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阳间人的“阴间钱”?殡葬也应“走在阳光下”

赚阳间人的“阴间钱”?殡葬也应“走在阳光下”
2021年04月02日 13:33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赚阳间人的“阴间钱”?殡葬也应“走在阳光下”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日电 (左宇坤)清明临近,这也是殡葬行业一年之中最受关注的时段。近期,个别银行推出的“墓地贷”就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墓地贷”挑战社会痛点

  对于“墓地贷”和“彩礼贷”,中国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4月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进行了痛批:个别银行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

  “墓地贷”本质是消费贷,为何有银行盯上这个市场,制造噱头来获客?这背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死充满敬畏,随着人们对“身后事”观念的进步,这个从前“不能说的行业”,如今慢慢形成一个大行业、一个大市场。

资料图:民众扫墓寄哀思。 泱波 摄资料图:民众扫墓寄哀思。 泱波 摄

  中国殡葬业协会在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能够统计到的殡葬行业的消费是2000亿元,这个数据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3年会达到万亿元,殡葬行业已慢慢发展成一个前景巨大的特殊服务行业。

  但在行业发展的背后,是民众对殡葬行业“暴利”的不满。从2003年开始,殡葬业曾数年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我国目前的殡葬行业还是处在灰色状态,信息的不对称和忌讳死亡的心态,也使得殡葬服务频现高价。”有分析指出。

  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墓地领域“人多地少”的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墓地贷”的精准营销,指向的正是墓地价格高昂、墓地资源紧缺的现状。

有地方墓地价格直逼房价

  梳理发现,随着墓地价格的逐年上涨,有些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墓地价格已直逼房价,一个墓穴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都有现实案例,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购买房屋来放置骨灰盒的现象。

  “我们这边的墓地低则几千,高则几万。而北京市昌平区一些比较知名的陵园,最简单的传统的墓碑至少也要10万起步。”在某直辖市从事殡葬行业的奚女士表示。

  “影响墓地价格的主导因素有两个,一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二是陵园地理环境。”奚女士告诉中新网,地理环境好的陵园公墓,墓位售价普遍比其他陵园售价要高,比如北京十三陵及洛阳邙山周边的墓地价格普遍就高于当地其他区域的墓地价格。

资料图:一位市民在祭拜逝者,寄托哀思。 中新社发 张浩 摄资料图:一位市民在祭拜逝者,寄托哀思。 中新社发 张浩 摄

  殡葬包括“殡”和“葬”两部分,前者一般指逝者下葬前的各种悼念仪式及活动,后者则指逝者入葬过程及后继的祭祀活动。除了墓地,殡葬用品市场也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混乱状态。

  曾有媒体报道,“以二、三十元招标买入的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货架上,售价就到了三四百元;材质较好的、成本不超过100元的骨灰盒,卖到一二千元;至于一些所谓特殊高端材料的骨灰盒,更是能轻松卖到五位数。”

如何缓解“死不起”焦虑?

  “但现在我们这边已经成熟多了。”奚女士向中新网表示,“以前土地没那么紧张的时候,生人是可以提前购买墓地的,现在公墓墓园穴位供不应求,政策改变,只有过世的人持有死亡证明才可以购买,价格才算稍微控制住。”

  这也是中国殡葬改革中的重要一步。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除可向夫妻健在一方、高龄老人、危重病人预售(租)确保自用外,公墓经营者必须严格凭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出售(租)墓穴或骨灰存放格位。

  殡葬改革,就是革除一切以迷信的、铺张浪费的方式处理死者遗体和办理丧事的习俗,代之以科学、俭朴的殡葬方法和哀悼形式的一项社会风俗改造工作。

资料图:城市街道旁张贴的文明祭扫宣传海报。 中新网 左宇坤 摄资料图:城市街道旁张贴的文明祭扫宣传海报。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针对殡葬领域的结构性问题和长期困扰民众的一系列乱象,2018年6月,民政部等9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重点打击了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奚女士表示,自己所处的殡仪馆要求所有商品利润不能超过进价30%。“以前确实价格非常贵,但近几年逐渐改变了。可能每个地方政策不同,但我感觉以后都会慢慢这样发展,暴利走不远。”

  “还希望今后在殡葬费用方面能有更多惠民政策,能多报销一些。”奚女士说,现在一趟事儿下来怎么也得花个几万。虽说比之前便宜了不少,但对很多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开支。自己经常碰到逝者家庭,为了治病房子都卖了,真的没钱了,还要办葬礼就非常困难。

  据介绍,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去世后家属可以领取一笔钱,就是我们所说的丧葬费和抚恤金。这笔钱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按什么标准发放,各省市地区都有自行制定的发放标准。

  “在社会保险支付丧葬费用方面,目前需完善的重点在于养老保险支付丧葬费用机制。”殡葬领域研究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郭林曾表示,丧葬费用属于一次性支付资金,不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等造成过大的额外财务压力。

  “一方面,应在职工养老保险当中真正建立起社会化的丧葬费用支付机制,由养老保险基金承担相应筹资责任,实现丧葬费支付从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型,进而降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负担。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付丧葬费用机制。”郭林说。

“让逝者体面离去,殡葬业也可走在阳光下”

  “其实,很多东西只有放在阳光下才能走得长远长久,永远放在黑暗的阴暗面里是没办法生存的,就像我们这个行业。”90后入殓师小汪表示。

  入殓师,又被称为“生命最后尊严的美容师”,“戴着白色橡胶手套打开化妆箱,梳头、打粉底、打腮红、描眉和涂口红,除特殊遗体,一系列工序在15分钟内便熟练完成”,这是小汪每天的工作。

  小汪的丈夫则是一名灵车驾驶员,他每年基本都要接运2000多位逝者,最多的时候,他和同事一天就要接运100多位逝者。冬夏两季是他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夏季气温高,因心脑血管疾病去世的老人居多,冬季雨雪导致的交通事故增多。

  “灵车驾驶员是一个很庄重的职业,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驾驶技术,还要经过特殊的培训,包括怎样使用裹尸袋、对遗体的确认、对带有传染病毒遗体的运输处理以及对非正常死亡残缺尸体的包裹等;还要学习专业用语、常见民族风俗等,比如有些地方遗体出门和骨灰回家不能走同一条路。”小汪介绍道。

资料图:入殓师为逝者整理妆容。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资料图:入殓师为逝者整理妆容。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小汪回忆道,“第一次为逝者穿衣服,握住他的手是冰凉的;第一次尝试为逝者刮胡子,小心翼翼的生怕把他‘刮疼’;第一次为逝者擦粉底,师傅教我要横擦眼睛部分,我擦的过程中不经意竖着擦了一下,没想到逝者眼睛突然张开了,我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

  工作几年以来,小汪见过家属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要求,甚至包括给逝者涂指甲油、染发、剪发、穿婚纱等,她和同事们都会尽力满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逝者体面、有尊严地离去。”小汪说。

  “很早以前的时候,为遗体化妆用的都是京剧油彩,会画得很戏剧性,脸很白嘴巴很红;对于非正常死亡面目全非的尸体,老做法就是给死者带着墨镜或口罩,把一切都捂住了,推出来看都是有点吓人的。”小汪告诉中新网。

  “但现在,我们经常会忙上两三天只为了尽量使逝者的嘴眼鼻子恢复到原来的模样,遗体化妆也更偏向于自然了,没有了当初的那种违和感。”在小汪看来,目前整个殡葬行业在向着更好、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完)

养老保险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