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活鱼”背后的故事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1984年,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带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广东广州市井风情的电影《雅马哈鱼档》一上映,就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当时,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人们对商品经济仍有疑惑的年代,《雅马哈鱼档》破天荒地撕开了计划经济的一角,拍出了广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缤纷与鲜活。

这部电影诞生的背后,有什么时代故事?为何反映广州的改革开放,聚焦的是一家小小的鱼档?

点击音频,听改革开放后广州一家小小鱼档的故事↓

个体户演个体户

电影《雅马哈鱼档》一开场,就把镜头对准了广州一条摩肩接踵的小街。

这是编剧章以武最喜欢的镜头之一:阿龙的女朋友珠珠来找他,小阁楼里,阿龙翻开凉席,床板上是大把的人民币。

勤劳致富、靠双手赚钱。这部反映改革开放后广州几个待业青年成为“个体户”故事的影片,在票价2毛钱的1984年,创造了广州首轮放映票房2275万元、总票房8000万元的神话。

▲编剧章以武保存的《雅马哈鱼档》海报|章以武供图▲编剧章以武保存的《雅马哈鱼档》海报|章以武供图

1979年,全国出现知青返城大潮。为了缓解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开启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改革,“个体户”应运而生。

一张鱼票背后的故事

一部反映城市改革的影片,为何会聚焦一家鱼档?

章以武说,别看大家都说“食在广州”,当年,地处“鱼米之乡”的广州人,也多年面临“吃鱼难”。根据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的资料,在计划经济年代,广州人买鱼需要鱼票,每人每月只有半斤鱼的指标。想吃活鱼几乎不可能,运气差点的,鱼票还花不出去。

▲广州市计划经济时代的鱼票|图片来源网络▲广州市计划经济时代的鱼票|图片来源网络

1978年12月25日,广州以水产品市场为突破口,成立了全国同行中第一间国营河鲜货栈,实行产销见面、随行就市。紧接着又办了咸鱼海味、塘鱼、海鲜品的自由市场。1985年4月,广州取消了最后一张鱼票,水产市场全面开放。由此,一条鱼引发的城市改革拉开大幕!

▲电影剧照:《雅马哈鱼档》开张了!|图片来源网络▲电影剧照:《雅马哈鱼档》开张了!|图片来源网络

从“凭票供应”到“议价买卖”

几乎是一夜间,章以武发现,他所住的越秀区百灵路,一条小街成了一个农贸市场:蔬菜、水果、鸡鸭鹅不再凭票供应,市场议价买卖,一片欣欣向荣。

章以武:“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有,这些东西都不需要票。在广州,成千上万个体户出现了,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在我心目当中这是值得写的。”

章以武那时常去百灵路上一家鱼档买鱼,正当他有创作冲动却没想好从哪里入手时,有一天,鱼档老板指着收钱的小木箱对他说的一番话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鱼档的主人跟我说,‘老师啊,我这个水淋淋的小木箱,谁要抢的话,就要蹲班房。’他讲得非常自豪也非常自信,‘很了不起!’他当时是用广州话来讲的,得意洋洋的。为什么呢?因为劳动致富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所允许的,是我们政府保护的。”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欣欣向荣,广州文化公园内女孩们在滑冰|图片来源网络▲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欣欣向荣,广州文化公园内女孩们在滑冰|图片来源网络

原广州市水产集团工会主席关汝伟老人那时在广州市水产局供销处工作。他说,水产局在一德路的水产市场率先试点:鲜鱼不再是政府指定的牌价,而是允许市场议价出售。

关汝伟回忆,“当时有两三百个品种的活鱼上市,其中包括以前比较少见的、只能供应交易会外宾的。我们就做中介,平衡价格。允许外地的商户来这里申请营业执照,直接把鱼运到他们档口卖。”

“隔着幕布都闻到新鲜的‘鱼腥味’”

顺德、南海……附近鱼塘的鱼一路“游”向广州。章以武据此写成小说《鱼啊鱼》,后更名为《雅马哈鱼档》,拍成电影,在1984年上映。

章以武:“开鱼档的人都是从珠江边的鱼栏处买鱼,然后运到城里,他们用的是重庆嘉陵牌摩托车,但是我觉得这个名字不够新鲜,加上广州改革开放时是引进外资的城市,所以题目干脆改成《雅马哈鱼档》。”

▲“个体户”们开着摩托车满载活鱼供应市场|电影截图▲“个体户”们开着摩托车满载活鱼供应市场|电影截图

每天清晨,越秀区芳村的白鹅潭江面,上百条渔船满载活鱼。鱼档经营者们带着一沓沓人民币前来采购,再用摩托车运回市场销售。

“街边仔”活出了人样

从鱼价改革而来的浪潮,蔓延至各个行业。到电影《雅马哈鱼档》拍摄的1984年,在广州从事各类小吃店、修理店、服装店的个体户有14万户、60多万人。

章以武在路上碰到过一个学生,先后经营鱼档、五金、餐饮生意。这个曾经的“街边仔”,如今要请自己的中学老师到当时最时髦、最高级的东方宾馆喝早茶。“他跟我说,‘现在我活出一个人样了,我很喜欢做这个鱼档的生意。’”

▲20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广州东方宾馆音乐茶座 曾经的“街边仔”勤劳致富也可以前去消费了|图片来源网络▲20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广州东方宾馆音乐茶座 曾经的“街边仔”勤劳致富也可以前去消费了|图片来源网络
▲80年代,广州街头各个行业涌现“个体户”,图为一位骑自行车载货的人|图片来源网络▲80年代,广州街头各个行业涌现“个体户”,图为一位骑自行车载货的人|图片来源网络

鱼头鱼尾 顺风顺水 有鱼就有好日子

一条鱼、一部电影,道尽中国城市改革的生机与活力。章以武说,影片在北京大学放映时,从晚上7点半一直放至深夜,在场的学生振臂高呼:“广州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章以武:“评论家们说电影‘撕开了计划经济的一角,呼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他们说,章以武你怎么老写鱼档,我说鱼是活蹦乱跳的,有了鱼,就象征着好日子来了。”

▲广州环市路1988年街景,这条主干道沿线有广州火车站、花园酒店、广州友谊商店等著名地标|广州摄影记者叶健强作品▲广州环市路1988年街景,这条主干道沿线有广州火车站、花园酒店、广州友谊商店等著名地标|广州摄影记者叶健强作品

年年有鱼。1990年到1999年十年间,我国个体户年均新增超20万家;1993年中国第一部《公司法》诞生,个体户“升级换代”,规模化公司成立了;2020年,我国个体工商户的注册量已占到全部市场主体的66%”。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9586.4万户,占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

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典电影、电视剧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形象借助影像的传播深入人心。他们与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相照相应,也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伴相生。影像里的故事可歌可泣,银幕外的细节却可能鲜为人知。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别节目《影像中的党史》,带您透过这些永恒经典的艺术形象,从独特视角,触摸真实百年党史。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广州市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