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AI外衣、内容高度同质化,这类儿童启蒙课程生态堪忧

披着AI外衣、内容高度同质化,这类儿童启蒙课程生态堪忧
2021年04月24日 17:02 中国教育新闻网

  原标题:披着AI外衣、内容高度同质化,这类儿童启蒙课程生态堪忧

  “2—8岁就上AI(人工智能)课”“AI启蒙课学思维、学英语、学美术”……从去年开始,北京家长安华发现,为孩子报名上AI启蒙课程成了身边家长的新“风尚”。

  与少儿编程等关于AI技术本身的课程不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I启蒙课主要是借助AI互动技术,以学前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录播课形式为主的多学科启蒙课程。

  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虽然AI+启蒙教育是值得期待的发展趋势,但真正发挥出AI为启蒙教育赋能的潜在优势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AI只为外衣?

  技术赋能启蒙教育还有很长的路

  “AI+启蒙,不仅能让儿童对现代技术产生一种感受和体验,也能让我们的孩子在语言、逻辑思维发展的敏感期,通过AI技术拥有一个好的互动对象,一个陪伴者、学习者和玩伴,这对孩子的生长发展,包括未来的自主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在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茅红美看来,随着AI技术和工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的AI启蒙教育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分析认为,AI启蒙课具有前期开发成本高、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与早教启蒙课相比,AI启蒙课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还能以较低的价格让更多家庭享受标准化课程服务。

  虽然AI+启蒙教育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但记者通过测评发现,不少冠以“AI”头衔的启蒙课程主要是以录播课或动画片的单向传授方式展开,互动性并不突出。

  “这些课程的所谓互动主要体现在随堂检测、学习报告生成环节,其本质是与直播课相区别的录播课。”启蒙教育业内人士林亦峰表示,目前,“AI启蒙课和真正意义上的AI+启蒙教育存在不小的差距”。

  交互设计还不完善、人机交互很难深入、情感交互缺乏……“这些对学龄前儿童而言是一个重要缺失。”钟柏昌说。

  林亦峰表示,要让AI启蒙课程真正在功能上实现交互,而不仅仅是环境和氛围上的烘托渲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适合儿童吗?

  幼儿应在真实世界里探索、感受和体验

  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对AI启蒙课程竖起了拇指。

  但在茅红美看来,给孩子报名AI课程,家长需谨慎。“首先,在线教育并不符合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其次,这些AI课程的内容、质量还需相关部门为家长做好监管、把好关。”茅红美说。

  作为在线教育的细分产品,用眼健康也是外界对AI启蒙课程关注的一大重点。

  最近,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幼儿连续使用电子产品应不超过15分钟,儿童单次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I启蒙课程时间都控制在15分钟内,但这只是单科时间。钟柏昌说:“如果家长不能合理选择学习时间和控制课时总量,孩子每天面对屏幕的时间和密度将超出合理范围。”

  此外,尽管不少App配备了护眼功能,如当儿童的眼睛与屏幕小于一定距离时,会暂停播放,提醒儿童调整姿势,但现实中,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监督和科学调配,这些技术层面的设计也很难奏效。



  选最有名的?

  课程同质化之下的不良生态

  “AI课太多了,不知道怎么选时,只能选有名的。”在谈到为何给女儿选择某头部AI启蒙教育平台的美术课程时,安华解释道。

  “说实在的,AI启蒙课程太多了,而且内容高度同质化,家长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判断出谁好谁差。”林亦峰提到,为了给孩子选出一门不错的启蒙课程,有些家长会花费大量的机会成本去做挑选,“一般至少得给孩子上两三周的课程才能体会出差异,但是目前AI启蒙课程一般都是按年度收费,退费也并不容易。”

  观察一些AI启蒙课的广告,广告词单一、同质化程度高、产品核心价值模糊等是共同特点。

  “这些洗脑广告只是为了让大家对品牌形成认知,很少介绍自己的产品特点和价值。”在林亦峰看来,这不仅从侧面体现出当前AI启蒙课市场的同质化和低水平竞争,也折射出整个K12在线教育市场的“痛点”,“因为在教研、课程内容上没有显著差异和突破,大家只能陷在营销战里,看谁的声量更大”。

  当前,在校外培训整体面临强监管的合规化过程中,相较于监管对中小学校外培训在课时收费标准、退费方式、师资等方面的明确要求,AI启蒙课程所属的学前教育培训市场暂时处于一定的窗口期,尚未有针对性的监管意见和相关法规。

  虽然“靴子”还未落地,但作为从业者,林亦峰表示,由于担心可能出现的合规风险,目前已有不少教育机构暂停了课程研发进度。

  茅红美也建议,企业和高校等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在尊重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出于能力和时间精力等原因,再加上培训机构的营销导向,让家长去做把关人是很难的。要加强监管和规范,通过第三方监管机构对课程效果进行监测评价。政府、企业和研究部门联手来做好这件事,合力营造一个比较健康的市场环境。”茅红美说。(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安华、林亦峰为化名)

  作者:本报记者 梁丹

AI教育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