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
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
2014年12月18日,高等教育曲艺类专业教材编写工程联席会在辽宁科技大学召开。
2014年7月7日,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签署合协议,共同组织编写曲艺高等教育本科教材。
2019年5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山东聊城大学召开。
2021年2月1日,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年底,中国曲艺家协会和辽宁科技大学组织编写的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历经8年时间,凝结着数百位曲艺工作者的心血,终于全部出版。
系列教材的问世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口传心授的中华曲艺终于有了系统规范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教材,填补了高等院校艺术学教育的空白,标志着中华曲艺学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
系列教材由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曲协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担任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由高教出版社编辑出版。12本教材包含《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评书表演艺术》《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相声表演艺术》《快板表演艺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苏州评弹表演艺术》,涉及曲艺史论体系、曲种表演体系、曲艺话语体系以及曲艺资料查询体系。
作为高等院校曲艺学专业的基础教材,该系列教材内容丰富翔实,有力建构起曲艺学的基本框架,也吸取了其他姊妹艺术及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较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气息,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对于从根本上回答曲艺可持续发展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创作生产、构建大曲艺发展格局等战略性课题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
当然,曲艺本身的悠久历史、丰富曲种、繁杂体系决定了曲艺学作为研究曲艺艺术实践的科学必然也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同时也说明曲艺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和研究对象的众多。目前的这套教材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中国曲协将继续加大教材研究开发力度,从曲艺创作、曲艺表演、曲艺美学、曲艺批评、曲艺管理、单一曲种研究、曲艺名家研究等各个方面拓展曲艺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为曲艺学“大厦”的构建添砖加瓦。
二
时间回溯至2013年5月21日,时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与辽宁科技大学校长孙秋柏进行了一次会面。曲艺未能搭上现代高等教育快车是目前制约曲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行业建设主导部门的中国曲协亟待在这方面破题。而开展曲艺表演专业教学实践10年的辽宁科技大学,也亟待一套适合高等教育的统编教材,从而解决不能以曲艺专业招生的问题。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编写一套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范的曲艺类专业教材。
为确保教材规范、准确、权威及编写工作顺利推进,双方商定组建教材指导委员会和编辑工作委员会,各自出资100万元作为教材编写专项基金,初步确定编写《中国曲艺艺术概论》等5本教材。
为进一步落实双方会谈成果,2013年8月2日至3日,中国曲协在北京组织召开曲艺本科专业教材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邀请了时任中国曲协顾问、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等专家,用整整两天时间专题研究了曲艺类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体例。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编写工程正式启动。
2014年7月7日,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12月18日至19日,双方在辽宁鞍山召开高等教育曲艺类专业教材编写工程联席会议。会议提出增加编写《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和《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两本教材,商定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和成立全国大学生曲艺社团联盟等事宜,从而凝聚起推动高等教育曲艺学科建设的广泛力量。
此后,中国曲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研开设曲艺专业方向大中专院校和研究机构总体情况、积极联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分社洽谈出版意向。2015年7月2日至3日,由中国曲协和辽宁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辽宁鞍山召开。仲呈祥、傅谨、赵为民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曲艺本科教材编写负责人、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同志、开设曲艺专业方向大中专院校和研究机构负责人济济一堂,共同商谈研讨曲艺学科建设、高等教育教学、教材编写出版等事宜。会议形成了丰硕成果,一致动议成立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和中国曲协曲艺教育和学科建设委员会。此后,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每年召开,持续不断地调动全国曲艺教育力量,对教材使用、教学应用以及学科建设积累经验、探索实践。
三
12本教材的编写工作自2013年启动后,历经艰辛,终有所成。
《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以下简称《简史》《概论》)的编写工作启动最早。事实上,经过近40年的积累,曲艺在史学和原理上的研究已经成熟,侯宝林、汪景寿、薛宝琨、姜昆、戴宏森、倪钟之、蔡源莉、吴文科等专家学者均出版了相关理论学术著作。《简史》按照时间的维度纵向梳理了曲艺形成、发展的历程,阐明了曲艺的源与流;《概论》按照范畴的维度横向概述了曲艺的要素、种类、特征、创作表演环节等内容,阐明了曲艺的内涵与外延。一史一论,一纵一横,一个主梁一个基石,搭建起系列教材体系的主体框架,奠定了曲艺高等教育的坚实基础。
建设中华曲艺学学科,需要梳理中华曲艺积累了多少学术理论成果,曲艺学科的家底有多少。基于此,中国曲协决定推出《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以下简称《概览》)这两本书,为开展曲艺高等教育教学和理论学术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资料储备和参考。《名录》《概览》将中华曲艺千百年来创作研究成果提纲挈领般地呈现,展示出中华曲艺学科建设的厚重底气和勃勃生机。
在《简史》《概论》《名录》《概览》出版后,《评书表演艺术》(以下简称《评书》)于2019年3月出版。《评书》作为曲种著作第一个出现在高等教育教材当中,使系列教材终于完成了史论、工具书、表演艺术的架构。
相声、快板、山东快书、苏州评弹这四个曲种,从业者多、知名度高、在曲艺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声表演艺术》《快板表演艺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苏州评弹表演艺术》的问世,在全国曲艺界特别是在曲艺院团和剧场的从业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他们日常从业和创作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华曲艺形成了许多艺谚艺诀、春典行话、行业术语等。然而,由于流传散落在民间、理论学术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我国还没有一本专门的著作。编写《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以下简称《艺谚艺诀》)正好能够填补这个空白。《艺谚艺诀》将中华曲艺历经千百年岁月沉淀、富有中国气派、体现中华审美风范的独特话语体系汇编成书,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系统研究曲艺艺谚艺诀和术语的高等教材诞生,标志着中国特色曲艺话语体系得到系统建构。
作为中华曲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中国少数民族曲艺内容广博、底蕴深厚。《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历史、传承形式和发展脉络,全面地展示了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在文学、音乐、表演、道具、审美等方面的独特魅力,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是时代的产物。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曲艺走出去步伐日益广泛深入,在国际说唱艺术大家庭里地位和影响愈发举足轻重,有必要将国外学者对中华曲艺的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和介绍。
首批系列教材的出版开创了中国曲艺发展史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每一本教材的诞生都是历史性的、开创性的,无不凝结着教材编撰人员的辛勤汗水,承载着广大曲艺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寄托着老一辈曲艺家们的毕生夙愿。
中国曲协由衷地期待,在曲艺界、文化界、教育界共同努力下,系列教材的出版能为中华曲艺永续传承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新时代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学界观点
胡智峰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有这套教材的奠基,曲艺学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站在了全新的起步平台,中国传统曲艺艺术在当今时代下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相信这套系列教材的推出,一定会为中国特色的曲艺学学科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也能产生其应有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王炳林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
这套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统筹历史和原理、国内和国外、教学和工具书、单方面详解和整体性介绍等多个维度,富有时代特色、艺术本色和生活底色,是一套体系完备、内容翔实、规范科学的教材,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能够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曲艺高等教材。
刘立滨
中央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目前曲艺的艺术教育相比其他艺术门类专业教育的规模、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曲艺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改革和提升。推进曲艺艺术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应当有所作为。
王宜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系列教材除了提供高校进行专业基础教学之外,从编写体例和框架看,也有着梳理和总结已有曲艺研究成果,自觉进行曲艺学科体系建构的宏大目标。通过系列教材的建设,以中国曲协为代表的曲艺行业在提出一种发展方略:通过高层次人才培养,建构独立的曲艺学科,全方位地提升曲艺的人文和社会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曲艺行业。
赵为民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河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曲艺学要想成为与音乐学、美术学等并肩的一级学科,内涵建设实为重中之重;而学科内涵建设中,学科框架体系构建又是一切后续建设的基础。系列教材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初步搭建起了关于曲艺学学科体系的逻辑结构,在力促曲艺学成为“实学”“显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对于曲艺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广告)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