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领航中国求索现代化之路

百年大党领航中国求索现代化之路
2021年06月15日 00:14 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百年大党领航中国求索现代化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始终围绕着“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结合近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确立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现代化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在建党百年之际,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理论研究,对推进新阶段我国现代化理论创新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建党百年来现代化目标的历史演进

现代化是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转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指发展中国家追赶现行发达国家的过程。现代化内涵包括许多方面,其中经济现代化是基础和核心。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和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目标:

1921年到1949年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理想目标是建立新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现代化建设打开了前进通道,建立了制度基础。中共七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的现代化目标。

1949年到1978年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党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理想目标。新中国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195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1957年中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十一大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再次写入《党章》。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四个现代化”的理想目标积极推动工业化,推动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式现代化转型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由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转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扩展到文化建设多方面的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步入轨道。党的十二大沿用了“四个现代化”提法。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扩展到文化建设,确定了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首次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概念。更加全面认识现代化,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从经济层面演变为全方位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方面。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两步走新战略顶层设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描绘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蓝图。特别是中央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现代化向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如果说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属于经济基础的现代化,那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属于上层建筑的现代化,这被外界称为“第五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第五个现代化”是建立在“四个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目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中国长期一穷二白的现状,“第五个现代化”主要是从上层建筑的层面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减少新阶段现代化前行道路上的阻碍。

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理论概括

世界现代化模式包括外在拉动型现代化和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最终选择了内生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这种现代化模式在现代化体量上,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程度上,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布局上,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路径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现代化方式上,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历史特点、现实国情,并充分借鉴吸收世界现代化的经验而形成的,这种现代化模式的内涵在于:

一是现代化建设道路选择的自主性。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对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合理的认知和国情正确认识以及发展阶段科学判断基础上,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自主选择,将现代化建设明确定位为中国的时代中心任务。基于具体国情制定科学可行的阶段性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具体国情出发,自主创新,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二是现代化建设动力的自主性。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动力的自主性体现在现代价值观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自主推动现代化进程。政府作用、市场作用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制度动力。人民切身利益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制度动力内在利益动力;现代型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带动了各个主体的全面参与,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主体动力。人的现代化、物质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动力支持体系。

再次,现代化建设推进要素的协同性。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和市场化的共生协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各种构成要素的协同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互惠互利,现代化建设推进速度的适度性。经济基础的现代化与上层建筑现代化的协同推进。

最后,政府作用的内生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是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强有力政府的构建及其作用发挥恰是市场深化和拓展的前提。现代政府的建构与政府对资源的动员,始终构成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动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安排,符合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先发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具有内在一致性。

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的模式特征

现代化指的是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过程,现代化包括广义现代化与狭义现代化。广义现代化通常是指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通过现代工业、科技革命实现生产方式大变革、社会整体转型变迁与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狭义现代化通常是指二战以后,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采取措施加速发展的过程。在百年探索中形成的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既包含世界现代化的一般内涵,又符合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规律,同时还包含中国自身特征: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发展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是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的理论基础。中国作为独特的个体,必须要在本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现代化道路,制定符合本国生产力发展情况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追求与本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创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巩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现代化建设效能。把社会主义价值注入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来,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有机统一,确保现代化进程平稳推进。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制定现代化方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激发了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形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机制。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党百年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梦想。由于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历史起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传承不同以及价值导向不同等,使各国现代化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也有其特殊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除了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内涵,还要顺应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从“唯一”模式还原为“之一”模式。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并且证明了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可行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参考方案,包括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方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方案等。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经验,那就是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将使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进入现代化强国序列。是在贫穷的农业社会基础上起步的一次超大规模人类发展实践。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第六,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是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自主推动型现代化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方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现代化思想将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和更高水平的国家治理,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积淀、文化传统出发,将现代化道路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建党百年之际,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国现代化的新起点,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让中国式的现代化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人类现代化贡献智慧。

(作者为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国中国共产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