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第1号预警!起底“注销校园贷”骗局

焦点访谈丨第1号预警!起底“注销校园贷”骗局
2021年04月23日 21:06 央视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第1号预警!起底“注销校园贷”骗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电信网络诈骗为什么屡打不绝?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就是诈骗分子一般都会利用当下社会的热点,抓住人们的心理弱点,让人信以为真,从而得手。比如,就拿近期多地出现的“注销校园贷”骗局来说,诈骗分子就声称,如果“不注销校园贷,就会影响个人征信”。不少在校生甚至已经毕业几年的人纷纷“中招”,被骗金额少则几百,多则几十万。为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第1号预警,提醒大家警惕这一骗局。

今年31岁的小李,毕业后已经工作三年了。3月的一天,正在广东出差的他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金融客服”的电话,说国家正在清理各个平台的校园贷业务。

“注销校园贷”受害人 小李(化名):他称我在上学期间注册过一个某金融的学生账号,需要注销,如果不注销,不仅要缴纳高额的滞纳金,而且对个人征信有影响。

虽然小李对这个号称是“某金融客服”的人很怀疑,但对方马上准确说出了自己注册账户的时间。小李想要查一下,但对方给了他一个QQ号。小李怕自己的个人征信受影响,又见对方非常肯定,于是他添加了那个号称是注销专员的QQ号,随后又被拉到一个注销业务QQ群。为了让小李进一步相信自己的身份,他们出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还说为了帮助他操作,要求他打开QQ屏幕共享功能。但小李留了个心眼,拒绝了。

“注销校园贷”受害人 小李对方说让我下载某金融APP,让我点击那个借款入口。我当时就质问他为什么你让我借款?这时候他表现出特别着急的样子,甩了我一句,我让我们经理来跟你解释,就走了。

果然,很快又来了一个自称是经理的人,态度很客气,还以银行注销银行卡为例来解释,这让小李心里舒服了许多。

“注销校园贷”受害人 小李他说你办理银行卡销户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你的余额都取出来,账户才能销掉?他说的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也没有转账什么的,我就点了那个借款按钮。

这是关键的点击,但这时小李已经蒙了,感觉完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注销校园贷”受害人 小李点开之后他让我看有多少额度,我就告诉他我有两万,他就让我截图,然后发到群里去。截出来之后,他让我输入2后面4个0,他从来不会说2万,直接说2,后面4个0,我当时就被他蒙了。

在对方的诱导下,小李稀里糊涂地把2万块钱借了出来,然后对方又让他把钱转到一个专门对接的所谓安全账户。为了打消小李的顾虑,还告诉他全程都会录音,并让他随时截屏保留证据。

“注销校园贷”受害人 小李转到他提供的中国银监会的一个对接账户,叫马良,我当时没有怎么质疑,因为他一直说这是我们马会计的对接账户。

就这样,本来是所谓的清空账户,变成了到贷款平台上贷出了2万元款,然后打进了陌生人的私人账户。接着,对方又以还存在其它关联账户为由,让小李先后从另外几个贷款平台上贷出了47000元和91250元,加起来有158000多元。对方要求他把这些钱都转出来,但是已经超过了银行设定的每天转款上限。这时对方又给他支了一招。先把钱提到支付宝,然后再转到交通银行,通过交通银行转过去。

三笔钱转完了还不算完,对方再次要求小李通过QQ打开共享屏幕。这时的小李早已被对方搞蒙了,所以没有拒绝。而这是极为危险的一步,这意味着自己手机上的一切对方都能看到。很快,对方便发现小李银行卡里还有近5万元的现金,于是又让他转了出去。不过故事还没完。在转完20多万元后,对方又发现小李手机交通银行APP上还有一个20万元的贷款额度,于是又让他把20万贷出来,再转到第二个账户。

“注销校园贷”受害人 小李当时我已经把金额都输入进去了,那一瞬间我就没有给他转,因为之前转的是5位数,这个6位数一下子我觉得太多了。对方这时候更着急了,我感觉到可能这事不大对劲,把QQ给挂了。

直到这时,小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惊心。但没想到第二天骗子居然又打来了电话,让他再把那20万元转出去。尽管已经被小李识破,但是骗子还在做最后的狡辩和努力,这次小李再也没上当。

后来,当小李复盘整个骗局时,发现其实漏洞百出:抬头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落款是中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上下不一致;借钱不说是借钱,叫清空额度;转账不叫转账,叫账户对接。

尽管漏洞百出,但在骗子软磨硬泡、威逼、哄骗、催促下,这些关键信息都被小李无意识地忽略掉了。像小李这样被骗的人还有很多。后来他加入了一个受害者群,这个群里有上百人,大家被骗的经历几乎都一样,据不完全统计损失超过700万元。

在北京,记者见到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全是90后,有的刚毕业半年,还有的刚辞了工作。一个小伙子是损失最大的,被骗了58.9万,5个小时内从6个贷款平台上转账。一位小姑娘打工几年辛苦积攒的存款全部被骗光,还欠下一大笔贷款,一周一共被骗了21万。目前,各地受害者已纷纷报案,警方正在调查中。据国家反诈中心统计,从2020年到现在,“注销校园贷”骗局共发生了5.1万起,损失金额26.5亿元。受害人被骗之后,不仅要承担巨额本金的损失,还要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此外,还经常被平台催缴还贷。这对大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受害者普遍认为,造成诈骗分子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身份信息的泄露,并利用了大家重视征信的心理,从而导致精准诈骗。那么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据国家反诈中心调查,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包括黑客窃取、第三方泄露以及个人不慎泄露等,并由此形成了贩卖个人信息的灰色产业链。因此在打击的同时,务必加强对信息平台的监管。而个人也应做好信息防护,守住第一道关。

此外,受害人普遍反映,借贷平台审核不严,几乎只要申请人申请,那么连财务状况都没有审核,马上就能贷出大额贷款。警方还表示,目前法律对此类犯罪的惩罚力度偏小,一般都是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而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却很大,极不对等。因此无论是受害人还是警方都呼吁,亟需健全立法,加大惩罚力度。

近年来,国家已加大打击力度,先后组织了长城、云剑、断卡等专项行动,2020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2020年共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700多亿元,封堵诈骗网站数百万个,拦截涉诈电话、短信数十亿次,劝阻870万名群众免予被骗,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876亿元。目前,犯罪分子在国内的犯罪空间已被大大挤压,有部分犯罪分子流窜到海外,这成为公安部下一步打击的重点之一。

一位受害者曾感叹道“没想到躲过了校园贷,却没能躲过注销校园贷”。其实注销校园贷也好,刷单也好,杀猪盘也好,这些诈骗都是新瓶装旧酒。变的是套路,是话术;不变的是骗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再次提醒大家,相关部门并没有推出所谓“注销校园贷”的政策,个人征信信息也无法人为修改。虽然各种骗局令人防不胜防,但请记住关键的一句话: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

制片人丨刘雪松  黄洁

编辑丨宁柯

摄像丨吕少波 

责编丨温娜 时瑶   

剪辑丨邢永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