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校园贷帐户需要注销”: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三大套路

“你的校园贷帐户需要注销”: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三大套路
2021年01月21日 14:22 21世纪经济报道

  小徐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西南地区一所医院当护士。2020年的一天下午,她收到一个自称某贷款平台的电话,电话那头准确地说出了她的学校、毕业时间,然后告诉她需要把一个上学时的校园贷帐户注销掉。

  小徐按照电话的指导,打开了QQ的实时屏幕分享功能,下载了一个不知名软件后,在手机上拨了一串代码。然后,电话那头告诉她“已经操作好了”。

  但事实上,小徐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她被诈骗分子远程操控手机向360数科的借贷平台申请了一笔贷款,且收款账户被诈骗分子所控制。

  接到小徐的贷款申请以后,360数科的反诈模型发出了预警,工作人员给小徐打了一个电话,发现接电话的人的口音与小徐的家乡口音明显不同,于是提高了警惕,在问了“家乡在哪里,贷款时穿的什么衣服”等问题后,确认接电话的人不是小徐,于是拒绝了贷款。

  事后联系也发现,小徐确实是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自己的电话当时被通话转移。

  “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如下一些发展趋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甚至自己开发App,搭建客服;掌握受害人个人信息的精准度越来越高;从骗受害人的存款变为骗受害人去贷款。”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反诈智慧课堂直播活动上,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中队长苏兴博说。直播活动由360数科、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中国警察网举办。

  女性受骗人占比达到89%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是其中的重要类型。苏兴博介绍,首先,这类诈骗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从早期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到做一个假网站,通过搜索引擎买流量。现在发展到了制作虚假的贷款App,甚至开通了单独的客服来应对事主投诉。”

  其次,信息精准度越来越高。“早期的电信网络诈骗都是通过广撒网式的打电话实施,现在已经能够精准说出事主的基础信息,比如入学年龄、姓名、身份证号、学校等,诈骗得手的概率更高。”

  再次,资金危害程度越来越高。“原来是骗事主的存款,现在诱使事主到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借贷,骗取其贷款。对于学生群体或者刚刚步入工作的群体来说,影响和危害更大。”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成为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对象?360数科反欺诈中心副总监刘涛介绍,“一般来说传统的贷款客户是男性占主导,但是在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受骗客群上,女性占比达到89%。此外,年龄在30岁以下的受骗人占比达到了87%。”

  “以青年人为目标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类型有刷单,网购,异常注销校园贷,游戏装备,冒充公检法等。年轻人对世界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又没有分辨这些社会风险的能力,所以一般更容易陷入骗子的陷阱。”苏兴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医护类职业的受骗人占比非常高,包括医生、护士、医药代表等”,刘涛说。

  发生疫情的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电信网络诈骗的走势也与之相关。刘涛说,2020年的一月到六月,诈骗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七月之后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我们研判诈骗分子由于诈骗的成功率在降低,导致他们的成本在上升,因此做了一些目标转移。”

  “用户应立即中断联系”

  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一般有哪些?

  刘涛介绍,第一,网购退款。骗子冒充网店或者是快递公司给受骗人打电话说快递丢了,需要给受骗人退款,退款的方式是到所谓的合作平台退款,其实是引诱受骗人到借贷平台贷款,一般借贷平台的额度会高于商品价格,骗子让受骗人把价差打给他们,导致受骗人被骗。

  第二,注销帐户。受骗人一般是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骗子冒充网贷平台的工作人员,说由于国家政策停止校园贷,要把之前注册的帐户注销掉,让大学生把钱提取出来,打给骗子。骗子会强调不注销会影响受骗人的征信。大学生珍惜自己个人的信用,往往会按照骗子的说法去做,上当的概率比较高。

  第三,诈骗网贷平台用户。骗子给受骗人打电话,说此前的贷款由于系统故障导致计费错误,希望把之前借的钱打入所谓的“降低利率”账户先还本金、再降息,导致受骗。

  “一种最常见也最有效的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是钓鱼网站。受骗人在上网时被引诱到钓鱼网站,按照它的操作流程,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手机号、帐户、密码、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后,诈骗分子可以对受骗人的资金进行盗刷。”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刘阳说。

  “对于公安机关来说,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最大的难度是其跨地域性,会给各地的协调增加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跨境犯罪,破案周期是按年来计算的。”苏兴博说。

  “与常规犯罪不一样,电信网络诈骗是非接触类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的通信流、资金流两个链条所带有的信息,跟接触类的犯罪相比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据的时效性和内容也会有所减弱,甚至是淹没。”他说。

  电信网络诈骗的上游是个人信息泄露。苏兴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办案实践中发现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很多,包括主动泄露和被动泄露。“主动泄露是我们主动填写的一些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被动泄露比如有存储个人信息的服务器被他人入侵,我们的手机中被植入木马程序等。”

  360数科反欺诈中心副总监刘涛总结道:“诈骗分子不断地调整升级诈骗套路。如果难以判断诈骗套路,遇到要求打款至个人账户时,用户应立即中断联系。”

  北京市在2019年10月开通了96110反诈骗号码,实时发现可能正在遭遇网络诈骗的人群,进行预警和劝阻。苏兴博介绍,2020年,北京市96110发现涉诈预警线索46万多条,通过劝阻,避免损失20亿元左右。

  (作者:王峰 编辑:钟映佳)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