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沉迷网游到喜欢音乐 留守儿童们的变化离不开77岁的他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吹竹笛、拉二胡、弹三弦……样样精通
今年77岁的李舒尤
是一位能演奏十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达人
他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生活
回到家乡历时五年多时间
免费为留守儿童教授民族乐器
让乡村孩子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
每到周末,湖南醴陵东富镇枧头洲村的一条老街,都会传出悠扬的乐曲声,声音来自一栋叫做“舒尤乐坊”的民宅。
孩子们正在演奏着《浏阳河》、《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经典乐曲,指挥他们用不同乐器进行合奏的老人,就是李舒尤。
醴陵市东富镇狮湾小学学生刁昕玥:我叫刁昕玥,七岁半,柳琴学了两年了。
今年77岁的李舒尤,自幼喜爱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部队文工团工作的他,曾被选送到四川音乐学院进修过三弦、柳琴等乐器。退休前,他还担任过醴陵市花鼓戏剧团团长。可以说,李舒尤和民族音乐打了一辈子交道。
七年前,李舒尤带着老伴回到老家枧头洲村准备颐养天年。然而回村没多久他就发现,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陪伴,于是决定,在村里开办一个“舒尤乐坊”,来教孩子们学习民乐。
“把这些孩子带好了 他们的爸妈都能安心打工”
李舒尤:我把这些孩子带好了,那些打工的爸爸妈妈都能够安心地在外面打工。
2015年暑假,李舒尤的乐坊开始招生授课了。在他手把手耐心指导下,最初把简谱里的do、re、mi、fa、sol读成一二三四五的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完整演奏一首首曲目。随着学员越来越多,他们还组建起了一个60多人的枧头洲少儿民族乐团,能够合奏十多种乐器。去年下半年,老人给村里的小学捐赠了40把二胡,开办了一个二胡班,还在旁边的中学开办了一个竹笛班,跟他学习民乐的孩子又多了80多人。每周四的下午三点半,李舒尤会准时来到狮湾小学,上课之前,他要先给孩子们的二胡调音。
从三点半到五点,整整一个半小时的课程,77岁的李老师既没有坐下,也没喝过一口水,但他却乐此不疲。
李舒尤:我还没有感觉到疲劳,因为我每一次教学都在研究孩子们,他们每一个孩子教法不一样,每一个孩子动作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思想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了,没有累了这种感觉,我总是保持这个状态。
每周一个半小时的课,已经让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民乐。
分文不收教音乐 村民半信半疑
2019年,李舒尤老人把当地30多个毫无民乐基础的农村娃凑在一起,组建成了一个能演奏十多种民族乐器的少儿民族乐团。如今,这个乐团已经发展到了60多人的规模,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
五年多来,那些曾经沉迷网游,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一个个的喜欢上了民乐。而李舒尤老人教授给孩子们上课,一直都分文不收、坚持公益教学。
从当年离开枧头洲村去当兵,到七年前年再次回村,李舒尤离开老家整整51年,这里熟悉他的村民并不多。当老人表示可以免费教孩子学乐器的时候,不少人都对他半信半疑。
学生家长 蔡小红:不相信他这里免费,我心里想他肯定会收学费的,我这样想的是吧,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有点,刚开始我们都商量,那里不收学费,会不会学得好,会不会耽误孩子的前程。
然而,最初时候,还是有家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孩子送到了李舒尤的乐坊去学习。
那时还不到九岁的黄先福,2015年开始跟着李老师学习竹笛,经过五年多的磨炼,如今已经通过了竹笛演奏五级的考试。
丁洁雯是在五年级暑假时开始跟李老师学习三弦的,现在读初三的她,已经考取了三弦演奏六级证书。
醴陵市枧头洲中学初三学生 丁洁雯:他教得很用心,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叫我们过去上课,然后一对一给我们讲那些没有弹好的问题。
“得放下一点私人的东西”
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也爱学,看到有孩子已经学得有模有样,找李老师学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
到2018年,李舒尤已经有了几十个学生,然而,教学工作让他很难兼顾到患病的老伴,无奈之下,只能把老伴送到同村的亲戚家托人照顾。
李舒尤的小女儿 李丽:不想让他带学生,因为太操心,又比较吵,特别是上大课的时候很吵的,我就怕他身体上吃不消,但我爸爸他一直坚持,我们做儿女的也只能支持。
李舒尤:我既然在这块地方要推广普及民族音乐,还得放下一点私人的东西,不想照顾老伴是假的。
李舒尤在生活上很简朴,但却坚持免费给孩子们上课。他带出来的学生,有的考上了艺术院校,有的已经在不同舞台上崭露头角。
学习音乐
就算不以其为职业
也同样能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一座精神花园
李舒尤不仅给了留守儿童一个课余的去处
更为他们打开了音乐的大门
音乐这份人生的礼物
能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编辑 杨瑾)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