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业银行进击数字化转型,互联网科技巨头入场赋能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记者丨刘晨光
数字化时代之下,金融业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
随着批发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显,收益率相对较高且更适合科技赋能的零售金融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发力重点。
腾讯安全副总裁黎巍等多位业内人士日前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符合数字化潮流的风控体系是当前广大中小银行迫切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未来这种技术赋能的形式将会更多推广开来,但是银行对建构的风控系统要具有绝对掌控力。
中小银行和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合作关键点是什么?银行如何保持自身核心数据的独立自主?
如何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大行、中小行需求各不相同
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对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中的联合贷款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出于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中小银行在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需要加强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
腾讯业务安全总经理、安全天御负责人周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消费贷等,主要依赖物理网点进行线下展业。近年来,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的线下渠道正在萎缩,传统客群有所分化和流失。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各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零售业务线下展业遇阻的困境。
就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最早一般是为银行提供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服务。后来部分公司发现,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艰难局面,整体需求较大,银行的一些业务链都要实现全面数字化。换言之,银行需要完整的一套系统,即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腾梭科技CEO胡亮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与第三方科技公司的合作中会有区别。类似六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本身基础设施强,在数字化建设和风控上已经有了一定建设基础。在大行中,第三方技术公司会提供更加专业化和细分领域服务,比如说买基站或者为某一个领域的基站提供专业的模型和数字合作能力。
如果合作主体是农商行级别,相对而言,这类银行在整体科技投入、技术能力以及技术储备上跟大行比相对较弱,一般会提供更加完整的基础设施,从系统建设开始。
“例如星云中台、服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等更全方位类型的服务都会有类似的模块,这些系统对此类银行的数字化建设都是有帮助的。”胡亮说道。
事实上,相比于大行,中小银行在建设自身风控系统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也增加了其和第三方互联网科技平台合作的可能性。
一位地方银行风险控制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在该行建设自主风控体系的过程中,首先是认识程度方面的问题,该行内部对风控能不能采用风控模型或者自动化的模式还存有疑虑,甚至对智能风控这种模式还只拥有粗浅认知,在项目建设初期,容易形成业务上的困境。
“第二个困难,即是人员储备,因为很少有这样的风控人员储备,包括业务、技术、建模等。”该人士认为,最为核心的即是技术困难,此类风控平台不同于平时建设的一些业务系统,它采用的新技术非常多,还有互联网的一些开源组件,“内部技术压力非常大,主要是后期的运维压力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坦言。
中小银行之所以会选择和第三方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此类头部公司的技术能力可以弥补中小银行在风控、黑产等方面的不足。
黎巍举例称,“以腾讯本身为例,由于腾讯发端于社交软件,在2C业务方面积累大量对抗黑产的数据,所面临的黑产攻击量足够多,基于多年经验的积累和客户的覆盖,才能够在黑产方面提供比较好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银行数字化转型核心是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重创了零售信贷业务的线下展业模式,银行业零售战局转向线上突围,多家银行正致力于改善手机银行App同质化问题和提高线上贷款发放效率。然而,零售信贷业务线上展业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黎巍看来,商业银行缺乏信用数据来源,其依赖的是央行的信用信息。对于银行本地化的贷款业务尚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来把握贷款人信用,而对于线上这种模式,获得信用数据的难度较大。其次,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还要面临“黑灰产”恶意骗贷的威胁,在缺乏数据入口和客户信用数据的情况下,辨别“黑灰产”的难度非常之大。同时,由于线上信贷通常缺少抵押物,风险指数也更高。
周斌指出,所有金融类机构里面有一个核心部门叫风险控制部,风控是银行业务运营的核心部分,风控贯穿于银行所有业务运营当中。他认为,银行业务的核心就是借和贷两种逻辑,在这两个过程当中,其实只要涉及到资金流转,全部都要经过风控,所以风控是核心部分。
数字化风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风控的部分不足。周斌认为,传统风控主要包含专家经验、事后风控与烟囱式风控建设,在这三个方向上,未来还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
第一,专家经验模型能力较弱。主要是以规则引擎来进行风控把关,缺少了模型的平台,也缺少了数据分析的工具,导致整个专家经验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传统的事后风控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现在的银行业务多数都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此前多年都在用线下的风控系统,从而支撑整个金融机构运营线上业务。“这里的模型依然还是比较传统的方案,在支持线上业务的时候信息是不足的,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在周斌看来,当前的风险其实是线上化且多元化,有可能多种风险并发,还包含着自动对抗的因素。
第三,包括保险、银行业都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是“烟囱式”协作壁垒。周斌直言,银行各板块的业务原来是独立运营,风险系统也是跟随业务系统一并建设,包括风险模型没有办法进行完整打通,导致各个环节的安全水位是不一样的。“既重复造轮子,也容易很大程度上被恶意的行为突破,造成很多资源浪费。”
“真正进入产业互联网、进入数字化,所有的业务都是向数字化这个趋势靠拢,随着数字化加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拉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智能终端,包括现在的一些网络应用的发展,都会对传统金融领域相对简单的模型风控体系带来很大挑战。” 黎巍说道。
除了风控领域,胡亮认为,一般第三方科技公司在和银行进行合作时,还会涉及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实现该业务整体的数字化建设。“另外,第三方科技公司可以帮助银行做用户洞察和用户识别,可以协助其做完整的画像识别,银行要从面对业务逐步转变为面对用户运营。”
合作模式下的银行能够保持绝对掌控力?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第三方技术公司在和银行进行合作时一直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即银行是否能够保持核心系统的独立性。
周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监管上会有统一的度量标准,但是不同类型的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度会根据业务开展的阶段而出现动态调整。对于银行而言,核心风险一定是自主可控的。所以银行会给风控部门投入较多资源,在第三方技术公司帮助的基础上,做二次更新,然后构建出适合这个业务运营的风险模块架构。
“当和银行进行合作时,所有的风险策略均是掌握在银行方,银行会掌握核心数据。”周斌指出,一般而言,第三方机构只是帮助客户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尤其是中小银行。
胡亮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系统和服务都是私有化部署在银行里面,即核心是应用在银行的私有云,“我们的角色是银行在数字化上的助手,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技术能力,但是实际上真正的风控决策是由银行来做。”换言之,第三方科技机构并未涉及银行核心决策部分。
用胡亮的话来说,即是“这套服务系统整体都是由银行来控制,完全由银行掌控和改变。” 胡亮直言,最终的决定权一定在银行,银行对该系统具有绝对掌控力。
上述地方银行风险控制人士也向界面新闻坦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机构逐渐认识到提升风控能力的重要意义,而和头部互联网公司合作,确实拓宽了眼界,即技术是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很多业务。第三方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银行本身提供自己的风控需求、风控要求。”
近年来,银保监会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规范中小银行的核心风控能力建设。
今年1月底,银保监会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中也要求中小银行独立开展风控流程。
黎巍坦言,短期内,基于相关管理法规的调整,部分第三方科技企业发展会有一些减速,但是从长期来看,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会非常有效地规范这个行业。他认为,金融行业不是比谁跑得更快,而是要比谁跑得远、跑得长久,风控建设能力尤其关键。
他指出,一般而言,大型头部互联网公司都会较早建立合规部。未来随着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的落地,会对相关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在业务的开展上如何合规,如何更好地接受法律的制约,都会有更加积极地规划和实践。
“银行的数据仍然在银行,在法律法规限定范围内合作双方实现共赢,这会进一步限制行业里野蛮生长的公司,尽可能规避相关风险。如果要做数字化转型,做系统建设只是第一步,更重要还是在后续持续的运营技术服务,能够不断地给银行业务带来改变和加成。”黎巍坦言。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