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破解万“码”奔腾?委员: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两会聚焦
记者 | 高佳
借力信息化手段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健康码应该如何进一步互联互通,“万码奔腾”的现象应如何破解?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崔玉英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的提案。
崔玉英建议,加快推进疫情防控健康通行码与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金融支付码等“多码融合”应用,推动健康融合码在医疗、医保、社保等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一码通行”。
去年,在严峻的疫情防控状态下,健康码充当着防疫期间个人的健康凭证和出行凭证。
早在2020年2月4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颁发了《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注意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确诊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流动情况。根据中央文件推出健康码的应急措施,符合紧急情态下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在论文《“健康码”与正在浮现中的智能传播新格局》中指出,“健康码”理念早在2015年已出现。而此次疫情爆发,把个人健康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大规模使用变为现实。
然而崔玉英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公共卫生领域在地方与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形成相对协调的体系,在业务监管和协同功能方面存在较大短板,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困难,资源统筹和整理利用不足。
“特别是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跨机构、跨部门、跨层级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暴露出问题,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崔玉英说。
崔玉英在提案中建议,统筹规划,加大全民健康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基于多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业务协同体系,加快推动10个首批试点省(市)的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尽早启动建设。
但由于健康码上记录了诸多个人信息,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宁园在论文《健康码运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制》中称之为“识别性颇高的个人敏感信息”,健康码收集与使用带来的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一度成为法学学者们担忧的重点。
“健康码涉及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位置、行程、健康等大量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造成人身、财产安全风险,还可能由于’用户画像’而助长地域歧视和人群歧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曾在2020年3月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破解“万码奔腾”的现象时,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仍不容忽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