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为何会这样?

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为何会这样?
2021年01月20日 19:24 澎湃新闻

原标题: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为何会这样?

@meinesvenja

作者/ 旺仔

编辑/ Stardust

美编/ Dora

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大部分人都有这个倾向
之前,杨笠在脱口秀大会上的金段子可谓深得许多人共鸣,这一句灵魂拷问醍醐灌顶,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呢?现在,让我们走进“大脑”,一探究竟!

尽管研究也表明男性有更明显的过度自信倾向,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存在自我知觉积极偏向,即更乐观地评估自己。“撬开”某拥有非凡自信的朋友的脑瓜子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闪亮亮的概念——“积极幻想(positive illusion)”,就是它,让我们眼中的自己比他人眼中的自己要帅气百倍。
积极幻想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个体在生活中或在面临威胁性情境、压力性事件时所做出的一种对自我、现实生活和未来的消极方面的认知过滤,而这种过滤是以歪曲表征方式投射到个体的自我意识中(Taylor & Brown,1988)。简单而言,这就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开心,大脑赋予我们天然的“美颜滤镜”,让我们只看到自己和生活中积极的部分。这个滤镜一共有4个使用对象,分别是对自我知觉、控制感、未来预期以及亲密关系。

积极幻想之自我知觉篇——“我真的很不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者都以为个体的自我认识受“准确性”驱动,即为了降低不确定性,个体会向内向外寻求信息以准确认识自己。然而事实是大部分人都是骗自己的一流高手,其自我知觉具有积极偏向,也就是说,比起通过客观事实和他人评价等途径准确认识自己,个体会通常会借助积极幻想来认识自己,专注于自己的优点而有意无意地忽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此产生对自己行为表现、个人品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切实际的乐观评估。大量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积极幻想的存在,比如说9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的驾驶能力高于一般水平,94%的教授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要好于一般的大学教授。
积极幻想之控制感篇——“螳臂当车”

积极幻想的另一表现形式是个体会夸大自己对现实的控制感,控制感是指个体自己能够做决策与采取有效行动, 让事情结果如自己所愿的胜任感和掌控感。而这种夸大表现为,比如“我想瘦就能瘦”、“我想戒烟就能戒掉”、“即使没有安全带,出车祸时我也可以牢牢抓住方向盘”。

积极幻想之未来预期篇——“未来倒霉的人可能很多,但不会有我”

积极幻想水平高的个体还会毫无根据地对未来充满希望, 并认定未来会出现更多对自己有利的事件和机遇。比如说实验者让被试判断他们将来面临消极事件(包括找工作碰壁、车祸、生病等)的机率时,大部分被试却认为自己经历这些消极事件的概率很小。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哪怕听说了过多熬夜导致猝死的悲剧,但广大网友仍热衷于争夺守夜冠军卡的原因吧(在熬夜写稿的笔者突然被扎心了)。
积极幻想之亲密关系篇——“情人眼里出西施”
研究者发现我们不仅会为自己加上“积极幻想”这一保护色,也会为自己的爱人加上。荷兰学者Barelds和Dijkstra (2009)的调查发现,恋人们对对方的外表吸引力存在积极幻想,相比于第三方,他们对伴侣的外貌打分更高,古人诚不欺我,“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真的!此外,恋人们在关系质量方面的认知也存在积极幻想,毕竟脑子不放点水,日子怎么凑合着过下去呢(误)。积极幻想真的是“积极”的吗?

积极幻想“词如其名”,它对于人类来讲确实具有很积极的适应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人的身心健康、成就水平以及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中。

比较容易理解的是积极幻想有助于提高个体幸福感,毕竟美颜照片里的自己总是会比原相机里的自己更让人开心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抑郁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即抑郁症患者认识的世界更接近于真实世界,不过到底是因为看到了完全真实的世界因此抑郁还是因为抑郁导致了积极幻想水平的降低,抑或是相互影响,积极幻想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我们目前尚未得知。但我们可以从这个现象中感受到积极幻想在心理健康层面的适应意义,或许就是因为只有极其少数人能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所以我们才进化出了积极幻想这一法宝吧。

积极幻想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还能有助于我们事业爱情双丰收。在成就方面,积极幻想能帮助我们维持较好的效能感,在面对失败时也依旧保持对自己的信任,因此维持高水平的行为动机,永不放弃往前冲。在感情方面,研究显示关于恋爱关系的积极幻想可以降低双方的冲突、怀疑和不安全感,有助于持续产出狗粮。而到了婚姻阶段,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婚姻状况的积极幻想水平越高,往往预示着更好的夫妻关系,离婚的概率也更小。反向推导一下,看来只要“头脑够清醒”,爱情就追不上我(误)。

虽然积极幻想的大部分影响都挺积极的,但过高的积极幻想水平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控制力盲目乐观,忽略了危险,比如在没有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极限运动。此外,过高的积极幻想水平还会使个体降低主观努力,毕竟如果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运气爆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会是好事,那还有多少人会努力为未来可能存在的寒冬时刻做准备呢?怎么适度幻想才是“积极”的呢?

尽管积极幻想有助于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屏蔽了消极信息,则有可能做出令人厌烦或者置自己于危险境地的行为,比如说张三因为小芳连着秒回他三次,就认为小芳爱他,于是和自己的兄弟们发愁“我要不要答应她呢?”,完全忽视了小芳是一个资深网民,习惯性秒回别人。而知道张三困扰后的小芳默默表示大无语。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故,我们可以进行现实检验(reality testing),比较客观事实和内心想法的差距,比如在做决策或者说要进行某个行为时,可以思考这背后的信念是什么,然后找出该信念对应的事实依据,从而判断自己的信念是否合理、与事实相符。
此外,我们也可以借助他人评价检验自己的想法的准确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可以去问问自己的家人朋友,听听他们怎么看待我们的想法;也可以列出5句相关看法,比如“我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我认为我可以在5小时内写完报告”,听听别人对此的认同程度,如果超过3个人都觉得非常不认同,那你就需要再审视一下这个想法啦。

当我们通过事实对照和他人评价对照大致了解自己的积极幻想水平后,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果积极幻想水平过高,那么我们可以一遇到事,就在脑子里思考它对应的一个消极影响,提高自己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如果是“抑郁现实主义者”,则相反,应该多关注积极的一面,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比如在心里默念“我可以做得比过去更好”等。相信持之以恒,我们都可以合理使用积极幻想这一“美颜滤镜”!参考文献

任俊, & 蔡晓辉. (2010). 积极幻想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8(08), 1290–1297.

佐斌, & 张阳阳. (2006). 自我增强偏向的文化差异. 心理科学, 01, 239–242.

孙晓玲, & 李晓文. (2012). 自我提高还是自我增强? 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 心理科学, 35(02), 264–269.

李凌. (2004). 自我知觉积极偏向的理论解释和意义分析. 心理科学, 04, 1013–1015.

王轶楠. (2005). 有关自我增强跨文化普遍性的争论. 心理科学进展, 06, 120–125.

董妍, & 俞国良. (2005). 自我提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02, 178–185.

Colvin, C. R., & Block, J. (1994). Do positive illusions foster mental heal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Taylor and Brown formul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1), 3–20.

Robins, R. W., & Beer, J. S. (2001). Positive illusions about the self: Short-term benefits and long-term cos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2), 340–352.

Young, M. C. (2014). Do positive illusions contribute to human well-being?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7(4), 536–552.
小 丘 说

“适度的积极幻想”是一个有适应功能的美颜滤镜,就像加滤镜的照片一样,让我们卸下对周围评价的恐惧,更坚定地做自己。不管是普通的一面,还是自信的一面,都是完整的你的一部分,不妨试着去接纳,也无需对自己的积极幻想感到困扰,因为这帮助你更容易接纳自己。

原标题:《明明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怎么会这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