可以放在手掌中,并保留了一个独特的头骨,混合了恐龙和鸟类的特征。
该化石两厘米长(0.75英寸)的头骨与巨大的霸王龙有着许多几乎完全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表明早期鸟类保留了它们恐龙祖先的许多特征,它们的头骨功能很像恐龙而不是现代鸟类。他们的发现于2021年6月23日发表《自然通讯》上。
这种鸟在1.2亿年前沉积在今天辽宁省的一个浅水湖中。通过对鸟类家族树的详细重建,研究人员证明了这个新的鸟类化石属于一个已灭绝的鸟类群体,被称为enantiornithines,或 "反鸟类"。它们是白垩纪恐龙时代最多样化的鸟类群体,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
鸟类头骨具有独特的可动性,鸟类的这种独特特征被称为 "动能头骨",许多鸟类的上颌可独立于下颌和脑颅进行活动。然而,与活鸟相比,这种新的 "反鸟类"的头骨,以及像霸王龙这样的恐龙和鸟类的近亲(如troodontids和dromaeosaurs)的头骨,都不是“动能”的。相反,它的骨骼被 "锁住",无法移动。
这种鸟类化石的头骨的颞部区域(两侧)与活鸟非常不同。这个新物种有两个骨拱,用于下颌肌肉的附着,就像在蜥蜴、鳄鱼和恐龙等爬行动物中发现的那样,使得头骨的后部变得僵硬,并抵制骨骼之间的运动。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和通讯作者王敏博士说:“当从化石的高分辨率CT扫描中三维重建头骨的所有部分时,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一块特别的骨头。”他的同事Thomas Stidham博士提出,这块骨头是翼龙,看起来 "与临河盗龙的骨头完全一样"。
研究人员将该鸟类头骨的CT扫描与来自中国内蒙古的著名临河盗龙的头骨扫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头骨后部的许多其他特征,包括基鼻骨的形状及其与其他颅骨的连接,也类似于恐龙,而不是活鸟。
“鸟类化石和恐龙也缺乏翼龙和四肢在上颚附近的离散接触,而这种接触在活鸟的头骨运动中是被使用的。”该研究的共同作者Stidham博士说:“结合‘锁定’的颞骨,腭部结构的差异也表明早期鸟类中没有运动能力。”
此外,该团队的发现和细致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加强已经得到充分支持的论点,基于许多不同的证据,鸟类不仅是活的恐龙,而且是从恐龙的分支进化而来的。王敏博士说:“这是嵌在恐龙头骨上的鸟头,当然没有阻止反鸟类或其他早期鸟类在白垩纪期间在世界各地取得巨大的成功。”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