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涵养生态有奔头
图② 金叵罗村樱桃采摘园内挂满枝头的樱桃。 张 凯摄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区全域以及房山、昌平2区的山区,占市域面积的68%。6月5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走向法治化、规范化、长期化。
生态涵养区将怎样改变百姓生活?未来生态涵养区如何发展适宜产业?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一探究竟。
濒临密云水库的金叵罗村,是密云区溪翁庄镇下属行政村。因村庄周围低丘围绕,形似笸箩,盛产小米,故名金叵罗。初夏时节是金叵罗村的樱桃采摘季。满园绿色中,樱桃挂满枝头,晶莹剔透。金叵罗村党支部书记王义江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樱桃合作社,600亩樱桃园种植了红灯、大紫、那翁等10余种樱桃,利用天然山水,不施农药化肥,深受市场欢迎。按每公斤60元计算,樱桃采摘每年可带来户均收入3万元。
金叵罗村果农李立芹告诉记者,近几年,村里发展民俗旅游产业,打造了休闲、观光、采摘一体式的休闲式农庄,鼓励村民发展民俗旅游、精品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收入逐渐提高。
振兴乡村产业,需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近年来,金叵罗村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了金叵罗小米种植园、农耕体验区、原生态儿童乐园等以田园资源为底色的休闲场所,多次举办开镰节、丰收节等特色主题活动,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道路。
位于金叵罗村的飞鸟与鸣虫农场是由4名“海归”与当地农民携手创建的。一进农场大门,便能感受到浓浓的设计感。从入口有两种方式走下去:滑梯和坡道。顺着坡道走下去,园子里种下的芝麻菜已开出乳白色小花,餐厅前的格桑花和萱草也开始争奇斗艳。
“在这里,蔬菜和樱桃是副产品,在农场度过的时光才是主产品。”飞鸟与鸣虫农场创始人李一方说,“在农场,挖沙坑、插篱笆、建羊圈、铺小径等都是由客人体验完成的;就连农场里的小鸡、小马,也大多是客人从城里带来寄养的。”李一方希望把农场变成共建共享的社区,而非一个靠流量赚钱的旅游景点。
“我们把村里的土壤和灌溉水送谱尼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几乎达到国家自然保护区标准;有了生态这个根,农场就能在发展中创造无限可能。”李一方说。
为打造休闲宜居乡村旅游环境,2015年,金叵罗村成立了农宅合作社,推动28户闲置农宅与合作社签订租赁协议,打造出一批精品民宿,带动其他农户从事旅游接待,全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其中,老友季花园民宿由两座百年老屋改造而成,民宿的两个院子加起来有200多种植物。时值6月,院子里的花草开始繁茂起来,置身其中就像进入花园一样。
“想过田园生活,得先有田园。”在民宿经营与管理中,老友季花园民宿创始人梁晴主张将民宿深度融入乡村,彼此滋养。老友季花园民宿依托金叵罗村,秉承自然永续的种植理念,民宿食材大多来自农场,从菜地到餐桌只有5分钟路程,“连露水都可以溯源”。
“生态涵养区的最大优势是生态优势和空间优势。”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2020年生态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62%,高于全市17.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市前列,2020年生态涵养区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都城市的“后花园”“大氧吧”作用凸显。
借助转型提升,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16年至2019年,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全域5区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2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据介绍,随着《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的施行,下一步,北京市将聚焦产业准入、规划用地、投融资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统筹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明晰产业发展的模糊地带,解决产业发展的堵点问题,进一步明确“支持做什么、怎么做”,大力推动特色农林业、生态旅游、精品民宿、森林康养、数字经济、科创智能等业态发展,构建形成“1+N”的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生态涵养区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