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元器件产业大而不强 中国推新政策破解“卡脖子”难题

基础元器件产业大而不强 中国推新政策破解“卡脖子”难题
2021年01月30日 16:31 工信微报

来源:工信微报

  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但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9日出台《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着力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实现突破。

  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被称为工业基础能力。作为“四基”中的一基,电子元器件已渗透至社会经济的每个角落,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汽车电子、5G通信、物联网以及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军事装备等领域,发挥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可以说,“无器件,不产品”。

  电子元器件具体包括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继电器、光电器件、敏感元件等近20类。当前全球量产的电子元器件型号超过2000万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介绍,电子元器件在下游应用上具有量大面广特征,以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为例,每台iPhone手机平均使用MLCC数量超过1000只,每座通信基站使用量超过6000只,每辆新能源汽车使用量超过10000只。

  中国已是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2019年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整体销售收入超过1.8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企业数量数万家,大部分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本土供应链总体完善,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基本可覆盖现有市场需求。

  不过,基础元器件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说,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整体实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骨干企业匮乏等方面。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化能力,中国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古群介绍,有“电子工业大米”之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于4%。在5G基站领域,国产MLCC产品仅实现小批量试用,与国外差距达到10年以上。再如,海量信息传输的光通信领域所必需的光通信芯片、光纤滤波器差距也在5年左右。

  在高端片式阻容感、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光电子器件等方面,中国产品还难以有效满足下游整机市场需求。这些也成为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卡脖子”问题。

  中国29日出台的行动计划则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黄子河说,计划以重大产业发展急需、应用前景较为明朗、有望取得阶段性突破的若干电子元器件产品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技术创新方面,将通过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央地、行业资源,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黄子河说,在关键、重要、新兴行业如5G、新能源汽车等,着力优化采购模式,避免市场非理性行为,利用各方资源,推动电子元器件差异化应用,以系统性创新弥补局部或单点不足。

  行动计划还提出增强电子元器件行业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的保障能力。杨旭东表示,将加强与电子材料行业、电子专用设备行业的沟通联系,依托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等政策,共同促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关键产品技术取得突破,争取在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多层陶瓷电容器等产品领域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专利布局更加完善。

来源:中国新闻社

MLCC电子元器件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