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浓香型白酒新国标发布:有了专属英文名 低高度酒重新界定
中国白酒的浓香型白酒国标经过长达15年的使用,如今重新发布并于明年4月1日正式实施。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第3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及GB/T 10781.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新颁布的《浓香型白酒》国标里,重新定义了什么叫浓香型白酒并有了专属英文名,用语更加准确避免了消费者理解的歧义。同时,该标准更多从消费者角度来描述白酒的口味口感和香气,并填补了低高度酒精度出现的真空地带。
值得一提的是,浓香型白酒新国标的起草机构由现有国标的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改由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从五粮液集团、洋河集团、泸州老窖集团和一家研究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扩大到17家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包括湖北稻花香、山东景芝、扳倒井、舍得酒业、新疆伊力特股份等,其中川酒企业5家,山东酒企5家,湖北酒企2家,江苏酒企2家,安徽、河南、新疆酒企各1家,企业覆盖面大大增加。同时,中国酒业协会也是起草单位之一。
浓香型白酒叫nongxiangxing baijiu
多年来,中国白酒缺乏一个官方的准确英文名称。
中国酒业协会对外表示,比如Chinese spirits(中国白酒), 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中国蒸馏酒), Chinese liquor(中国烈酒)等,都作为“中国白酒”的音译,这对白酒走出去不利,很容易造成海外消费者的困扰。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达和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用现有英语单词来翻译“中国白酒”的现象正在改变。
1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1)》,税则号为2208.9020的“白酒”的英译名已经从此前的“Chinese spirits”改为“Chinese Baijiu”。这是经中国酒业协会协会与海关总署税收征管局(京津)多次沟通,海关总署在充分听取协会的意见之后,同意在2021年新版《税则》中对白酒的英文名字进行修改。该协会认为,此次更改对于规范白酒出口名称,扩大中国白酒的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事实上,早在2017年成立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文化国际化推广委员会以来,该协会就开始把“Chinese Baijiu”作为官方的英文名称,并在很多场合使用。比如,近年来,中国酒业协会组织白酒企业参加的各种食品饮料展会统一使用“Chinese Baijiu”。
从协会倡导到官方认可,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在现有GB/T 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中,白酒被翻译成““Chinese spirits”一直沿用。但从2019年开始,中国白酒的系列国家标准《白酒工业术语》(《Terminology of baijiu industry》)进行修订时,白酒的英文名称从标准上被规范为“Baijiu”。
随着“baijiu” 音译在官方途径的重大突破,中国白酒的各种香型也开始了用汉语拼音做音译的文化探索之路。从白酒到各种香型的白酒,外国人对中国国货的接受程度呈下降趋势。贵州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曾在一次茅台酒做基酒勾调的鸡尾酒会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酱香型白酒较其他香型的味更浓,老外对白酒各种香型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做成鸡尾酒的形式是他们真正接受中国白酒的一个低门槛。
所以,让中国白酒的各种香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表达准确是第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3月发布的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和GB/T 10781.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两份新标中看到,nongxiangxing baijiu取代了现有标准对浓香型白酒的翻译:Strong flavour Chinese spirits,馥郁香型白酒在新标中被直译为Fuyu xiangxing baijiu。
但大量的白酒其他香型标准还没有统一音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后看到,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里,将酱香型白酒翻译为jiang-flavour Chinese spirits。GB/T-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国标里,该香型白酒被翻译为mild flavour Chinese spirits。GB/T20824-2007《芝麻香型白酒》国标里,芝麻香型白酒的音译为zhima- flavour Chinese spirits。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强制性标准QB2656-2004 《老白干香型白酒》被翻译为 Laobaigan aromatic Chinese spirit。
还有用“liquor”来定义中国白酒标准的。2007年发布的国家推荐性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里,茅台酒被翻译为Kweichow Moutai liquor。同年出台的国家推荐性标准《地理标准产品 水井坊酒》里,水井坊酒被翻译为Shuijingfang liquor。
勾兑改成勾调
中国白酒进化史也是一部食用酒精的进化史。
长期以来,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被不少消费者混淆,导致实用酒精成了一个 “夹着尾巴发展”的产业。
食用酒精适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31640-2016),由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发布。该标准将其定义为以谷物、薯类、蜂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业食用的含水酒精。
我国产量最大的是玉米酒精,其次是木薯酒精,最少是糖蜜酒精。食用酒精主要用于白酒工业、医疗工业和化学工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总产量5400万千升,同比下降2%。和规上白酒企业产量为740万千升,总体同比下降相比,发酵酒精产量924万千升,同比增长24%。
由此可见,食用酒精使用普遍,并适用于GB/T20821-2007国家标准《液态法白酒》和GB27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粮集团有关负责人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固定客户多,大部分白酒生产企业都用过该公司的玉米酒精。该集团在食用酒精的市场份额居国内前列。但古井贡酒(000596.SZ)年报曾主动披露该公司食用酒精量后,股价大跌。
事实上,食用酒精和纯粮酿造的白酒一样,都是粮食做原料。“伏特加就是天然食用酒精生产的,公认的好酒。”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杨官荣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采不采用食用酒精做原料,本质上并不是取决酒质好坏,甚至化验分辨酒里是不是有食用酒精的意义都不大。但一些不法厂商用工业酒精加水加色素勾兑白酒的做法,把食用酒精的牌子打黑了,导致很多大厂长期隐瞒使用食用酒精。
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以食用酒精为原料的配制酒和固态酿造酒并没有褒贬之分,中国酒精工业是全世界一流的,所以无法比较到底哪一个更安全,更好。配制酒也可以卖得贵,只要符合标准,都可以生产和引用。人们比较固态酿造酒和配制酒的成本和价格也没有意义,毕竟企业的成本包括硬成本和软成本。酒是一种风味食品,只要消费者接受就是好的。但何为粮食酒和配制酒,应该让消费者清楚,专业术语应该清晰。
因此,《浓香型白酒》新标进一步对固态发酵酒和酒精酿造酒进行了区分,用词上避免了混淆。
该标准定义,浓香型白酒是以粮谷为原料,采用浓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泥窖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的白酒。
早在1989年出台、已废止的GB10781《浓香型白酒》国标中,浓香型白酒的定义里没有“采用浓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现行浓香型白酒国标(GB/T 10781.1-2006)中,开始强调“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新国标则把“勾兑”一词改为了“勾调”,增加了“泥窖”固态发酵。
一提“勾兑”,消费者往往会想到酒精勾兑。几个字的差异,让食用酒精和固态发酵的粮食酒从标准上严格区分。
高低度白酒重新界定
高度酒和低度酒的质量好坏长期莫衷一是。就连度数界定,国家标准就存在真空地带。
早在1989年,国家标准《浓香型白酒》明确提出该标准不适用于40度以下的低度浓香型白酒,该标准适用的白酒酒精度在41度——59度。
同年颁布的GB11859.1-89《低度浓香型白酒》国标中,将低度酒定义为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酿制而成的,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低度酒的酒精度数为35度-39度。
那么,大于39度小于41度的白酒到底属于低度还是高度酒?
现行《浓香型白酒》国标明确,酒精度在41度-68度的叫高度酒,25度-40度的叫低度酒。高度酒的度数进一步提高,但40.1度-10.9度的白酒依然处于界定的空白地带。
新国标将空白纳入了高度酒行列。高度酒:40%vol<酒精度≤68%vol;低度酒:25%vol≤酒精度≤40%vol。
和现行国标相比,新国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优级高度酒的感官要求摒弃了“具有浓郁的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说法,改为“具有以浓郁窖香为主的、舒适的复合香气 ”。口味改为口味口感,从“酒体醇和协调,绵甜爽净,余味悠长”改为“绵甜醇厚,谐调爽净,余味悠长 ”。
同样,对优级低度酒,《新国标》要求“具有较浓郁的窖香为主的复合香气 ”, 口味口感“绵甜醇和,谐调爽净,余味较长 ”。
在理化要求上,无论是高度酒和低度酒,都增加了酸酯总量(单位体积中白酒总酸和总脂的总含量)这一指标。新国标指出,酯和有机酸是白酒中重要的呈香、呈味物质。在自然条件下,有机酸和醇与酯发生可逆的转化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有利于产品质量风格趋于稳定,口感更加醇厚。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浓香型白酒产品中酸酯变化的客观规律,对自生产日期一年内和一年后的产品提出了不同的理化指标要求。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四川源坤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邹强对此解释,该客观规律即酯类物质会随着时间发生水解反应变成酸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出厂时进行的总酸、总酯的检测数据可能随着市场流通时间发生变化,导致产品不再合格。为了解决白酒产品货架期抽检中客观存在的“酸增酯减”现象,科学地提出了“酸酯总量”的概念,并对一年后的产品进行酸酯合并测定的区别要求。
(作者:文静 编辑:李清宇)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