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易建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眼下,很多高校考研录取名单已经公布。由于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高,而录取名额有限,很多学生感觉考研变得越来越难。
而另一个现状是,想扩招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很多,想招收研究生的导师也很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招生指标,这些单位和导师想招生而不能。
其中,博士生指标更是成了稀缺资源。一些招生单位的导师们需轮流隔年招生,有的导师甚至两三年都轮不到招生名额。
基于考研竞争日益激励和招生名额愈发紧张之间的矛盾,笔者建议将研究生招生指标下放至各招生单位。国家不再制定研究生年度招生计划,改为负责研究生招生名额备案。
另一方面,设置合理的导师人均每年招生名额上限。如在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条件下,每位硕士生导师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4名,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不超过2-3名。
笔者曾对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做过调研,发现存在下列情况。
考研人数逐年增长,研究生规模有待提升。
近年来,国内考研人数持续大幅增长,考研难度逐年增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全国报考人数又增至377万人,报录比超过3:1。
由于推免生已经占去相当部分的计划招生名额,考生们需要去竞争扣除推免生所占名额之外的剩余招生名额,因此实际报录比还将大于上述比例,造成绝大部分考生想继续深造而不能。
与此同时,从数量上看,我国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数大致与美国持平,但人口规模是美国的4倍多,因此我国现有的招生规模并不大。
从就业人口看,我国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对人才的需求旺盛,研究生招生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招生指标不够,特别是博士生指标成稀缺资源。
目前我国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办法,编制和安排研究生招生计划。由于未充分考虑到各招生单位的实际需求、我国社会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急剧需求,也没考虑到现在的研究生导师整体愈加年富力强等因素,编制的计划没能与时俱进,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结果是,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高校,每年的招生指标都不够,特别是博士生指标成了稀缺资源。
对科研院所来说尤其如此,招生指标严重稀少造成有些单位的导师们需轮流隔年招生,有些单位的导师甚至两三年都轮不到招生名额。
通过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网站上查找到的现有在岗导师数量或教授/副教授数量、全日制在读研究生数量或年度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等,可以汇总得到以下3张表。
表一:部分高校到截至时间的研究生导师总数与在读研究生总数的汇总表
表1是部分高校在岗博士生导师总数、硕士生导师总数与在读博士研究生总数、在读硕士研究生总数的汇总表。其中后面一部分高校没有给出硕士生导师数量,故只显示博士生导师总数。
除表1之外的部分高校尽管没有给出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数量信息,但给出了在岗教授/正高级教师总数或副教授/副高级教师总数信息。
表二:部分高校到截至时间的教授/副教授总数与在读研究生总数的汇总表
表2则是这部分高校的教授/正高级教师总数、副教授/副高级教师总数与在读博士生总数、在读硕士生总数的汇总表。其中,后面4所高校还缺少副教授/副高级教师总数信息。
由表1和表2可知,平均每位博士生导师(正高级教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大约为2-4名、每位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副高级教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大约为4-8名。
按照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实际上可能基本都四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也为三年计算,每位博士生导师(正高级教师)一年只能招收约1名博士研究生,每位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副高级教师)一年只能招收约2名硕士研究生。
表三:部分科研院到截至时间的研究生导师总数与在读研究生总数的汇总表
表3是除高校之外的部分科研院在岗博士生导师总数和硕士生导师总数与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总数及硕士研究生总数的汇总表。除了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数据是2018年的之外,其他数据都是近两年的。
由该表可知,这些科研院每年的招生指标都很少,每位博士生导师平均只能招收约0.5名博士研究生,每位硕士生导师平均只能招收约0.6名硕士研究生!
鉴于考研竞争日趋激烈,而各单位和导师们的招生需求目前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笔者根据上述数据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研究生招生指标下放至各招生单位。
国家不再制定研究生年度招生计划,改为负责研究生招生名额备案。各招生单位汇总各位导师的计划招生人数,再根据自身科研经费与宿舍生活条件等最终确定单位下一年度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计划。上级主管部门则负责备案,并进行监督管理。
其二,对招生单位进行分类管理,赋予不同权限。
培养研究生质量高的招生单位赋予其更大的招生名额自主权,培养研究生质量相对较弱的招生单位则逐步限制其招生权限。各招生单位须保障研究生的住宿条件和生活待遇,提供必要的奖学金,并加强导师队伍管理,为研究生安心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环境。
其三,设置合理的导师人均每年招生名额上限。
如在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条件下,每位硕士生导师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4名,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不超过2-3名。
目前全国硕士生导师总数近50万名,博士生导师总数约8万名。据此计算,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50万名和博士研究生16万名,就应能比较好地满足各招生单位的基本需求。由此,硕士研究生的报录比可降至2.5:1左右。
其四,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管,宽进严出,保证质量。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全方位监管,强化各方责任意识。上级主管部门需继续加大对学位论文的抽查,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导师、学科、单位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如对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收回其学位期证书,对出现问题的导师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其招生资格吗,对出现问题的部门或学科责令停招一年,对出现问题的培养单位进行警告甚至撤销招生资格等。
可以期待,如果上述几条能真正落实到位,社会监督和主管部门监管真正发挥作用,那么为了长远发展和声誉,各招生单位都将会督促导师们严抓培养质量,绝大部分导师都将认真履行职责,量力而行,合理招收研究生,并严格指导研究生们开展科研活动。经过几年的运行,全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将逐步趋于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将得到提高。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