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水利部和财政部近日宣布,将正在全国首批55个县(市区)进行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更名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同时开展2021年新一轮试点。
记者连日来在一些试点县采访,不止一次听到受访者说“这是一个真正让政府和老百姓都叫好的项目”。“水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新一轮试点正当其时。
德安:清除堵点,贯通农村河道“血脉”
站在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工程现场,记者将无人机升到三百米高空,看到了一个与一年前完全不同的水美乡村画面:狭窄不畅的河道,已经变得开阔顺畅,塌坡严重的两岸建成了新的生态型护坡护岸,沿河村民免去了洪涝袭扰,河道不远处新建的一座污水处理站已经发挥作用,河流水质不再受污水直排影响。
“德安县农村河道‘血脉’不够通畅,防洪能力不足、河道淤塞和岸坡坍塌、河塘连通性不佳、水生态退化、水文化挖潜不够等问题相互交织。”德安县委书记熊晋喜说,这次试点是一个契机,通过与河长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试点以博阳河水系为脉络,以流经村庄为节点,以13个乡镇景点为重点,水域岸线并治,村镇并治,让河流活起来、景点靓起来、岸线美起来。
从2020年德安试点情况看,恢复河道基本功能,降低了沿河村民的洪灾风险;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新增废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控制了河道污染源;挖掘当地人文景观,乡村旅游业环境得到了优化。同时,改善了农村生产和居住环境,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肯定。
“试点期为2年,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消除堵点,贯通农村河道‘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熊晋喜说。
乐安:紧扣重点,千年古村重现华彩
在江西省另一个试点县——乐安采访时,两个有试点工程的乡村让记者印象深刻。
一个是有“千古第一村”之誉的流坑村。流经古村的恩江河段长1.3公里,两岸杂草丛生,河床淤积严重,岸坡崩塌,既影响河道行洪、生态功能遭到破坏,整体形象也与流坑古村格格不入。记者看到,当地通过清淤疏浚提高这段河道行洪能力,两岸采取生态护坡修复河道岸线,恢复增强了河道生态功能、提高了沿河景观质量。
另一个是南村水流经的南村乡红色小镇,南村水穿蝶栖谷景区,经东元水库,至南村乡,形成一条兼具山色、水色、红色的旅游带。小镇附近治理河段长度2公里,治理前这里河床淤塞、岸坡崩塌、荒草杂芜,不仅未起到串联景区的作用,反而影响景区整体形象。记者看到,通过清淤疏浚,建生态护坡护岸,建成了一条生态景观河道,并将蝶栖谷、东元水库、南村乡红色小镇串联起来。
据乐安县副县长汤闻博介绍,乐安县坚持示范引领,统筹市政、景观、农业、水利等多方面,系统整治、协同推进,提高了水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了农村河湖治理水平和管护能力,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高安:建设节点,打造水美乡村“样板”
记者随后来到参加试点的江西省高安市的朱家村,几台挖掘机在苏溪河上忙个不停,为这个水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收尾。
河道护岸、清淤疏浚、硬质护坡绿化软化等已经完成。村内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收集,统一流入污水处理厂,雨水则经明沟加暗管进入村内池塘和苏溪河。
“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使我们村的水变好了,河岸变美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朱家村村民朱港清说。
高安市副市长熊慧华告诉记者,高安市试点以苏溪河水系为对象,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水美乡村样板。工程涉及苏溪河周边3个农村乡镇88个村庄节点(重点村庄11个)。2020年围绕苏溪河沿线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的艮山村和朱家村两个水生态文明村,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已形成苏溪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同时带动了产业升级,一年来有12家企业入驻苏溪河流域,吸引项目投资达7.4亿元。
新一轮试点:务实创新,建设水美乡村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德安、乐安、高安一年多的试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干部和群众都说试点项目好,因此实施中干部有干劲、村民很支持。”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罗传彬说,江西省希望参加试点的县很多,首批试点时申报市县就达30多个。目前,江西3个试点县建设顺利,2020年度实施评估核查结果均为优秀。
业内专家指出,试点工作的更名体现了更明确的目标导向,即通过试点,打造水美乡村,形成示范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人表示,第一批55个试点县目前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水利部、财政部已于近期布置开展2021年新一轮试点,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助力乡村振兴。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