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宜看“海”!一组数据告诉你为何要深爱这抹蓝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我国一批珍稀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4个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均呈健康状态。
我国4个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均呈健康状态
西沙珊瑚礁区域是我国沿岸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发源地,在海面之下,一场特殊的“造林”行动正在进行,通过水下摄影机可以看到,在人工投放的礁盘上,现在生长了不少新生珊瑚和贝类藻类。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黄晖:它跟陆地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很相似,我们要平整土地、要挖坑,我们要培树苗,培育树苗以后我们要去种植。那我们珊瑚也一样,我们涉及到了一系列的技术,多种类型的珊瑚苗种培育技术,还有就是我们底质改造技术、底播种植技术等等。
黄晖告诉记者,此前,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片区域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2013年开始,她和同事开始在这片海域进行珊瑚培育,目前已经开辟了20万平方米的示范区,累计培育的珊瑚苗种超过10万株,存活率最高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最新监测显示,我国的雷州半岛西南沿岸、广西北海、海南东海岸、西沙珊瑚礁等4个珊瑚礁生态系统均呈健康状态,其中,海南东海岸和西沙珊瑚礁活珊瑚盖度分别为18%和23.5%,均较5年前显著增加。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黄晖:我们这两年做了一个工作,就是把我们国家的整个造礁石珊瑚的分类体系,重新拟定,然后梳理了以后,统计出来的数据是我们有445种,那这样基本上是占到(全球)60%,多样性很高的。
黄晖告诉记者,保护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也离不开我国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支持,过去五年,我国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重大工程,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人为破坏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底的热带雨林
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何被称为海底的热带雨林?它们的生存又面临哪些风险挑战?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珊瑚是一种海生的无脊椎腔肠动物,主要生活在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海域。它们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形成有炫丽色彩的保护性骨骼。
珊瑚礁是珊瑚骨骼在成百上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堆积形成的。珊瑚礁为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藻类等许多动植物提供了共生的环境,还为鱼类的幼鱼提供栖息生长地,此外,也为海岸线免受风暴的侵蚀形成重要的屏障。
珊瑚对温度的波动很敏感,一般适应水温在23~28℃,温度变化只要高出1~2℃,就会变为白色骨骼,这一过程称为“白化”。如果高水温持续几个月,珊瑚就会死亡。最终珊瑚礁将退化,目前全球珊瑚礁退化现象十分普遍,形势不容乐观。
广东惠东:海龟产卵再破新纪录
再来关注一种非常古老的海洋生物——海龟,作为我国海龟最主要的保护地之一,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发布,今年保护区内的海龟产卵再破新纪录。
在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沙滩上,覆盖着一个个蓝色的保护筐,在保护筐周围有一道道海龟爬上岸的轨迹。正值海龟的产卵季节,一些海龟会在晚上爬上人工沙滩进行产卵。而最近一只被取名为“梅花”的海龟一口气产下196枚龟蛋,刷新了国内纪录。
早在4月1日,这里就迎来了今年第一只海龟上岸产卵,截至6月4日,2021年产卵季共发现上岸产卵海龟8只,产下海龟卵约926枚。这也是继2017年来海龟全人工繁殖成功后,连续第5年成功诱导海龟产卵。这里人工沙滩上放置的蓝色保护筐,正是在为海龟的成功孵化保驾护航。
由于即将孵化出的小海龟数量较多,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将以贴标签、拍照等方式进行区分记录。为提升海龟成活率,孵化后的小海龟将统一集中到保护区救助中心进行养护。
海龟繁育技术获突破 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全人工繁育技术的实现是保护珍贵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我国部分海洋馆,已经先后实现了海龟在全人工环境下产卵孵化,这是我国海龟全人工繁育技术的重大突破,我们来了解一下海龟是如何人工繁育和野化的。
破壳而出的小海龟就会送到保护区的救助中心,这里整个都是模拟自然环境下海龟的生存环境。刚出生的海龟在工作人员精心饲养中茁壮成长,目前一年生海龟最大已长至4公斤重。
繁育后的成年海龟将被分批送往海龟野化基地进行野化训练,让它们在自然水体中进行野化训练,以增强它们在海洋觅食、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野外存活率。
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741窝,放流海龟64000多只。近年来,我国对海龟的保护措施也在日渐完善,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我国分布的所有海龟均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加强了对海龟栖息地的保护;积极开展海龟增殖放流。
(总台央视记者郑天皓李卉李洁三沙卫视张婷左登胜易强)
(编辑 陈卓然)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