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几个焦点问题看一季度经济走势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2021年的春节经济是别样的,疫情防控卓有成效,同时倡议“就地过年”。
疫情催生出新的消费形态和模式,但也凸显了中国居民储蓄倾向较高的问题。这在春节期间消费数据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分化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如何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消费刺激政策?
春节期间一线楼市火爆,加剧了监管部门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在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与有效稳定宏观杠杆之间如何拿捏?
春节期间猪价加快回落,成为抑制中国CPI的最重要因素;而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成为推升中国PPI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面对PPI上升而CPI平稳、通胀压力增加而增长动能弱化的矛盾局面,中国的宏观政策又将如何应对?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期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以及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找到更加清晰的答案。
借助刚刚过去的春节经济数据,我们或可对一季度经济整体表现有所判断。
消费:两重因素,交织影响
从消费角度看,刚刚过去的2021年春节无疑是一个“别样”的春节:一方面,出于疫情防控“就地过年”需要,春运这一人类大迁徙规模远不如往年,这无疑带来了消费规模、形式、空间差异的变化;另一方面,2020年疫后复苏中,市场最初所预期的“报复性消费”迟迟未至,央行城镇储蓄调查问卷显示2020年下半年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依然较高。压抑一年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可选消费需求能否迎来爆发,值得关注。从直观感受和媒体报道来看,2021年的春节是一个“火爆”的春节,部分消费热度或将得到延续:
其一,品质型、升级型消费高增。春节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珠宝首饰、服装、通讯器材、家电数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107.1%、39%、29.9%;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我国黄金消费同比2020年增长超八成;天猫数据显示,雷允上、同仁堂、片仔癀等“健康年礼”,相比2020年农历同期涨幅均在100%以上。
其二,一线城市消费捷报频传。节日期间,北京重点监测的百家零售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农历)增长43.1%;上海390家重点企业销售额增长1.2倍;广州重点企业销售额涨1.1倍;深圳重点监测的18家购物中心实现销售额较2020年春节同期增长356%。
其三,线上消费韧性再显。据中国银联介绍,除夕至初五,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3.9%,创历年新高;菜鸟数据显示,2月4日至2月15日,春节发货量是2019年农历同期4倍;据商务部数据,春节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35%,线上年夜饭系列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4.9%。
其四,服务消费迎来提振,城市周边游市场火爆。携程2月17日晚发布的春节旅游消费数据显示,本地预订门票的订单量比2019年春节增长超过300%;北京市文旅局表示,春节假期,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3.5倍;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9倍。春节电影票房创新高。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17日22时,2021年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78亿元,总观影人次1.6亿,累计场次285.8万,创中国影史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新纪录。
“就地过年”+消费需求释放的组合,催生了上述2021春节消费的正面趋势,不过总体消费可能并未超预期。商务部2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剔除2020年低基数的影响,2021年相比于2019增长4.9%至多能算得上是基本符合预期,毕竟2020年国庆黄金周的重点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2019年增速也为4.9%。线性外推之下,2021年一季度居民消费相比于彼时或许仍较平稳。
在关注消费正面趋势的同时,从春节期间相关经济数据来看,2021年一季度仍需警惕消费的另一面:一是“就地过年”影响下,火车票、机票等出行需求、春节走亲访友的拜年礼物消费需求有所下降;二是一线、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规模的空间分化未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反映。此外,“就地过年”或带来返乡置业减少,从而引致三四线城市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疲软情况;三是2020年低基数带来的2020年春节多为“大跌”、2021年春节多为“大涨”;四是近期资产价格上涨较快带来的收入分化,可能仅仅带来了少部分群体消费扩大的财富效应,对于社会整体消费倾向的提高作用有限。
交通:客冷货热,快递激增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前6日(除夕至初五),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7724.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6.4%,比2020年同期下降43.1%。受“就地过年”影响,全国客运量显著下滑,迁徙热度也明显偏低。根据百度迁徙指数,截至2月19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为384.8,较2019年农历同期大幅下降35.6%。北、上、广、深在春节开始后净迁出节奏先快后慢,总体不及往年同期。在春节接近尾声时,一线城市净迁入节奏较2020年同期更快,这主要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群迁徙周期明显拉长。不过,“就地过年”带来了城内出行热情高涨,一线城市城内出行强度远超往年同期,“本地游”“周边游”迎来小阳春。
与冷淡的客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幅增长的货运和物流。节日内供需两旺,人员流动的阻滞并未影响货物流通的畅通。2月11日至17日春节假日7天,国家铁路发送货物7299万吨,同比增长23.7%,日均装车16.89万车,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春节假期7天,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就地过年”之后,“宅经济”进一步显现,线上消费需求旺盛,或将带动快递业务需求走高。
疫情:“黑天鹅”或渐行渐远
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隐忧仍存。截至3月1日,美国当日新增确诊新冠病例数5.3万例,降至高峰时的四分之一左右。受益于新冠疫苗推广、疫情得到逐步控制、经济活动恢复加快,春节期间全球市场风险追逐热情增加,风险资产价格普涨。但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美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所下降,但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播可能导致美国病例再度激增,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沃伦斯基称,这可能“危险地加速疫情的蔓延”。与海外圣诞假期疫情恶化有所不同,国内春节至今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于2020年同期,今年春节期间虽然也实行了“就地过年”等防控措施,但更多地只是减少了人员的远距离流动,人员活动、消费活动受疫情影响有限。春节期间服务消费高涨,并且疫情防控得力,将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疫情的影响可能正在渐行渐远。
楼市:一线火热,分化加剧
春节期间房地产销售较往年热度更高,一线城市交易火热,且呈现出更明显的地域分化。一二线城市楼市热度延续。根据报道,北京、广州、深圳春节期间成交创近三年新高。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假期监测重点10城新房成交1416套,比2020年春节上涨224.8%。三四线楼市遇冷。贝壳研究院根据春节期间调查发布的《2021返乡置业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平均成交热度约为38.2,二线城市约为7.2,三线城市约为3,四线城市约为1.15,返乡置业人数减少或加剧了这一城市间分化。不过,春节前夕一、二线城市已迎来一波调控。2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央行营管部以及北京市多个部门先后发文严查违规资金进楼市。据媒体报道,继北京、上海后,广东也将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行为,一线城市楼市的高热度恐难持续。
春节期间重点城市租赁住房热度亦有所提高。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春节假期(2月11日至17日)期间,全国重点18城的租赁市场成交量创近六年新高,租金水平也较假期前环比上升。这一方面同“就地过年”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同楼市调控政策和租赁住房支持政策的逐步生效有关。
价格:食品价格急转掉头
随着春节进入尾声,食品价格的季节性走高也告一段落。“就地过年”带来的家庭聚集减少,加速了食品价格回落,价格的转折比往年春节来得更加猛烈。大年初八猪肉批发价环比初一跌5.99%,在小幅反弹之后急转掉头。春节过后,猪肉需求的季节性支撑不再,叠加猪肉供应恢复的中长期趋势不改,猪肉价格有望开启“俯冲”模式,但需要警惕非洲猪瘟卷土重来的风险。受2020年高基数影响,2021年1月CPI同比已经转负。考虑到:猪肉价格大概率延续下行;基期轮换后,篮子中食品项占比下调,对CPI支撑减弱;CPI同比还将继续受到去年高基数的压制,预计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或难转正。
(作者:钟正生 编辑:洪晓文)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