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大监管格局成为必然
● 尤武
放眼全球发展,大国竞争的维度不仅体现在科技、产业、产品,更是资本、货币、金融的竞争,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是当前全球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挑战。当下金融监管领域的热点事件不断,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新挑战与新命题。
世界运行的规律,不外乎“周而复始”,全球金融市场大类资产价格的起伏,也一样遵循这个规律。老子说“不如守中”,讲的正是在兴衰交替过程中如何维持好自身发展这个道理,金融市场从蓬勃发展到泡沫化再到泡沫破灭,也是遵循着“周而复始”的规律。而监管的作用,就是避免金融市场过热或者过冷,从宏观上保证经济运行稳定,也就是“守中”。
过去十年来,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金融产品新增种类的繁复多样、投资机构的风险偏好转变、投资者心理预期建设等一系列市场要素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过往几十年我国金融行业的累积更新速度,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与金融市场迅速扩张相伴的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问题、财务造假、平台企业垄断等,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
为了避免金融泡沫破灭对经济产生重创,必须由全金融行业监管这只“有形的手”来充分调节金融市场,实行金融大监管。调节的目的是达到“守中”,这不仅是为了守护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发展的成果,更是为了精准挤掉金融发展中滋生的泡沫,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2012年至2016年,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各种创新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公司、中小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中小持牌机构大力主攻个人业务市场。在大型金融机构主耕公司客户无心他顾的时候,中小持牌机构抢占了个人业务的蓝海。P2P等非持牌机构进入个人消费金融领域,不规范、违法操作、公司关闭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
2016年底,金融乱象整治大幕拉开。货币政策配合监管措施收紧,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其宗旨是为了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2017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是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节点,去杠杆、去通道成为监管共识,国务院金稳会加入金融监管框架,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以确保金融安全与稳定发展。
2018年3月中旬国务院发布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至此,“一委一行两会”的中国金融监管新格局就此形成。
2019年至2020年,“一委一行两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文件,越来越强调金融机构应“回归本源”,银行业回归“资金融通、货币信贷”,保险业回归“风险管理、保障契约”,证券业回归“发行交易、财富管理”,信托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基金业回归“投资理财、资产管理”。长远来看,中国金融行业正在构建良性、稳健的发展秩序。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纷繁演变,金融市场风险跨境传导,数字技术颠覆传统金融业态,这是本轮金融大监管的时代背景。金融行业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敢于担当,服务实体,做优生态,良性发展,夯实自身,做好金融监管,防止金融泡沫化。
金融大监管,是用行政手段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依法进行指导和规范。这就要求监管主体对于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有深入和精准的认识,能给出明确、有指向性的前瞻和计划。这是留给监管机构永恒的课题。
随着我国资本项下的逐步放开,全球愈发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大市场,金融科技的创新日新月异,高频算法、量化投资让政策制定者做到事前监管越来越困难,理性的做法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本书总结了过往对于市场主体的监管政策、脉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用来形成一定的预设模型,再结合当前资管新规下全行业大监管的趋势,给读者提供一些监管应变的思路。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