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耗材国采最新动态,“剑指”骨科产品

第二批耗材国采最新动态,“剑指”骨科产品
2021年03月15日 17:13 界面新闻

原标题:第二批耗材国采最新动态,“剑指”骨科产品

国家医保局最新发布,在历经近四个月的等待后,第二批耗材国采终于出现动态,集采品种“剑指”骨科产品!

据业内流出文件,国家医保局正在开展部分高值医用耗材医院采购数据填报工作,为摸清摸透产品使用情况,采集范围正在从省级平台延伸至医疗机构。文中明确,本次高值耗材填报范围为骨科耗材,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高值医用耗材(含线上采购和线下采购)。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只是报量,并非确定集采品种,也可能只会选择其中1种或2种进行集采。

上报主体:全部公立医院(含军队医院),均参加填报。医保定点民营医院自愿参加填报。

填报数据系统开放时间:2021年3月13日0时—2021年3月23日24时。

虽然文件并未冠名第二批耗材国采,但根据行业经验,耗材国采的第二个目标,基本已经确定瞄准了骨科产品,继第一批国采支架进入百元时代后,第二批耗材国采再次拉开序幕!

选择骨科产品,早有预兆

从国家医保局的近期动作来看,第二批耗材国采选定骨科耗材其实早有预兆。

2月22-2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赴四川开展调研,实地考察了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关于骨科和口腔科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和使用情况,并听取了四川、江苏、内蒙古、天津等省(区、市)地区的高值耗材集采意见和思路。

2月25-2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调研了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了解骨科耗材生产流通情况,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顶层意见也在带量采购领域频频放风。

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等内容被此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列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3月9日,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在《学习时报》发布署名文章,表示要破难点、找支点,以医保“小切口大改革”引领医改走向深入。其中,第一就是集中带量采购逐步常态化,有效挤压药耗水分、减轻群众负担、净化行业生态、规范医疗行为。

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种种信号表面,带量采购已经经过最高层认可,上升为“国策”地位,或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同时将一切可能的产品包含在内。

为何选定骨科?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去年11月24日,医保局《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文件中,选出了6大类品种,分别为:

但如今只选定了三类,只有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顺利晋级”,除颤器、封堵器、吻合器“遗憾落选”。

这种选拔方式与第一批耗材国采如出一辙:去年5月医保局选定了冠脉支架、冠脉球囊、人工晶体三类耗材采集数据,最终只确定了一种冠脉支架进行国采。

这次除颤器、封堵器、吻合器为何落选,原因不得而知,推测判断,或许与国产人工晶体、球囊落选原因一样,由于集采条件并不十分成熟,面对全国性的带量考验尚欠缺火候。

此外,由于文件中并未明确是否三类产品同时集采,也许还会有第二轮的筛选,根据实际报量情况,可能最终只保留1种或2种进行国采也未可知。

骨科耗材同步迈入“百元时代”?

众所周知,针对耗材集中采购,医保局概念上的选品策略是坚持临床需求导向,优先将价高量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常用品种。

骨科产品完全符合。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每年骨科创伤病例高达2000万例,其中79.35%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相关数据也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患者需要植入骨修复材料,未来的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

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为例,其目的是给膝关节换上人工金属关节,适用于骨关节炎严重不能走路的患者。而我国目前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中有50%患有骨关节炎。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多的老年人将选择通过关节置换来重新行走。据行业平均水平,膝关节治疗已形成阶梯化治疗方案,不同患者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价格梯度,其中膝关节产品在整台关节置换手术中费用占大头,占比约70%~80%。

从国产化率来看,根据申港证券研究所数据,三类产品中:

创伤类产品国产化率最高,达70%,市场规模,约75亿元;

脊柱类国产化率居中,接近40%,市场规模最高,超过76亿元;

关节类国产化率“垫底”,仅30%,市场规模73亿元。

如果说三类产品中只选择一种的话,创伤类产品优先上国采“战场”的可能性最大。

从地方试点经验来看,事实上,早在2019年,医改先锋地区就对关节类产品进行了试点采购。

2019年9月,江苏省完成第二次耗材联盟谈判,骨科人工髋关节类平均降幅为47.20%,最大降幅为76.70%;

2020年8月,江苏省第三轮耗材联盟谈判中:人工髋关节类平均降幅47.2%,最大降幅76.6%;人工膝关节类平均降幅67.3%,最大降幅81.9%。

2020年11月,山东七市联盟开展骨科领域集采,国内外368家企业参与竞标,拟中选骨科创伤类产品平均降幅67.3%,其中单个产品的最大降幅达到94%。

芝麻开花,降幅节节攀升。

据山东本地媒体《大众日报》报道,“最终谈判现场,某款骨科耗材最初报价1.72万元的产品,在最后关头报价2643元。”

从最具参照性的医改大省安徽、江苏、福建成果对比来看,其中

降幅最“凶猛”的安徽,关节类和脊柱类降幅分别超过80%和50%;

“下手较轻”的江苏,膝关节、髋关节分别降价接近70%和50%;

“最温柔”的福建,膝关节、髋关节降幅在30%-40%左右。

部分高值耗材省级带量采购平均降幅汇总部分高值耗材省级带量采购平均降幅汇总

可见,在各省市的逐步试点中,骨科相关单品已经砍出了“骨折价”,在新一轮国家集采当中,不知是否会继续设定最高限价(即确保不被最低价熔断出局的隐形“天花板价”),若是如此,支架集采的“降幅传奇”或将再次上演,骨科耗材也有机会迈入“百元时代”。

最快年中启动?

我们回顾一下去年的国采时间表:

5月7日,报量。要求地方上报2019年冠脉支架、冠脉球囊、人工晶体三类产品的使用情况。

7月3日,方案意见稿出炉。发布集采方案,确定集采冠脉支架,征求行业意见;

10月16日,方案定稿。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

11月5日,正式开标。

本次发布的通知,医保局报量截止时间为3月23日。

根据以往经验,还要经过集采方案制定和意见征集等流程,去年是经历了半年左右。今年的骨科产品不同于支架,方案制定仍需一定时日,预计最快在年中启动,大概率在第三季度启动。

附:全国已开展骨科耗材带量采购降幅汇总(来自:华招器械网)

国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