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家医药企业年报解读:销售费用近5年来首次下降,头部化现象明显

373家医药企业年报解读:销售费用近5年来首次下降,头部化现象明显
2021年05月12日 23:24 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373家医药企业年报解读:销售费用近5年来首次下降,头部化现象明显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魏官红    

随着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业绩披露完毕,373家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成绩单也逐渐浮出水面。据记者统计,2020年总营收为1.9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净利润1351亿元。

对于药企来讲,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是两项最值得关注的支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与前几年相比,2020年行业走势有了明显变化。首先是企业整体销售费用近五年来第一次呈现出下降态势,整体支出为2838.58亿元,同比下滑5.9%。其次,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正逐步提高,研发投入金额逐年提升,但仍不敌瑞士跨国医药企业罗氏一家。

而在细分赛道上,受疫情、集采政策推进、医保政策落地执行及企业对创新重视程度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创新药、化学制药、中成药三个子板块在2020年分化加剧。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在医药行业,销售费用是外界关注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上市公司,如果销售费用率过高,则很容易被贴上创新成色不足的标签。而在2020年,一直高企的销售费用开始出现回落趋势。

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整体销售费用逐年增长。2020年,这一数据降至2838.59亿元,为近5年来首次下降,考虑到2020年行业整体销售收入为近5年最高点,这也代表对应的销售费用率为5年最低。

总体来看,2020年,医药生物行业平均销售费用额为7.69亿元,超过75%的公司年销售费用在10亿元以下,2%的公司在50亿元以上,有216家公司去年销售费用支出同比下降。

具体到公司上,上海医药已经连续3年在销售费用支出上排行业第一,2020年达到128亿元,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步长制药和华东医药分别排在第2至第5位。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排名前3的企业销售费用合计约占行业总体水平的11%。

销售费用支出大往往也与公司体量和产品属性有关,据统计,化学制药、中药和生物制品等二级子行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85亿元、736亿元及301亿元。

事实上,销售费用率则更能体现公司对销售渠道的重视程度。数据显示,中药、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医疗服务行业的平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3%、31%、27%、17%、9%、6%。

从行业发展来看,医药行业“带金销售”的顽疾有望得到改善。中纪委官网刊文曾提到,根据公开可查的法院判决文书统计,2016年至2019年间全国百强制药企业中有超过半数被查实存在直接或间接给予回扣的行为,其中频率最高的企业三年涉案20多起,单起案件回扣金额超过2000万元。

今年4月,财政部公布针对77家药企的财务检查结果,指出医药企业存在使用虚假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或虚构业务事项、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等违规行为。其中,利用销售推广活动进行贿赂更是核查重点。

实际上,销售费用也是交易所多次问询的方向。4月20日,上交所向哈药股份下发定期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要求哈药股份补充披露费用归集调整的原因及影响金额,说明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变动不匹配的原因,说明销售人员减少但相应工资及附加金额增长的原因,并结合广告宣传费、办公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具体内容,说明疫情期间费用大幅增长的原因。

集采深刻影响业绩

对于全行业来说,“带量采购”是大多数药企年报中提及的关键词。从患者角度来说,集采带来的产品降价是福音。但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而言,集采是业绩和估值的风向标。

2018年,首轮全国药品集采拉开帷幕,2020年1月、8月进行第二批、第三批集采,今年2月,第四批集采开标。而在去年11月,首轮全国医疗器械集采也顺利进行。

集采作为“药改”的组合拳之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标产品价格下降。根据西南证券的研报,2020年两轮全国药品集采的平均降幅分别为53%、70%,其中单个药品的最高降幅分别为93%、98.7%;同年的全国器械集采,平均降幅达到93%。另外,第四轮集采中,中选药物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于患者而言,药价明显降低,可减轻药费负担。对上市药企来讲,则可能面临公司产品在招投标中落标或者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进而压缩公司的盈利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标全国药品集采较多的上市公司有恒瑞医药(600276,SH)、上海医药(601607,SH)、国药现代(600420,SH)、华海药业(600521,SH)、海正药业(600267,SH)、科伦药业(002422,SZ)、信立泰(002294,SZ)等。

但也有公司通过产品放量提升中标产品的销量。国家医保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前三批集采品种实际采购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

以海正药业为例,其年报便提到,公司11个主要药品集采中标,解决了公司产品在招标省份准入问题,有效提升销售收入和终端市场占有率。纵观其成绩单,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13.54亿元,同比上升2.55%,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加3.24亿元。

随着一致性评价正式落地,集采政策将逐步常态化,同时亦将成为仿制药常规销售模式,国内药企产品结构的创新转型也成为未来趋势。

创新转型的深入程度,往往与研发投入有很大关系,而在此前,国内大多数药企研发支出较少,饱受诟病。近年来,集采政策、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都在倒逼药企朝创新方向转型,很多药企正处于仿制向创新的转型时期,因此,2020年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持续升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随着药品审评效率优化、审批标准提高,创新药研发迎来政策春风,2020年创新药首次申报临床数量明显提升,高达418个。

在创新力度加大的同时,药企的研发投入呈现持续升高趋势,373家上市公司去年总研发费用为613.7亿元,但仍不敌瑞士跨国医药企业罗氏一家。其中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两家企业研发费用合计约78亿元,占整体水平的13%,也侧面反映出其他企业研发投入仍待提高的客观事实。

医药行业分化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正在我国医药行业加剧上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作为创新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表现稳健的增长态势,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77.35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28亿元,同比增长18.78%。其中研发投入支出行业第一,销售费用支出列行业第二。

复星医药同样注重创新药研发和转化落地,涵盖抗肿瘤、代谢及消化系统等领域。近两年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等多品种获批上市并放量销售,推动业绩正向增长。根据Wind数据,复星医药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跃居A股医药制造板块前三。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徐佳熹年初就提到,药品领域,2021年会分化得比较厉害。真正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一些公司可能会受到高度的认同,而其他很多公司的估值中枢可能会下行。

他指出,以后的投资就是两个大方向:一个是主赛道大龙头,另外一类就是细分赛道龙头。从长期来看,中国可能进入了一个医药行业分化的新常态,于上市公司而言,未来的分化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多家券商也在研报中表示看好医药行业中长期发展。国元证券指出,整体来看,医药工业制造业和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逐步消散,多数企业受益于疫情获得业绩的大幅度加持,预计2021年往后在医改步伐不变的大方向下,新基建建设有望进一步拉大医药成长性。

费用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