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康扶贫“成绩单”: 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脱贫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帮助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摆脱贫困。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我国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实现,累计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成功摆脱了贫困。
国家卫健委信息显示,“十三五”期间,为保障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好病,全国组织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72家贫困县医院,基本实现了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的目标。全国城市三级医院累计派出超过8万人次医务人员,帮助贫困县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5万项。
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摆脱贫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近年来发布多个关于健康扶贫的政策。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17年《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印发,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提升贫困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19年《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印发,指导各地坚持目标标准,强化政策措施,全面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帮助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摆脱贫困。
据了解,为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061亿元,支持扶贫任务重的25个省(区、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贫困地区免费培养5.6万余名本科定向医学生;通过“县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支援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近10万人,全面消除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曾云光指出,实现了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和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医院和卫生室,而且配备了合格的医生,贫困地区县医院收治病种的中位数已经达到全国县级医院平均水平的90%,越来越多的大病在县内就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多年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占整个贫困人口的44.1%,涉及近2000万人,其中患有大病和慢病的有734万人。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介绍,截至2020年上半年,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总数从2016年工作启动之初的9种增至30种,专项救治覆盖25个省份,累计住院救治878.8万人次。一些省份还在国家要求病种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进一步扩大了病种覆盖范围。
此前,在2020年11月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为了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我国还成立了国家级专家组,为贫困地区地方病患者抢救性治疗提供技术保障。“数据显示,我国对贫困患者实行‘及时发现、精准救治、有效保障、动态监测’全过程管理,累计分类救治1900多万人。”
同时,我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下沉。据统计,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累计选派医务人员超8万人次,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的1172家县级医院。此外,远程医疗覆盖832个贫困县并向乡镇卫生院逐步延伸。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发展,各级政府与社会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各类型的远程医疗扶贫模式,如:河南省光山县微医医疗扶贫模式、河南省平舆县华和医疗扶贫模式、湖北省奉节县阿里医疗扶贫模式和陕西省丹凤县远程医疗扶贫模式等,其中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互联网医疗企业也都在积极探索。
例如在青海省玉树阿里健康将其运营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建立了数字化医疗扶贫新模式 ,通过上述平台自动记录每位学员的学习和互动情况,并将记录结果反馈给合作的基层医院,帮助后者更好地组织和督促学员学习。
对于互联网医疗扶贫,中国志愿医生发起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锋表示,通过互联网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医疗水平不均衡的现状,将被证明是作为线下扶贫的有益补充和重要方向。
参保率稳定
在健康扶贫行动中,我国积极推动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加大贫困地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力度。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支持开展贫困地区地方病防治措施落实、患者救治救助、健康教育以及能力建设等工作。
目前,贫困地区结核病、包虫病危害得到全面控制并逐步消除。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在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累计惠及超过2亿人次。
此外,我国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实现,国家医保局、卫健委、扶贫办等部门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
国家医保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超过5亿人次,帮助贫困人口减负近3500亿元。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超550元,较2012年增加了310元。中央财政下达医疗救助的补助资金达275亿元,90%投向中西部地区。
曾云光介绍称,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的病种,年度的治疗费用比开展专项救治行动之前下降了28.97%,报销比例达到了88%以上。
据了解,为了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对需要长期治疗的大病患者,各地相继出台了进行兜底保障政策,如山西省规定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在县级医院住院,个人负担总费用一年不超过1000元,市级医院一年不超过3000元,省级医院一年不超过6000元,超过部分由医保基金兜底报销。
另据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通过定额和全额资助,同时与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动态调整参保人员,将贫困人口尽可能“一个不落”纳入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减轻其疾病负担。目前,贫困人口的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为了减轻贫困人口的看病负担,我国通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保障问题,实际报销比例基本达到60%。在此基础上,推进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同时实行大病保险倾斜,对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取消封顶线,还实施了托底的医疗救助保障。
(作者:朱萍 编辑:包芳鸣)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