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哀悼,是为有勇气爱他人所付的代价
作者(右二)一行访问美国时,在欧文·亚隆家中,与亚隆(左三)及玛丽莲(右三)在一起。
人的生命及其意义,其实是一天天的学习、劳作、创造累积起来的,但看得见的部分,终究都会清空、归零。
——————————
亲爱的亚隆:
3月9日,正在旅途上的我起了个大早,登上ZOOM,参加关于你的新书对谈会。没有翻译,对于我这个英语初学者来说,听懂的还是有限,但是看到你,看到经历了丧妻之痛的你,看到出版了你和玛丽莲合著新书的你,看到须发全白、消瘦了许多,脸庞却显得硬朗的你,我还是感到了一些安慰。我感觉你仿佛已经还魂了。
一年前,记得也是中国的清明节前夕,我在微信上收到朋友转来的一条消息,他说欧文·亚隆刚刚登录了Facebook,在上面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距离我上一次登录我的Facebook页面已经有一年了。我完全沉浸在生活中的黑暗事件中。大约在一年前,我们了解到玛丽莲——与我结婚65年的妻子,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一种血细胞癌)。有一天,就在得知她的诊断后不久,我们一起散步,她说希望我们一起写一本书,谈谈她的病,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的。
所以我们就这样做了。大约10个月前,我们开始在这本新书中交替撰写章节,讲述我们对她的疾病和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反应。去年11月,也就是4个多月前,玛丽莲去世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独自在写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昨天我完成了最后一章。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面对她的致命疾病和她的死亡,以及我的哀悼历程的书,题目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将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除了出版商,还没有人读过这本书,但我觉得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讲述了一对夫妇公开地面对死亡,以及幸存配偶内心体验的书。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也深刻地经历了忍受深度抑郁、强迫性思考和对所爱之人的深切哀悼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这对治疗师来说是一种非凡的教育。
这本书是我的救命稻草,每天我都期待着投入写作,现在我已经写完了,我感到像在海上,希望很快能看到另一本书的风帆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我的写作不仅使我在玛丽莲离世后得以幸存了下来,而且还帮助我在当今世界大流行病的隔绝中生存下来。几个星期前,我的女儿Eve搬来和我一起住,由于她的爱和关心,我逐渐摆脱了悲伤/抑郁……
亚隆,当时读完你的留言,我好想抱抱你!在我心里,你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心理治疗大师,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一个可以亲近的人。这样的一个拥抱,与其说是想给你支持,不如说是想与你一同感受生命中的爱与痛!
我站身起来,想去洗手间擦掉眼泪,猛然间看到了书柜上的一张合影。那是5年前在你家中拍的,在这张照片上,我挨着身材娇小的玛丽莲,你的胳膊从玛丽莲背后伸过来,搭在我的肩上。
亚隆,5年前见到你们的时候,我心里曾暗暗评估,在你们两个当中谁会活得更久?看上去应该是玛丽莲,她那时似乎比你更健康。那天上午穿着红色衬衣的玛丽莲被你呼唤出来见我们时,我感觉她哪里是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分明是一簇燃烧着热情与活力的火焰。
那次,我还在心里出了一道残酷的选择题:作为携手走过一生的爱侣,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选择先离开这个世界,还是愿意留下?亚隆,我猜你会选择留下,在为那么多丧亲者提供过心理治疗后,你深知留下来的人会承受更多的痛苦。
亚隆,没想到你真的成为那个留下来的人。也许,你注定了要用余生继续探索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四大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生命的无意义,在经历了挚爱之死后,它们与你更加血肉相连。
又是一年过去,我一直在等待这本英文名为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的新书。在COVID-19的围困中,你在写作,我也在写作。如你所说,在玛丽莲离开之后,写作是你的“救命稻草”,而于我,写作也是日落之前重要的生命支撑。我写完了《给妈妈当妈妈》,记载了陪伴患有认知障碍的妈妈走向生命终点的过程,并且开始写作一本新书《旅行中的生死课》。记得吗,我们去美国访问你们的时候,玛丽莲送给我们一本她的新著The American Resting Place(《美国人的安息之地》),就好像她提前知道了我在关注死亡似的。玛丽莲翻到其中一页,照片上是一块倒在地上的墓碑,刻着“无名氏”三个汉字。玛丽莲说,这是在夏威夷的华人墓地拍的,看到华人为一个不知姓名的人立碑,她很感动。为了写作这本书,她访问了250个墓地。大概受了玛丽莲的影响吧,后来我也在旅行中成为一个墓地探访者,甚至成了一个“墓地导游”。
在中断了出国旅行、不能与学生们面对面上课的日子里,我组织了一个英语读书小组,我们读了你的《浮生一日》,当然是英文版的。小组的成员来自4个国家5个城市,有30岁出头的人,也有我这样的“小老太太”,我们每周读一章,然后在网上分享。也许是因为每个故事都涉及生死议题,大家的分享出乎意料地深入,每一次网上见面,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都是对自身生命的觉察与反思。而在那本书的扉页上,亚隆,你的献词是“致玛丽莲,与我共同生活六十余载的爱妻,我们还会在一起很久很久”!
之后,我又读了你们合著新书的英文版。虽然你在75岁就写了《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对死亡问题做过深入的探索,但我想知道亲身经历生离死别,你对死亡和哀伤是否有新的认识。亚隆,我要先感谢玛丽莲,因为是她提出要写读这本书的。我钦佩你们的勇气,也钦佩你们能面对死亡,真诚地记录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强烈情感反应,老实说,有很多出乎我的想象。
接受挚爱之人永远地离别,谈何容易!当玛丽莲觉得自己为了维持生命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求你放手让他走时,亚隆你说的是“我还没有准备好你离开”,甚至你觉得,私下想象没有玛丽莲的生活,简直就像一个叛徒。拒绝面对现实,拒绝承认死亡即将到来,你和我们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当我读到玛丽莲将她的600多本法文书籍捐献给斯坦福大学法语系后,看着空了的书架,她对此深感欣慰,但还是有些悲伤,因为“这些书籍代表着我的一部分重要的历史”。读到这里我流泪了。我想,人的生命及其意义,其实是一天天的学习、劳作、创造累积起来的,但看得见的部分,终究都会清空、归零,哪怕是陪伴你一生成长的书籍!
当玛丽莲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离开这个世界时,亚隆,那个在你的大脑中反复出现、“停不下来”的意象更是让我震惊: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遥远国度的一次屠杀,你说你以前从未想起过。
亚隆,你说你对自己的死并不恐惧,你的恐惧源于没有玛丽莲的生活。当我看到你在玛丽莲死后40天完成的那一章里说,尽管自己88岁了,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习:独立生活,独自成人;在第100天,你写到自己在接受继续教育,这都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慨。亚隆,你曾经是一个幸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你高中就与玛丽莲相识相爱,现在虽然在节日中,孩子们围绕着你,“但是中心没了”;你碰到事情,第一时间就是找玛丽莲,你意识到“在我的脑海中,有一部分固执地认为玛丽莲还活着”;在卖掉玛丽莲的车,看到空了的车库,你突然崩溃了,几天中就掉了5磅体重……如你所说,哀悼,是我们为有勇气爱他人所付的代价吧。
我相信,即便承受如此之痛,你也不愿意放弃爱!
亚隆,我们中国人会在清明节这天扫墓,哀悼我们逝去的亲人。也许,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爱的节日。
陆晓娅
注:《生死之间》(暂名),欧文·亚隆、玛丽莲·亚隆合著,即将由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心理出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07日 07 版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