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南·百镇丨崇明三星:“海棠小镇”爬坡蝶变展现新作为
三星镇位于崇明岛西部,总面积68.17平方公里。镇域自然景观优美、农耕文化丰富,是远近闻名的海棠小镇、苦草之乡。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特色奖、中国最美村镇50强、国家卫生镇、全国绿化模范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镇、上海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三星镇大力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积极融入花博布局,为镇域发展蓄能增势,掀开一幅幅充满活力的改革画卷:全市第一家民营资本与集体经济合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全区首家田园综合体落地、崇明区首届“乡村振兴·草帽论坛”举办、全国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启动……三星镇奋力在爬坡蝶变中展现新时代新作为。
展望“十四五”,三星镇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要求,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文旅强镇”发展思路,聚焦“一花、一草、一湖”由点到面打破产业发展瓶颈,立足实际深入挖潜产业新动能,加快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不断增添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引擎。
未来,三星镇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高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高地、精神文化传承塑造的传播高地、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高地。
“国艳”海棠,素有“花中神仙”之称。暮春时节,“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苏轼曾写有一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由此可见,世人对海棠的喜爱。
今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将在崇明举办。具备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的三星镇主动融入花博布局,加快海棠花卉产业发展,推动好风景与好经济“双翼齐飞”。
4月9日,2021崇明海棠文化节将在三星镇海棠苑开幕,这既是花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星拓展海棠产业的重要契机。
在全镇生态廊道建设基础上,三星镇按照一轴两核心整体规划,形成全域5500余亩海棠观光旅游大格局,以“突出重点、差异发展、功能升级、区域平衡”的思路,统筹推进集旅游、休闲、会展为一体的4大生态观光基地——海棠花溪、海棠主题园、海棠左岸、棠上人家,初步形成海棠花观赏型区域的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影响力最广的海棠花观赏地。
在10万多株60多个品种的海棠里,尤以“四品”为最,即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和西府海棠。以花兴业,围绕海棠,三星镇着力打造23亩海棠盆景园、苗木基地及海棠工坊,延长海棠观赏时段,延伸海棠观赏价值,实现“赏花赏果赏造型”的全年宜游目标,推动海棠展销、艺术栽培、手工教育、文化传承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海棠果酒、海棠果脯、文创产品研发,进一步拓展海棠花卉产业链,形成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海棠业态。
好风景、好经济的最终目标自然是以花富民。三星镇在重点区域加大民宿规划和建设,放大花博带动效应,发动老百姓种花养花,形成庭院特色海棠小品,增加村民收入。以海棠文化节为抓手,推广普及海棠文化,全面提升海棠小镇美誉度、三星显示度、发展加速度,以海棠花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地区发展全面升级。
做大苦草生产规模。以新安村、平安村为核心区域,以玉海棠科技园区为运营平台,采取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在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推进全域苦草种植,形成规模化的苦草产业基地。目前,全镇试点种植苦草近1000亩,预估活体产量可达30万斤。
同时,积极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加强合作对接与科技研发,推进苦草成分溯源,以产学研融合发展做大苦草“金字招牌”。建立中试车间,加强系列产品研发,初步形成苦草茶、棠姥鸭、苦草蛋等系列品牌,积极推进苦草药膏、苦草精油、功能性饮料等产品的研发试验,逐步形成集苦草种植、收购、科研、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江海2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带领的团队,在上海市农委等单位支持下,历时十余年精心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等特点,在业内享有“大长腿、高颜值”的美誉。
王成辉介绍,“江海21”优选5母7公亲本。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由于亲本规格得到提升,遗传纯度和分子标记也得到了提升,内外兼修,海棠湖出品定非凡品。而且,“江海21”挑选的每只亲本都有专门编号,并建立了完整的基因库,可对蟹苗进行追踪。也就是说,人们品尝美味的同时,对螃蟹的“前世今生”亦可了如指掌。
除了“江海21号”大闸蟹的生态养殖,三星镇以玉海棠景区功能提升为契机,以海棠湖为核心,加强水体改造,营造水下草原、构建水体森林、打造水面群落,形成水清、草绿、稻黄、蟹肥、景美的新型生态示范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支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民宿、新安老街等旅游产业能级,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形成集“游养娱”为一体田园型生态湿地公园。
“以后,在海棠湖,春天赏花,夏天玩水,秋天观景,冬日看雪。尤其孩子们在水里玩泥巴、抓螃蟹,多惬意,仿若回到了无拘无束的少儿时光!”三星镇新乡贤施大钟憧憬着。
海棠文化、红色文化在三星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就是学习传承周总理夙夜为公、勤政为民的初心。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邓颖超《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留给世人无尽思念。那绽放枝头的海棠,不仅见证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坚贞的爱情、纯洁的革命友谊,也见证了总理不忘初心、夙夜为公的一生。
2019年,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共党史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受邀到三星镇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分“人民的总理”“温厚的亲情”“忠贞的爱情”“璀璨的遗产”四个章节,向大家讲述了周总理的家风故事。
这是文化交融的开始,未来,三星镇将主动融合红色文化与海棠文化,讲好传承故事。筹建西沙风云革命馆,推进石信斋墓、朱显谟故居、西沙田革命旧址等的维护,不断拓展西沙地区红色文化。通过保护红色遗址、传承红色经典、开发红色旅游、追寻红色印记,努力打造优秀红色教育基地。挖掘和梳理海棠文化,以文化厅建设为基础,不断形成和丰富三星海棠文化内核,发挥名人效应,开展海棠节庆活动,讲活文化故事,推动文化教育产业发展。
不同于市区的“楼长”,村里“户长”是三星镇党建“叶脉工程”的最小核心。以8到12户村民为单位建立户群,由一位户长带领大家,构成最小的自治网格。户长制是“智慧三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崇明党建品牌项目。
沈菊萍是新安村9队的户长,负责12户人家的沟通、排摸和宣传工作。在她下辖的12户人家中,家家户户的情况她都清楚,每天,她都要挨家挨户走访一遍,了解各家情况,村里河道治理、垃圾分类、邻里关爱、政策宣传、重点工作的推进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沈阿姨都带着户组的群众共同参与。因此,沈阿姨的家也是户长之家,每月家里都会迎来镇上“海棠星播客”、文化艺术团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群众的需求、各色的志愿服务在这里有效对接。
在三星像沈阿姨这样的户长全镇共有1001户,1001户户长成为全镇400多支志愿服务队的主体,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党建+微网格”特色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自己家园自己爱、自己家园自己护。
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和崇明加快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历史机遇,三星镇党委书记张建国信心满怀:三星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充分发扬“三牛”精神,全力打造高能级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着力推进活力三星、秀美三星、人文三星、智慧三星建设,加速实现三星的爬坡蝶变,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原题为《江南·百镇丨崇明三星:“海棠小镇”爬坡蝶变展现新作为》)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