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是发挥武器效能的终端载荷,其性能优劣、质量高低,关系战争胜负、将士生死。现代战场上,某一新型弹药出现,能改变战况、扭转局面。
位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深处的陆军某试验大队,担负着各类新型弹药试验鉴定、毁伤效能评估等特殊使命。在演训场大显神威的某新型远程火箭弹、某新型155毫米末敏弹等“刀尖子”,都是在这里淬火成钢、试锋砺刃。
那么,一型弹药列装定型,都需要经过哪些测试测量与试验鉴定?怎样才能磨砺出弹药的最大效能?近日,记者走进陆军某试验大队,揭秘弹药从试验场走向战场的神秘之旅。
弹药也要进行专业“体检”
医学中所说的体检,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给弹药做“体检”,目的与给人做体检十分类似,是为了检查其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等参数,确保弹药合格堪用。弹药装配改装工房就是给弹药做体检的所在。
“同志,您即将进入装配作业区,请留存随身携带的手机、火种等易燃易爆品,更换防静电服,并接受安全检查。”在值班员的引导下,记者按要求穿着防静电服,接受电阻值检测,并穿过一道装有离子风静电消除器的防爆门。
步入弹药装配改装工房,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地面有些“涩”,耳朵有点“鸣”。该大队弹药装配改装室主任张雷解释说:“工房内部地面铺的是防静电材质,在消除静电的同时也增大了摩擦系数,使工作人员在搬运弹药时可以走得更稳,避免滑倒摔碰弹药;而隐隐轰鸣声则来源于工业空调,这里一年四季温度都是20℃,能消除温度变化带来的测量误差,确保测量数据精准可靠。”
现代战场上,弹药质量更为关键,重量尺寸与标准偏差一分一毫,就可能“擦敌而过”、错失战机。
在这里,公斤、厘米等常见的基本单位,被赋予更为严苛的含义。某近百斤重的新型榴弹被抱上电子天平,显示器上的数字精确到0.1克;树干般粗的弹体,经几何特征量测量设备检测,测量数据精确到0.1毫米。整个作业过程,有检测、有复查,确保数据翔实可靠。
这只是“外科体检”,弹药还要进行“内科体检”。
“测完尺寸重量,弹药会被送上CT检测台,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检查其内部构造,让弹药是否存在问题显而易见。”工程师冯俊伟说。
“体检”完毕后,还要对弹药的药筒进行装配。装药间的地面上立放着多个大直径药筒,每个药筒标记的装药量都不一样,药量差以克为单位。
对此,工程师李唱称之为“对弹选药”。所谓“选药”,就是为了达到某种初速、膛压,选择调整装配合适的发射药量。
“这可是慢工细活。”李唱说,“误差存在‘蝴蝶效应’,装药量差几克,试验得出的数据就可能谬之千里,没点较真的‘轴劲儿’干不好这个活。”
确保弹药能适应任何环境
如果把弹药列装,比喻成战士参军入伍,那么“体检”合格之后,体能技能测试也必不可少。在试验场上,弹药也有“体能技能测试”。
“一枚合格的弹药,首先必须抗得住冻、耐得住热。”工程师董昌灏说。
跟随董昌灏,我们来到了低温试验室,刺骨寒意瞬间袭来,让人忍不住打起了寒颤,试验室中的弹药上也结着一层厚厚霜花。此时,室内温度计显示:-40℃。“在这里作业一定要戴好手套,做好防护,要不然手被粘掉一层皮是常事。”董昌灏说。
高温试验室位于低温试验室的不远处。脱下防寒服走进其中,50℃的高温热浪袭来,让人喘不过来气。董昌灏说:“弹药不仅要抗冻耐热,还要经得起折腾,温度冲击试验时,我们一天之内要带弹药往返于两个试验室十余趟呢。”
经如此试验的弹药,既不怕热、也耐得住冷,连气温骤变对其也影响甚微,上了战场自然不会“水土不服”。然而毁伤效能评估室高级工程师李晓辉却说:“弹药仅克服‘水土不服’还不够,衡量一型弹药是否性能优异,毁伤威力是一重要指标。”
记者现场观摩了某新型弹药静爆威力试验:随着一声震天巨响,钢板靶瞬间“千疮百孔”。20分钟后,参试官兵进入现场,开始采集破片数量。
李晓辉介绍,该项试验主要包括弹体破碎性测定、破片初速分布测定、破片空间分布测定等内容,通过对弹药爆炸威力毁伤效果进行定量评估,从而准确掌握该弹的“杀敌本领”。
“静爆只是掌握弹药性能的方式之一。”工程师王林谈道,“战场上不会有准备好的靶子摆在弹药面前,想要全面掌握弹药性能威力,试验就必须无限接近实战。”
为此大队还会进行动态威力毁伤效能评估试验。相关视频资料显示,某新型炮车机动数十公里,经过泥水、砂石、颠簸区域到达预定发射阵地,快速装定射击诸元,果断出击,一招制“敌”,整个过程犹如打仗一般。
“通过对比静、动态威力毁伤效能评估参数,我们发现,动态条件下的毁伤效能评估更接近真值,让我们对弹药性能的掌握更加准确。”王林说。
让弹药发挥意想不到的效能
“弹药也是有脾气的,想跟弹药成为朋友,就得先降住他的‘牛脾气’。”工程师胡哲打趣道,“严谨细致,就是降服他的法宝。”
刚从事弹药装配改装工作时,胡哲就因不够严谨细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一次装配任务中,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他安装好底火后,没有用百分表进行复查检验。幸亏送上阵地前,室主任张雷坚持复查一遍,发现2枚弹药装配不合格,及时避免了弹药“带病上场”。
正因如此,弹药装配改装作业中,他们的动作都是既轻又慢,不给弹药造成任何一丝多余的磕碰。此外,还要仔细做好防静电、防火等工作,不给弹药任何“发火”的机会。
“撞针击发底火的力度、所装发射药的克数、装配的顺序步骤等等,这些都必须严格按弹药要求来。”在弹药装配改装岗位工作十余年的工程师张雪超说。
“弹药有时候很听话,有时候就不行,该炸的时候不炸,让人伤脑筋,但这个‘怪脾气’咱也有办法治它。”李晓辉说的是弹药拒爆。
在弹药静爆试验中,会出现弹药起爆线断路、雷管起爆能量不足等情况,实弹射击试验中,也会出现未爆弹,这时就需要人员前去排故排爆。
“这就像是跟死神掰手腕一般,首先要勇敢,其次要对弹药足够了解,对症下药,才能确保安全销毁。”李晓辉说。
“降住牛脾气、治好怪脾气,弹药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能。”李晓辉谈道,“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弹药的磅礴发展,试验的弹药功能越来越多,威力也越来越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们获得‘出厂证’,尽快到一线官兵手中。”
记者看到,一型弹药想要列装部队绝非易事。只有对弹药鉴定把关严格,打赢未来战争才有坚实的物质支撑,将士们歼敌制胜的“铁拳头”才会越硬。
现代战场上,弹药的重量尺寸与标准偏差一分一毫,就可能“擦敌而过”、错失战机。在列装定型前,一型弹药需要经历“内外科体检”“体能技能测试”以及弹药静爆试验等严苛测试过程。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