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斌:拉动需求要更多依赖货币政策,先把利率降下来
2021年2月18日,上海,市民观看一银行推出的产品推荐信息展板。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研讨会上表示,在社会需求和购买力不足的时候,相比于通过政府举债刺激,更应该通过降低利率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资产价值。
2012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面临持续的有效需求不足,政策重心从防范经济过热转向防范经济过冷。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充当了刺激政策的主角。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正是当前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
“如果我们没有做那么多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有那么多影子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大幅下降。如果用降低利率的方式把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做强壮,我们今天的经济结构会好很多。”张斌说。
他指出,过去十几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经济低迷时多使用货币政策来应对,主要是降息。“那中国过去十多年的情况,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价格指数)总体上是偏低的,经济偏冷的时候比较多,但我们的真实利率是唯一一个在大型经济体中显著上升的。”
张斌说,如果利率降低,私人部门的债务利息负担会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私人部门持有的资产价值会有所上升。“这不是个小数,现在居民和企业债务加起来有250万亿元。所以降低一些利率,对私人部门影响还是挺大的。”
张斌在演讲中提到,有人可能会担心利率降低会导致房价上涨,但他认为,只要货币总量不提高,房价未必会涨。
“假如要保持同样的GDP增速,政府债务扩张需要更多的量,而私人部门债务扩张需要更少的量。可能更少的债务量和信贷扩张就能实现同样的GDP增速。所以货币总量未必是提高的,房价未必会涨。”他说。
张斌进一步指出:“货币政策不应该也没有能力改变房价(涨跌)的问题,它对系统性风险负责,不对房价负责,因为货币政策改变不了房价的相对价格。”
此外,张斌认为,中国货币当局在与市场沟通时需要做出一些改进。
“央行在政策沟通上,最起码要注意科学的用语。松就是松,紧就是紧,‘灵活’是什么意思?政策是要向别人传递信号,引导市场预期。所以信号要明确,表述要准确。”
“另外,货币当局和市场是伙伴关系,不是对抗关系,更不是博弈关系。货币当局应该和市场共同实现政策目标。”他说。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