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年复兴路,科学正当时”
5月22日,小朋友在南京科技馆举行的航天科普展上观看展出的火箭模型。苏阳摄/光明图片
北京首钢园上演“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上海“科学之夜”推出航天追星之旅、安徽各地开起科普大篷车……这一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洋溢着科技的元素。
5月22至28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各地同步举行,主题为“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上万项各具特色的群众科技活动悉数亮相,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向社会开放,还有借助VR、5G等技术构筑的缤纷线上展厅,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共同为公众奉上了一场回顾科创历程、展现科技惠民的科普盛宴。
重大成果集中亮相
这几天,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里分外热闹。“两弹一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郭守敬望远镜……在“科技自力更生”展区,一件件珍贵的模型和图片展现了我国近百年来的科技重大成就,唤起了许多观众对过去峥嵘岁月的怀想。家住海淀区的刘阿姨特意带着孙子前来看展,她告诉记者:“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时,我才十来岁,但从广播里听到《东方红》乐曲时那种激动和自豪,至今也难以忘怀。”
成功下潜至10909米深的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在“科技自立自强”展区,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成果也以微缩版的形式亮相。此外,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思元系列AI芯片及加速卡、50kg级电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新冠灭活疫苗……一批来自北京的科技成果也揭开面纱,吸引在场观众的目光。
中科院公众开放日已经走过17个年头,每到5月此时,上百家科研院所开门共迎公众踏上探索之旅。今年公众科学日的主题为“百年复兴路,科学正当时”,全面展示了中国科学院近年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在中科院物理所,记者看到,神秘的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时,物理所为青少年准备了冷冻金鱼、点水成冰等不少物理趣味实验,并取名“中二所的奇妙冒险”,旨在打破物理与科学的次元壁,呈现科学冒险故事。
在低温区,工作人员将一条小鱼放在液氮里迅速冻住,然后捞出来放回水里,鱼儿竟马上“复活”,优游自如。“液氮的温度低至零下195.79摄氏度,在如此低的温度和如此快速的冷冻下,金鱼才可以‘死而复生’,应用的正是最新的急冷技术”,现场科研人员的解说令观众啧啧称奇。
指尖上云端畅游
线下丰富,线上同样精彩。今年,北京“云上”科技周虚拟展以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和代表性成就为轴,螺旋式攀升,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在网页上直观展现,公众足不出户即可云端看展;在广州,创新科普嘉年华线上活动设有5个互动模块,分别为创玩科普馆、科普视频展播馆、VR云游科普馆、科普直播吧和科普点赞屋,火箭移动手速、消灭红火蚁射击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拼图等小游戏供网友随心选择,在轻松游戏中获得科普知识;四川省今年为公众提供了云展馆3D漫游网络端口,指尖轻点,网友不仅可以轻松浏览成都云展馆,还可以“云上”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浙江省科技馆、上海航天科技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等。
通过各种融媒体平台,各地的科普讲座、沙龙和科学探访活动转化为数字信号,让传播效果不断放大,同时,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微视频大赛、全国科学实验展演会演活动也在活动周同步展开。
从主题光影秀如梦如幻的演出,到“宇宙八音盒”重现宇宙的声音,再到亲自“动手”建造独属的人工智能城市,这一周,在北京首钢园三高炉前,科研人员利用VR、AR、MR及声光电等最新视觉技术,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幻空间,让许多人耳目一新。“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介绍,此次共展出50余件套艺术作品,这是科学技术近景与科幻社会远景对人类生活场景的再现,旨在展现科技与美的融合。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提升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科普的足迹需要延伸得更深更远。
河北沧州、湖南凤凰、河南平顶山……这些天,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各地巡展,除了常见的科技展品和书籍,充气式球幕影院、机器人表演、无人机表演等创新元素也加入进来,进乡村、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厂矿,为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群众送去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服务。
“科技列车行”也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一大重头戏,自2004年启动,“科技列车行”至今已先后在17个省139个县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今年活动周期间,百余名专家前往广西河池地区,将科技咨询、专家义诊、科技合作洽谈等送到了社区乡间、田间地头。
“在建党100周年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回顾党领导下的科技发展历程,对坚定科技自立自强信心和决心,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科技活动周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0届。20年来,科技活动周围绕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及群众关心的焦点,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支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科普品牌活动。
(本报记者 杨舒)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