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首次被点名支持,成都要划一个怎样的“圈”

观察|首次被点名支持,成都要划一个怎样的“圈”
2021年04月15日 07:41 澎湃新闻

原标题:观察|首次被点名支持,成都要划一个怎样的“圈”

原创 吴林静 城市进化论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昨天,《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布。这是国家发改委每年4月的“例行动作”,但每次影响都很大。【猜你想看:发改委发文,今年城镇化重点任务来了】
文件提到“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时,特别提及要“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这当中,成都都市圈是今年首次被点名。
4月14日,城叔参加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了解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于去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发改委也已反馈初审意见。
至于成都都市圈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发展、都市圈的极核与腹地将如何支撑,会上也给出了详细的、供多方探讨的方案。
潜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适不适宜建设都市圈,都市圈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大自然说了才算。
“我国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不多;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生态类型多样,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早在2010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里,就对我国国土空间形成了基本判断——国土空间是宝贵的、稀缺的。
以资源定城、以资源定人。成都都市圈,“两分山地、四分平坝、四分丘陵”,从生态本地来看,这里具备良好的人居环境条件,适宜成为中西部地区人口集聚的核心区。
成都都市圈可用空间 图片来源:吴林静 摄

成都都市圈可用空间 图片来源:吴林静 摄

这次会上,成都都市圈的国土空间潜力,首次揭开了面纱。
根据去年12月上报送审的建设规划方案,成都都市圈包含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含17区、18县(市),总面积3.31万平方公里(注:最终规划范围,待正式公布)。
在全国第三次土地(国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地类转换,整个都市圈3.3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82.3%为非建设用地,17.7%是建设用地。
从人口规模来看,以“以水定人”的思路,到2035年都市圈水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约3483-4230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2564万人),从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人口规模约2820-3260万人,城镇化率约84%。
从建设用地来看,以“以水定地”的思路,城镇建设最大承载规模为3784平方公里,从城镇用地发展需求预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约690-1058平方公里。根据“三调”结果,目前成都的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潜力还有1903平方公里。
如此看来,人和地,都还有进一步集聚的空间。不过,成都都市圈需要在发展中应对产业协同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
差距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放眼全球,都市圈已有数个成功典范。
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被视作五大世界级都市圈。
作为当地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最富有竞争力的地区,它们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再观国内,上海、广州等都市圈,也已日渐成熟。相较而言,成都都市圈确实存在差距。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岳东公布了一组对比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成都都市圈在经济总量、人口密度、地均GDP、人均GDP等方面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差异较大。
其中,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成都都市圈为38.6ug/m⊃3;,是东京、伦敦、巴黎三个国际先进都市圈的3倍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都有一定差距。
《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中提到,根据都市圈演进规律,同城化一般会经历“成长期-提升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根据对人流联系、产业联系、物流联系等维度的综合测算,成都都市圈同城化指数为1.7,处于“成长期”。与广州都市圈(6.9)、南京都市圈(4.2)等同城化较成熟的区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对成都都市圈的共同判断是,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外溢作用逐步显现,总体处于从“极核带动”向“协同发展”转型的初级阶段。
融入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以成都为中心,如何与德眉资三座城市紧紧合抱,围成一个“圈”?交通、产业、体制机制、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生态防治等等,都需要同步推进。
交通的互联互通,1小时通勤圈是都市圈的基本门槛,而成都经济圈打算在“十四五”之后,把时间进一步压缩到40分钟以内。这包括打通“断头路”、动车公交化运营等举措,打造立体交通网,整体提升区域内的通达水平。
产业的协同分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是正在培育的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是千亿级产业集群,加上新经济,成都都市圈正在构建“2+5+1”现代制造业集群。
曾有企业给城叔反应,在上海都市圈做企业,“出门就能找到同行,产业链上下游都能很快找到协作的企业”。产业生态圈不太成熟的地区,看似招商力度大,要素资源价格低,但实际上,企业运作的成本很高。产业的协同、整合,才是提升都市圈竞争能力的核心。
关于成都都市圈产业的具体打造,会上,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汇报了具体的建设方案(注:均为送审稿),同步还配套了营商环境的建设专项行动方案(送审稿)。城叔注意到,“协作”“协同”是里面的高频词。
四市抱团,还特别提到了交界地带的融合发展。
《成德眉资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总体实施方案》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起草。
四川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在会上表示,要在毗邻地区率先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新举措、同城化发展新路径、市(县)级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此打造同城化发展政策落地的“检验车间”、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基地”、发展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共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其实,基础设施的打通、产业的联通是肉眼可见的一体化发展,区域之间达成共识,才是真正地完成了都市圈的“上层建筑”。
2021年,成都都市圈建设,提出了“十件大事”,“深化干部人才服务区域协调发展‘领航计划’”这项举措值得细品。
成都提出,带头在市级部门、区(市)县、产业功能区拿出“含金量”高的岗位,多形式支持德眉资选派优秀干部来蓉挂职、任职,支持四市共建共享“人才创新共同体”,形成开放灵活、互联互通的干部交流平台和机制。同时开展各种培训班、大讲堂,通过互学互鉴提升工作实效和治理能力。
其实,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提到加大都市圈内四座城市的干部交流力度。
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粤港澳,干部的交流、培训,都是推动其一体化的主要手段。
长三角地区每一年都会召开地区合作与发展的联席会议,不仅如此,长三角联席会议的主题还拓宽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市场监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会工作等方面。
“一干多支”是四川2018年提出的区域发展格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演进,“主干”已经从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当圈内的城市同心同向,都市圈的一体化建设才将真正走入新的阶段。
(注:文中PM2.5为PM右下角加2.5)
文字 | 吴林静

原标题:《首次被点名支持,成都要划一个怎样的“圈”》
成都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