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印度民族独立战争导火索

牛,印度民族独立战争导火索
2021年03月02日 05:16 环球网

原标题:牛,印度民族独立战争导火索

【环球时报记者 宇同】尽管已有50多万人报考,但印度政府原定于2月25日举行的“牛学”考试还是因为“技术原因”被推迟。因为印度官方指定的辅导材料中有“杀牛会带来地震”“印度牛比外国牛拥有更多美好品质”等争议性内容,因此很多媒体批评印度政府将牛政治化,用以推行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并削弱世俗主义。其实在印度,牛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动物。因为宗教原因,牛一直带有政治属性,引发过不少争执,甚至战争,其中就包括被印度称为第一次民族独立战争的大起义。

印度独立第一枪因牛而起

1857年到1859年,印度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规模起义。这场历时两年的战争直接导致不可一世的东印度公司垮台,同时也开启了印度人民寻求民族独立的序幕。如此意义非凡的大事件,在印度人的历史记忆中,其缘起居然是为了牛!

在当时,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主要依靠被称为“西帕依”(Sepoy)的印度当地士兵。当时整个军队中,英印士兵的比例为1:7,整个印度有31万“西帕依”。1857年年初,东印度公司为部队配发了最新式的恩菲尔德步枪。这是一种手动步枪,每打一枪都要重新装填子弹。为了防潮,子弹用涂有油脂的厚纸包装。标准的射击程序是先用牙咬开纸包然后装填子弹。问题就出在这一步上。当时印度兵认为子弹包上涂的油脂是用牛油和猪油炼制的,而绝大多数“西帕依”要么是印度教徒,要么是穆斯林。对印度教徒来说,牛是神圣的;而对穆斯林来说,猪是禁忌。

所以,对英国人来说不成问题的小事却同时开罪了印度教士兵和穆斯林士兵,印度兵公然抗命拒绝试射新枪。这一冲突后来导致婆罗门种姓士兵芒格·班迪向英国军官开了第一枪;班迪被英国人处死后,印度北部城市密鲁特发生兵变,之后该地起义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燃遍印度北方和中部大部分地区。有印度学者将班迪的第一枪称为印度的“莱克星顿的枪声”。

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历史总是有其偶然性的一面。印度人普遍相信,整个争端的起因是一起口角:西孟加拉邦小镇巴拉克普尔的一名印度士兵在街上与一个扫地的“贱民”(印度种姓制度的最底层)发生争执,贱民自然不敢惹当兵的,但说了一句:“你有啥了不起,回头咬了牛油就得变成跟我一样的贱民!”子弹包装上有牛油的秘密由此揭开。根据印度教的规定,咬牛油等同于吃牛肉,而吃牛肉对印度教徒属于重大罪恶,足以让一个婆罗门(最高种姓)直接降格为贱民,不入轮回、人神共愤,而且子子孙孙永世不得翻身。所以,班迪及其战友宁愿作为婆罗门光荣地死去,也不肯去咬子弹包装。

所有偶然事件背后亦有其必然性。在政治上,英国人当时逼迫印度各封建领主(土邦王)交高额“保护费”,又想方设法削弱乃至剥夺其统治权,激起印度统治阶层的不满。比如詹西土邦王死后无嗣,就被东印度公司派专员接管了其领地。后来在起义中,詹西土邦王的遗孀率军英勇作战,成为印度著名的民族英雄“詹西女王”。

在经济上,英国大量工业产品的倾销使得印度许多农村的自然经济模式瓦解,土地兼并加剧,失地农民大量增加,造成饥荒并导致农民起义频发。在文化上,英国殖民者极其蔑视印度各地土著文化和宗教信仰。一名东印度公司高管曾高傲地声称:“一书橱的欧洲文学著作就抵得上整个印度和阿拉伯世界有史以来所有的作品。”这些因素导致后来的一个火星就能点燃遍布印度的起义“火药桶”。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在印度的4万人中有1/7死亡,而印度则有80多万人因战争和随后的饥荒失去生命。

同一事件,英印记载不同

有人说,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对19世纪中叶的这段历史,英国和印度的记载就截然不同,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英国人称之为“印度兵变”“印度士兵叛乱”;而印度人则称之为“1857年起义”“第一次民族独立战争”。

印度人民视班迪为民族英雄。据印度记载,班迪基于义愤和爱国热忱向英国军官开枪,之后开枪自杀未遂。在接下来的冲突中,英国军官命令班迪的上级军官普拉萨德逮捕班迪,但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来普拉萨德与班迪一同受审并双双被绞死。

然而在英国人的记载中,班迪是一名瘾君子,在大麻的刺激下神志不清才开枪杀人。在英国的历史中,也没有抗命的普拉萨德,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叫哈瓦尔达的士兵主动协助英国军官制服了班迪。在印度的历史中,没有这名叛徒,而且负责执行死刑的印度刽子手拒绝绞死班迪,在临刑前逃跑了。这使得英国人不得不临时从加尔各答征召了一名刽子手。

时至今日,在英国和印度的网络上仍能看到双方与此事相关的论战。《环球时报》记者就曾经在一条诋毁班迪的英文帖子后面看到有印度网友愤愤留言:这就是让侵略者歪曲历史的结果,简直就像让纳粹去写二战历史!

印度人民不忘芒格·班迪

作为打响民族独立战争第一枪的民族英雄,印度人民给予芒格·班迪崇高的荣耀。1984年,印度为班迪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在他就义的巴拉克普尔,人们建了一座班迪公园并在园内为他塑了一座半身铜像。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2005年出演的电影《抗暴英雄》,就讲述了这段历史,电影的英文名字就叫作《芒格·班迪——起义》。

印度每逢独立日和国庆日也会以种种形式纪念班迪等民族英雄。《环球时报》记者的孩子在印度读小学时,就参加过纪念班迪的舞台剧演出,因为他个子比其他同学高,所以还被指派出演英国侵略者。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