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敦煌万亩防护林被伐”背后:原罪岂在葡萄树?
因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名扬千古的敦煌阳关,最近成了舆情“风暴眼”。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以下简称“阳关林场”),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
围绕公益林管护,有关部门曾多次下文进行规范管理,上述报道刊发后,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随着新闻不断发酵,不仅阳关林场等涉事主体被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等下,也将葡萄产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诋毁、误解之声四起。
在媒体报道中,砍伐林木种植葡萄园的种植方,指向了敦煌市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敦煌葡萄酒公司”),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致电该公司负责人,对方表示媒体报道“虚假、夸大、不实”。
“葡萄园大面积挤占生态林地”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在历史上是汉武帝开辟河西时“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根据公开资料,始建于1963年的阳关林场,便地处古阳关脚下。
媒体调查报道称,“这条西锁沙龙、东保绿洲的防风固沙生命线,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一道宽约5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被人为撕开。
报道还写道,2000年以来,大量外来户涌入阳关林场,租赁林地种植葡萄园,“葡萄园大面积挤占生态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势。”在2000-2017年,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由2万亩锐减至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则达万亩以上。经过记者现场勘察测量,2021年1月,阳关林场葡萄园面积约为1.3万亩,防护林面积则不足5000亩。
有专家表示,如果任由这道敦煌的阻沙屏障彻底失守,河西走廊西北端将面临一场风沙侵蚀绿洲的生态灾难。
“欲守敦煌,先守阳关”,人民日报就此发布微评论称,一旦阳关的绿色长城被毁,拿什么护佑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了解到,近日甘肃已成立调查组,赶赴阳关林场,对照反映的问题,会同酒泉市和敦煌市全面开展调查核实。
调查组表示,将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查严办。同时,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相关情况。
涉事企业:媒体报道“夸大”“虚假”
那么,到底是谁在砍伐防护林?这个问号必须拉直。
有媒体提及一个信息:阳关林场与敦煌葡萄酒公司曾因侵权责任纠纷,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于2020年12月16日告上法庭。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就此致电绿发会求证上述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内容属实,并给出更多资料细节。资料显示,自2018年起,绿发会便密切关注阳光林场公益林被毁情况,并在实地调查取证后,多次向甘肃矿区人民法院递交环境公益诉讼起诉状及主体资格和证据材料。
绿发会请求法院依法判阳关林场立即停止对阳关林场的防护林林木进行砍伐、毁坏林木的行为,赔偿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损失,恢复被毁的防护林、公益林林地原状到受到损害之前的状态和功能、向公众赔礼道歉等。在起诉阳关林场为被告后,绿发会又根据新证据补充追加敦煌葡萄酒公司为第二被告。
上述链接内容还显示,在中国绿发会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阳关林场和敦煌葡萄酒公司两被告将几代敦煌人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的防护公益林大规模砍伐,被砍伐的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的葡萄树。
据此来看,敦煌葡萄酒公司或是阳关林场遭伐一事背后的葡萄“种植方”,且根据绿发会的指控,其也存在砍伐行为。
综合企查查和公司官网介绍,敦煌葡萄酒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葡萄酒酿造、批发、销售、餐饮服务,公司目前拥有酿酒葡萄基地2000亩,主要产品包括“莫高窟黑比诺干红葡萄酒”“莫高窟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等一系列“莫高窟”品牌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所在地便在阳关林场。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就上述信息致电敦煌葡萄酒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控股股东钟学军,对方表示,最近正密切关注媒体相关报道,但“很多都是虚假的、夸大的、没那么(严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等官方的声音即可。”
罪在葡萄树?
事实是否如媒体报道所说,还有待调查组的正式回复。但新闻报道之后,葡萄树、葡萄园甚至葡萄酒似乎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
比如在最近某热播剧中出现葡萄园段落时,在弹幕中就有不少偏差性表达,认为但凡种葡萄的,都涉嫌损害生态,并将那些葡萄经营者视作贪图近利的不良商人。
然而,即使前述林场遭伐的报道内容属实,但葡萄树应该是这场生态之灾的原罪吗?
从相关研究来看,葡萄树确实不利于防沙固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全生育期葡萄耗水量是树龄为4年的人工梭梭林、柽柳林、沙拐枣林和花棒林的11.9倍、6.72倍、4.05倍和12.74倍。
另有专家认为,葡萄枝干需埋土防寒,秋冬埋土、春季出土使得土壤大面积翻动,会造成地表沙质疏松,形成流动沙土,不利于当地的防风固沙。从当年11月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地表土裸露,加之冬春季节大风天气频繁,不仅人为制造了大面积沙尘源,还加剧了林地土壤风蚀。
但不能因为无法有效防沙固沙,就全盘否定葡萄种植的积极意义。实际上,在甘肃,葡萄种植恰恰是极具标志性的优势产业。
世界名酒评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肯尼斯·富森曾经感叹,“在中国,如果是一枚理性的葡萄,由它来选择自己生长的地方,那么毫无疑问,首选是甘肃的河西走廊。”
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河西走廊,所处的位置正好是葡萄生长的黄金纬度带。无论光照还是雨水,都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
目前,河西走廊已经初步形成了从葡萄种植、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储存、灌装、市场营销和葡萄籽、葡萄皮深加工、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体验等一条龙式的辐射延伸产业链,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河西走廊许多市县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比如在武威市,葡萄酒已经发展成为区域首位优势产业。
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陈浦对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从整个河西走廊产区来看,敦煌葡萄酒产业虽然并不算十分突出,但是鲜食葡萄发展得很好,规模约十几万亩,效益可观。这说明科学种植葡萄树能够给地方经济带来活力。
而从总体上看,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过去数年间,中国葡萄酒市场经历了快速扩容。
因此,把葡萄树本身定义为“罪魁祸首”,并不能站住脚。在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前提下种植葡萄,不但不会有损失,或许还会有大的收获。
生态兴,才能文明兴。毁林所暴露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固然不可取。但说到底,葡萄树本身并非生态问题的原罪,利欲熏心者才是。
关于此次敦煌阳关林场遭伐一事,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也将跟踪报道。
葡萄种植究竟应如何理性看待?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