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关西科健产业研究院张璞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我们常常用成语 “洗尽铅华”,来形容美人卸去妆容,素面不施粉黛的样子。但“铅”字怎么会跟美人扯上关系呢?你知道古代的美人,为了让肌肤看起来更白皙净透甘愿损失健康吗?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感叹,古代人爱美起来也是很疯狂的。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的肤色?
人体皮肤颜色主要由三种生物色素构成:1、黑色素,2、胡萝卜素,3、氧化或还原血红蛋白。其中胡萝卜素为外源性色素,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主要靠食物或药物补充,分布于表皮和皮下组织;其余两种色素为内源性色素,可由人体自身合成,黑素分布于表皮、氧化和还原血红蛋白位于真皮。这三大因素中,黑素是主要的决定皮肤颜色的色素。
夏天通过防晒就可以美白?
受基因、激素、药物和紫外线照射等内外在因素影响,皮肤颜色可以分为固有皮肤色和可变皮肤色。臀部和大腿内侧的皮肤,由于不容易受到日光照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被称为固有皮肤色,这是我们最真实的皮肤颜色,由遗传基因决定。而可变皮肤色则是因为一些外在调节因素,比如日光照射、内分泌的刺激影响(色素沉淀)后的皮肤颜色。可变皮肤色在影响因素消失后可恢复到固有皮肤色。
一年四季尤其紫外线最强的夏季,防晒不可缺少。防晒有一个误区是:防晒霜可以美白,其实不是这样,多数防晒霜只能维持你固有皮肤的颜色,换言之就是防晒霜只能防止不晒伤不晒黑,至于美白,可能多半是心理作用吧。
防晒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就是利用物理学原理,依靠物理防晒剂(常见的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反射作用,屏蔽掉紫外线,达到防晒目的,虽然物理防晒相对不刺激皮肤但缺点是涂起来会发白,且较为粘腻。化学防晒,就是用化学成分来防晒,这种防晒霜为透光物质,可吸收紫外线使其转化为热量再释放出来,以达到防晒的功效,如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化学防晒霜需要提前涂抹在皮肤上让皮肤吸收成膜才能达到防晒效果,虽然没有物理防晒的泛白和油腻,但相对容易有刺激感。
每年都有的防晒小课堂
看到这里的你,去年的防晒知识还记得吗?还记得SPF值,UVA/UVB是什么吗?在这里小编再迅速帮大家唤起回忆哦。
紫外线(Ultraviolet)简称为UV,为波长在10nm至400nm之间的电磁波,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是比X射线长。太阳辐射出的紫外线包括UVA、UVB和UVC频段。地球的臭氧层阻绝了97-99%穿透大气层的紫外线辐射,最终到达地面的多为UVA频段。
UVA波长较长,可穿透云层、玻璃进入室内透至我们皮肤真皮层,对皮肤的伤害性最大,引起皮肤松驰、皱纹、失去弹性、黑色素沉淀,加速皮肤老化并且失去透明感。UVB波长居中但是会被平流层的臭氧部分吸收,UVB会引起晒伤及皮肤红、肿、热及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类似烧烫伤之症状)。UVC只有极少数臭氧空洞的地方(比如澳洲部分地区)才有,所以大部分市面的防晒霜不能起到防UVC的效果。
SPF是防晒系数的英文缩写,表明防晒用品所能发挥的防晒效能的高低。假设某人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有10分钟,那么使用SPF为30的防晒霜后,理论上可在阳光下逗留30倍时间(300分钟),皮肤才会呈现晒伤症状;若选用SPF为50的防晒霜,则可在太阳下逗留50倍时间(500分钟),日常生活里SPF25到30就已经足够。
PA是日系防晒里常见的表示方法。PA后面跟的“+”号越多,防晒黑时间越长。PA+通常指的是4小时,PA++通常指的是8小时,PA+++通常指的是8小时以上。
来看看古人怎么护肤,真是死了都要白
虽然现在审美情趣比较多元,但不可否认“一白遮百丑”还是常被人挂在嘴边。中国女性追求白嫩肤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千年。小编印象极深的是广汉三星堆(距今3—5千年)出土是面具中,有眉施黛色、眼影涂蓝、嘴唇与鼻孔涂朱者,可见当时的人已经有了“美”的意识。
《中国古代妆容配方》提到: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流行以洗米水除垢美白,称之为“潘”。 古书《礼记·内则》云:“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tán pān qǐng huì)。”指的就是用洗米水洗脸。讲究的“潘”由精米制成,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能起到一定的养颜功效。
早期古代女性的妆粉均为较易取得的米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作米粉法”,即:“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使甚细,简去碎者。各自纯作,莫杂余种。其杂米、糯米、小麦、麦米、穄米作者,不得好也。”
米粉的缺点在附着性不强,易滑落,此外颜色偏暗,加入动物油脂后,略有改观,但无法与后世的胡粉相提并论。有个成语叫做“洗尽铅华”,形容美人素面不施粉黛的样子。但是为何用“铅”字来形容呢?因胡粉即铅粉,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铅,色极白,且有光泽,在古代常被用作化妆品原料。
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人们就发现铅具有神奇的美白效果。不过最初的时候,人们并未发觉铅的副作用。西晋张华在其编写的《博物志》曾经记载“纣烧铅粉成胡粉”,商纣王曾经命人炼制铅粉和锡粉,美白效果惊人。
这一审美趣向发展到了唐朝,可谓登峰造极。唐朝女性服饰绚烂奔放,面部妆容更是大胆夸张。唐代美人不光要有丰腴的身姿,更要熟练掌握各种彩妆技术,复杂的妆容层次和细节修饰简直令现代女性叹为观止。
唐朝美人化妆大概可分为以下几步:上铅华——抹胭脂——涂额黄——修娥眉——贴花钿——点面靥——点绛唇。这里的铅华与现代粉底的功效类似,主要作用是提亮肤色。
铅能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对皮肤起到漂白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肤会变得脆弱干裂。铅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会在器官沉积,严重时有致死危机。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里指出:“其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薰蒸,多痿黄瘫挛而毙。”
简单来说就是制铅粉工人要多吃肉,也就是用肉中的蛋白质来中和铅毒之意(当然古代人不知道中和的意思)。但通过铅汞美白见效很快,虽然长期使用皮肤反而会黑化粗糙,严重者甚至可致人死亡,仍有不少女性挡不住诱惑。事实上在如今科技发达的现代,也有不少非法化妆品作坊添加大量含铅化合物在面膜里来标榜自己可以快速美白,使用这一类产品非常危险对皮肤伤害极大。
皮肤的冷色暖色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真正肤色的因素有很多,血红蛋白也是其中一份子。受皮肤下流动血液的颜色所影响,皮肤可以简单划分为冷色和暖色。蓝(冷)调的肤色受静脉影响较强而带冷,肤色可比喻为透彻的柠檬黄色调。而黄(暖)调的肤色受静脉影响较少而带暖,肤色可比喻为香蕉黄的色调。
怎么知道我们的肌肤色调属性呢?以下几个测试可以试试看。
1。手腕的血管颜色?
-冷色:紫色、蓝色血管为主
-暖色:绿色血管为主
-中性色:有蓝、紫、绿、蓝绿色血管
2。晒太阳过后,你的皮肤状态是?
-冷色:容易晒伤、晒红
-暖色:变黄褐色、变黑
-中性色:有点变红,接着就变黄褐色变黑了
3。银色、金色饰品那个比较适合、好看? (测试在胸口的位置)
-冷色:银色饰品比较适合
-暖色:金色饰品比较适合
-中性色:感觉两个很适合
4。找一张白纸,对着镜子把它放在你的胸口位置。
-冷色:对比呈蓝色、粉色
-暖色:对比呈黄色、橄榄色
-中性色:无法具体说,有粉、有黄、有绿、有灰?
5。冷粉、暖橘调腮红,哪个颜色比较适合?
-冷色:冷粉调腮红
-暖色:暖橘调腮红
-中性色:两个颜色都可以
最后再看哪一个选项比较多,应该就能找到你的肌肤色调了。
小编为什么要在最后强调皮肤颜色的冷暖色调呢?因为这是每一个爱美的妹子都必须明白的事情:只有更好地了解你的肌肤颜色才能找到合适你的装扮风格,想要偷懒的时候想想我们的先人可是用生命在美丽呢,我们也是绝对不可以认输的。当然,在爱美的同时,要注意使用健康的化妆品呦!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