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电车,不限于电车,蜂巢能源20亿基金打造电池生态圈

始于电车,不限于电车,蜂巢能源20亿基金打造电池生态圈
2021年04月22日 13:41 机器之心Pro

来源:机器之心

作者:齐健

三电系统是电动车的技术核心,亦是价值核心。随着电动车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开始形成以三电为核心的增值产业链。在三电当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电池。2020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 294.5GWh,其中我国出货量为 158.5GWh,同比增长 20.4%。同期,我国锂电池产量为 188.5 亿只,同比增长 14.4%。据国内研究机构 GGII 的一项数据显示,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占比达到 46.7%,而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成本中约占 40~50%。在能量密度、续航、安全性等技术硬需求之外,资本的趋利性也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关注引向电池产业,行业的先行者们已经开始行动,围绕电池、能源技术搭建新的产业生态圈。

随着锂电池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电池组的制造成本正在快速压缩。锂电池组在 2010 年的制造成本是 1183 美元 / 千瓦时,时至今日,制造成本已降到 200 美元 / 千瓦时以下。

围绕电池产业生态的整体创新,也正在加速降低锂电池生产成本。包括对电池材料、电芯、模组、PACK、BMS、储能产品研发和制造等技术的创新。

在 BEV 领域,无钴锂电池已经可以通过电芯排布工整分两列纵置排布,整体成矩阵式布置,可实现在电压平台允许范围自由配组,不受传统模组串数约束,更有利于电池包平台化、标准化,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最新的快充技术和对应的电芯可实现充电 10 分钟,行驶 400 公里。蜂巢能源的第一代蜂速快充电芯为 158Ah 电芯,能量密度 250Wh/kg ,2.2C 快充可实现 20-80% SOC 时间 16 分钟,年底前即可量产;第二代 4C 快充电芯产品容量 165Ah,能量密度大于 260Wh/kg,可实现 20-80% SOC 快充时间 10 分钟,量产预计在 2023 年 Q2。

目前,蜂巢能源已经在行业中推出了高速叠片工艺、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热阻隔电池包等技术产品,其创新思路渗透到了基础材料开发、工艺革新、智能制造升级等多个维度。

市场筑基,产业急需补齐技术短板

截至 2021 年 3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551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449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81.53%。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 46.6 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34.8 万辆,增长 295.20%;与 2019 年一季度相比增加 21.6 万辆,增长 86.76%。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 6.21%。

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已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截至 2020 年,国内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了 2 万亿元,日益成为发展的新动能。新能源市场成交量连续 5 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了 480 万辆,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电动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也拉动了我国电池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国内电池需求量约为 72GWh。同时,中国的电池产业也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据 BNEF 统计,中国控制着全球锂电池行业 80% 的原材料生产和 60% 的零部件生产。

虽然中国电池生产与消费能力很强,但技术硬实力仍存在短板,与第二、第三名的日韩,以及紧追不舍的欧美相比,在制造工艺和核心技术方面尚有明显的不足。例如,在基础材料技术研发方面积累不足;先进生产工艺和高端设备依赖进口;在人才储备方面,高精尖人才明显不足等。这些问题长期来看都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掣肘。

获取原材料,人才和基础设施至关重要,这对于吸引价值链投资至关重要。除了在全球范围内对关键矿物的开采进行大量投资之外,中国还是材料提炼的主要参与者。寻求在整个价值链中占主导地位的其他国家可能需要支持上游金属的开采和提炼发展,同时制定保护环境的政策。

「中国动力电池要有竞争力,就要补足很多短板,包括原材料基础研发上的短板,装备工艺创新上的短板,下一代材料升级上的短板,以及人才短板。」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杨红新表示,要补齐这些短板,就要聚合更多的力量,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链。聚焦产业前沿产品、技术、服务,推动更多的行业专家参与,并且合理地引导资本支持。

资本铺路,培育产业创新生态圈

4 月 20 日,在以「创新动力 ·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蜂巢能源首个创新日活动上,蜂巢能源宣布成立蜂巢资本,联合资本合作伙伴,设立 20 亿元产业创新扶持基金。并推出「蜂巢能源产业智能 + 全球加速计划」,招募跨界产业合作伙伴 20 家,创新「先蜂」科学家 100 名。

蜂巢资本的成立,旨在为蜂巢能源全新规划的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提供资本支撑。通过跨界合作,集结全产业链上下游各企业力量,打造动力电池行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跨界融合创新生态圈,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深度研发实力。

目前,蜂巢资本已与社会资本国投招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期投入 20 亿元,成立成长型和创新型两支基金,用来招募创新产业合作伙伴,为蜂巢能源的创新生态圈打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蜂巢资本 CEO 崔东旭表示:「蜂巢资本依托长城控股集团强大的产业背景,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从上游材料,到中游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生产,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同时探索新型市场销售模式,提高市场渗透率,并延伸完善用户体验,打造智能出行的完整生态闭环,助力动力电池产业的本土创新升级。」

蜂巢能源产业智能 + 全球加速计划

「蜂巢能源产业智能 + 全球加速计划」是蜂巢能源贯彻产业创新的重要部署。本次项目面向已经注册、种子轮到 B 轮的初创企业开展招募。聚焦硅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和电解质膜等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先进电池材料,先进锂电设备、工厂 AI 大数据、工厂视觉检测技术、钙钛矿太阳能材料、磁悬浮技术等十余个领域,从中选优。初创企业可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进行申请。入选企业不仅可以和蜂巢能源相关业务部门深入交流,共同设计试点合作项目并获得经费支持,后续还有机会获得战略投资团队的产业投资。

在创新产业合作伙伴招募计划的推进过程中,蜂巢资本与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媒体和产业服务平台机器之心达成战略合作,借力机器之心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的新一代产业科技领域的专业数据、渠道与经验积累,通过新媒体特有的传播、定位、筛选、运营一体化闭环的创新招募模式,扩大品牌和招募计划的影响力,以创育创,高效推动电池与能源产业创新落地。最终通过此项目将先进的智能技术应用在动力电池行业的生产中,实现锂电行业与 AI、大数据、上下游产业链的跨界融合,加速蜂巢能源在智能领域的全球布局。

此外,首期招募计划将于 5~7 月陆续开始,并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进行产业创新招募路演以及工厂参观,蜂巢能源将与甄选出来的优质产业链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深度捆绑,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而在人才创新方面,蜂巢能源则会与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合作,启动创新「先蜂」科学家招募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募 100 名科学家,致力于动力电池的研发,为行业实现自主研发和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和进行人才储备。

开放生态体系,加速产业升级

制造企业对于技术生态系统的建设,通常会选择闭环生态,通过并购成熟的上下游企业,一步一步地在内部搭建全产业链体系。这种做法显然更稳健,但也更缓慢,且构建的产业链只服务于自身。

蜂巢资本的做法大为不同,通过招募的形式投资初创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更全面的开放生态。对招募企业来说,有了资金和蜂巢资本的产业、技术力量支撑,这些企业的创新更易成功;对蜂巢资本来说,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获益;而对于蜂巢能源以及产业中的其他企业来说,则可以收获技术生态圈带来的产业红利。

「这次的产业招募是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杀手锏。蜂巢资本聚合了资本与产业的双重力量,借助这两个力量帮助那些尚处在种子轮、A 轮,有技术没资金,有技术没规模的公司。用技术力量、产业力量、资本力量共同扶持它,加速它的成长。再借助它们壮大后的力量,补齐短板,最终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杨红新对于未来的产业生态链有很多期望,他认为产业链应该能覆盖从材料到 AI 智能算法、视觉检测系统,再到装备、工艺等各种应用领域,促进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要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实现领先且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自主研发和中国制造方面有创新性突破。为此,蜂巢能源希望集结跨领域产业和行业的合作伙伴,聚集全球顶尖人才,以创新为动力,实现从上游材料、到中游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生产等全产业链的本土自主创新,摆脱传统工艺束缚,引进跨行业的先进技术,融入到锂电行业的创新研发之中。

您所在团队或企业在以下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电池材料:如硅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和电解质膜等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先进电池材料等;

先进制造:如先进锂电设备、工厂 AI 大数据、工厂视觉检测技术等;

钙钛矿太阳能材料及相关产业链

磁悬浮技术及相关产业链。

©THE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