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齐鲁名校长|滨州实验学校高桂荣:扎根德育,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界面新闻、澎聚传媒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
“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
,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这段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其实适用于在校园内学习、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人。
距离作为教师初登讲台已有39年,任职校长生涯耕耘二十年,进驻滨州实验学校校长室近九年,高桂荣献身基础教育的青春离不开对“适合”的坚持:初任校长,她就坚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九年一体化的德育主线共同培养出的一批批实验学子,被高桂荣骄傲地称为“我的办学特色”;面对令她自豪的教职工团队,高桂荣选择充分了解每位老师的能力与潜质,为大家搭建人尽其才的平台和系统有效的成长规划。
本期齐鲁名校长,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立德树人的滨州实验学校,聆听高桂荣校长踏实、热情的“一步一脚印”故事。
德育主线贯穿始终
为家庭与社会担负责任
一踏进滨州实验学校的校园,就能看到一栋栋挺拔的教学楼,从这里,德育就开始了——怀德楼、崇德楼、弘德楼、立德楼……这些从抱着笑容如数家珍的高桂荣校长口中跳出的名字,就是最先、最容易被来访者注意到的“立德树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而德身为“五育”之首,在滨州实验学校外显为教学楼的命名,内化为扎根学子心间的人生基础。这所创立于2004年的年轻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体、智、美、劳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和国际视野的儿童少年”为办学目标,为学生构建了九年一贯制的德育课程体系,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融入教育全过程,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幸福。“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首先是要有高尚的品格,学会做人”,高校长坚定的话语正体现在学校九年一体化的德育主线中:
小学以“习惯养成”为重点,72个行为习惯的背后是每天陪伴全体学生、家长的“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微信推送,是每周在升旗仪式上为孩子佩戴的“每周一星”小奖章,是知行节、艺术节、劳动实践节等“每月一节”在欢乐中带领学生养成的优良品性;进入初中,“责任意识培养”成为主线任务,24组责任意识与踏实的课堂教学、丰富的实践活动陪伴孩子的校园生活,铺设连接未来的道路。
做有效德育,是高桂荣基于对“教育”认识的实践。“教育意味着良心、责任和使命”,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每个家庭100%的幸福、国家未来的建设和社会的平安,“德”是高桂荣“绝不罢休”的坚持。
面对学生小毛病屡教不改、家长溺爱强化错误意识,高桂荣和老师“统一口径”,买上《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书籍,步步引领学习,在交流中带领孩子向好发展;面对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中亲子关系恶化问题,她提出“心桥心语”家庭文化建设,推动亲子在家庭会议中凝练家规、家训、家风,既形成了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也培养了孩子的沟通、主持能力。
“我们的孩子,学习可以暂时落后,但做人一定要成功”,这句经常被高桂荣提起的话语,在她分享的点点故事里展现着学校德育的成果:家庭会议推行后,学生父亲与儿子从话不投机到主动讨论班级生活;毕业典礼结束,初三毕业生们将学校打扫得一尘不染后才整齐离校;疫情期间,“空中升旗仪式”每周一持续展开,深入有序的主题教育活动既提升了学生们的思想认识,还登上“学习强国”成为全国推广榜样……这些故事映照着高校长脸上或感动或欣慰的笑容,衬托着她“德育第一,为家庭与社会负责”的心声。
特色课程百花齐放
为学生发展搭建丰富平台
在以“德”为办学目标首位的滨州实验学校章程里,还有一条始终秉承的话语:“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这是高桂荣自从事校长初期就提出的办学理念,而其中的“适合”更是她心中办学的关键。在高桂荣眼中,一所学校就是一座充满希望的花园,是整个春天,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他们渴望成功的萌芽,提供适合的土壤、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正是自己身为教育者必须做的,而滨州实验学校门类众多的特色课程就是这个为学生搭建的自由发展平台。
在滨州实验学校,每周二到周四下午的第三节课都是学生们背着书包离开教室,各自参与选修课的时间。每一学期伊始,孩子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特色化选修课程,这些特色课程由拥有各自相应特长的老师们开设,目前包括科技、研学、电影、劳动、戏曲、足球、茶艺、烹饪等多种门类,共计八十余类课程,以“七彩幸福课程体系”之名为孩子们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谈及这些特色课程对学生们的影响,高桂荣表示,特色课程在尊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为孩子们提供了挖掘潜能、寻找特长的平台。同时,这些课程还是国家课程的延展,孩子们通过参与特色课程加深对国家课程的理解与运用,不断提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自主选择、兴趣参与的选修特色为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动力,在促进他们认识自我、提升规划人生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喜人的硕果:3D打印、创意机器人、物联网、航模建模等社团深受学生欢迎,凸显礼仪教育的茶艺课程让中国茶文化在校园内薪火相传;学生科技作品在“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连续两年收获“院士特别奖”,在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师生获奖百余人次;王海燕老师的“乐韵剧社”走进了中央教育电视台,教师自主开发的戏曲操、武术操等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团体活动在国家、省市级赛事上展演……高桂荣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这个“七彩幸福课程体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找到支撑自己今后学习、工作的基础,为未来的幸福铺设自己的道路。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又是落实和再生成学校文化的载体,滨州实验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生动体现着“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在国家课程的延伸线上不断发展、革新。用高桂荣的话说,“特色课程就是课程体系大树上的果子,它必将顺应人性,沿着学生成长的方向去演变。”学校特色课程的发展如同达尔文提出的“适者生存”,将伴随着学生的需求和时代背景的变迁,不断更新、生长,将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送入校史沉睡。
优秀团队适才适用
为人才成长寻找最优路径
在高桂荣心中,基础教育“发现和唤醒”的关键同样适用于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适合成长的平台的行动。
教育生涯近四十年,高桂荣从一位普通教师成为一校之长,遍历每一阶段,一步一台阶、一步不落。在这样踏实、充足的经历中,她在教育教学、与学生沟通交流中获得的体会凝结在37本名为“脚印”的笔记中,这些“脚印”既是经验的积累,也为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学校管理中,高桂荣充分了解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对每一岗位的理解,提供合适的平台和位置,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发展路径,继而实现“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办学的参与者,大家手拉手、抱成团,一起进步,整个团队充满干劲和无穷活力”的目标。
“在我眼中,每位教师都是优秀的,每个人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潜质。”在高桂荣“适才适用”的理念影响下,滨州实验学校对教师团队进行层级培养,注重梯队建设,打造好干部、班主任、教研三支队伍,每个人都有以队伍发展规划为基础的个人成长规划,各层面开展结对帮扶,把每位教师带入成长的快车道。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学校不遗余力地搭建平台,为他们的成功铺路、助力。在德育研究方面,各班主任根据自身特长加入不同团队进行课题研究,全体班主任通过每周的“班主任大讲堂”活动向外聘专家学习、分享班级管理难题与育人工作经验,在不断学习中“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向着“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共同目标前进。
“不知疲倦、善于研究、爱生如子、德艺双馨,把美好青春年华奉献给教育事业”,获得高桂荣如此评价的滨州实验学校教职工团队,是她心中自豪的“最好的办学特色”。在滨州实验学校,每位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每天朝气蓬勃,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找到升华点和自己的生长点,将安排的工作视作自己能力的证明和成长的机会全力完成。曾经高桂荣也不知道老师们如此肯拼、能干的原因,但后来她发现,这就是根植于老师们内心的学校文化、价值认同。
与这样优秀的团队一道,滨州实验学校几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创意大赛院士特别奖、特别技术奖、特别创新奖、全国巾帼文明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STEM领航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近200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此外,还连年被评为滨州市市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先进集体,正印证了高桂荣说出“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团队,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时脸上自信又骄傲的笑容。
每获得一项荣誉,高桂荣都在思考,怎么做才能无愧栽培与信任、支持与热爱。伴着全校5000多个幸福、快乐、尊老爱幼的孩子们,带领着400余位敬业向上的滨州实验人,她将继续坚守教育人的良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做一个给管理者树威信、给教师树形象的“掌舵手”,把好学校这艘大船的方向;在见证学生和老师的成长中收获属于教育人最大的幸福。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