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人才请进来 让科研走出去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核心阅读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如今已经有外籍科研人员118人,科研环境日益开放。
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与各国展开更广泛的科研合作,既“请进来”,又“走出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已成为热带森林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引领力量之一。
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组长高力行来自英国,林冠生态学研究组组长中村彰宏来自日本,大型兽类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的堪珀斯来自西班牙,2/3博士后为外籍人员……科研队伍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吸引国际专家的,不只是“热带”
当中国科学院邀请高力行成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时,高力行考虑了不到半分钟就欣然接受。那是2012年,辗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30多年后,高力行选择来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这个选择,也许不少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可对于高力行这位研究东亚热带植物保护的科学家来说,西双版纳离研究对象最近,来到这里顺理成章。
1990年,高力行第一次来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几乎见不到外国人,如今,到食堂吃饭都会遇到非常多的“洋面孔”,其中既有学生也有全职工作人员。“既有像我这样来自欧美的,也有不少来自东南亚的。我就曾指导了一个印尼学生。我们在中国成为师生,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说起变化,高力行感慨良多。
而这些年,吸引这些外国专家的,早已不仅仅是“热带”。高力行第一次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市区到植物园,一路颠簸了4个半小时;现在,从机场到植物园只需要1个小时。
交通的日渐便利只是中国变化的一个缩影。“这里给我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设备,科研经费也很充足。”高力行说。
如今,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和学习的外籍科研人员已经有118人,他们来自近30个国家。
开展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国际合作
发现动植物新科5个、新属45个、新种700余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缅甸合作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短短几年,科研成果已十分丰硕。
这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9次中缅联合大规模科考。从海拔400米到海拔3800多米,从热带季雨林到高山松林,考察队员们过泥沼、蹚激流、爬雪山,忍受肆虐的蚊虫蚂蟥,克服重重困难,逐渐揭开缅甸生物多样性神秘的面纱。
这也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走出去的缩影。“我们愿意为志同道合的各国科学家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党委书记杨永平说。
2017年6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林露湘一行前往泰国,与泰方相关机构就共建“克拉地峡20公顷热带森林动态样地”签下合作谅解备忘录。至此,“东经101度森林样带”研究平台初步建成。该样带汇聚全球三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沿水热环境梯度分布的连续完整森林区。如今,在中国、泰国、马来西亚东经101度左右的森林分布区中,建设了一条跨越热带亚洲核心区、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腹地的森林样带。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陈进表示:“科学研究不能在封闭中进行,一定要合作开放。”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区域性平台,林露湘期待未来能吸引全球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前来开展研究工作,协同发掘和探索更深刻、更重要的科学问题。
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科研中心周边植物探秘”“参观中心实验室”“相约课题组”“大手拉小手”……去年,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勐仑镇等地的近20名大中学生量身定制了“走进科学殿堂”系列科普活动,在“大手拉小手”科学探究环节,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提出科学问题、做出科学假设、动手做实验、采集分析数据,并在科研中心展示汇报探究成果。
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万多种,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建设热带植物大本营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向公众传达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如果说冬夏令营为青少年打开了科学世界的大门,那么连续举办12年的“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则为青年学者插上了飞翔的翅膀。12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收到来自55个国家的430个机构的近1200份申请,30个国家的330名申请者参加了培训,申请者遍布亚洲、美洲、非洲、欧洲。
通过组织学术会议、硕博研究生培养等方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已招收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研究生110人。其中,发现3个兰花新种、《缅甸兰花名录》的第一作者叶律昂,已成长为缅甸本土兰花研究专家。
此外,举办讲座、拍摄科普视频、开设线上直播、主办科普展览……近年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也在不断探索科学传播新形式,吸引更多普通受众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请进来、走出去,国际化科研队伍的聚集,更带来越来越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还要继续探索。”杨永平说。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