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未来“已”来 我国人工智能加速商业化落地

记者观察丨未来“已”来 我国人工智能加速商业化落地
2021年01月16日 11:42 央视

原标题:记者观察丨未来“已”来 我国人工智能加速商业化落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几年前,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可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人”超市 、“无人”驾驶,各种“无人”技术层出不穷。我们正面对一个崭新的“无人”时代。眼下,这些“无人”产品究竟如何?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

上午9时30分,王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虽然坐在驾驶室里,但他的工作并不是驾驶员,而是“无人”汽车的测试员。 

王涛:无人驾驶车辆自己可以操作油门、刹车,包括方向盘转向,我不需要做操作。

之所以可以“看”懂信号灯,规划出行路线,实际上就是依赖于不断的“学习”,在上路之前,这套无人驾驶系统在机房里学习了各种路况下的应对方式。上路之后,王涛还要记录下行驶中系统需要完善的细节,回到实验室辅助工程师进行优化。 

2018年开始,北京的亦庄经济开发区就特别设定了“无人驾驶”试点道路,如今每天都有超过100辆无人驾驶车辆行驶在这里。 

30公里之外,这家火锅店成了网红打卡地。这个智慧餐厅开业两年多,不仅有机器人可以送餐,加工、配菜等一系列程序也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 

工作人员朱孟仪:客人可以自由地在App上选择菜品。然后我们下单。 

记者:很快机器人就开始工作了,机器人在为我们抓取刚才我们点的食物。放在托盘上,现在就出来了 

记者:这是我们刚才点的? 

工作人员 朱孟仪:对,是刚才点的。

这样一套系统,除了节省人力,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控菜品的质量。 

工作人员 朱孟仪:每一个餐盘都是有自己的一个芯片,所有菜品制作过程中的信息都是记录下来的,比如说是谁,几点做的,什么时候运出来,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可追溯的。 

上午十一点,浙江大学校园里的快递点忙碌起来。除了快递员之外,一排快递机器人正在等待这天的任务。 

△总台央视记者 朱慧容△总台央视记者 朱慧容

快递员把快递交给这些机器人的同时,后台就计算出了到达学生宿舍的时间,向收件人发送短信。几分钟后,机器人按照约定时间到达学生宿舍楼下。 

学生:我觉得还挺实用的。

人工智能带来我国制造业升级

确实,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出现在了我们身边。这些机器人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一场因人工智能而推动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拉开了大幕。

这是一排国产的智能生产线,机器手臂将14公斤重的汽车挡风玻璃举起,精准测量、精准涂胶、精准安装。这一切凭借的就是这套智能视觉系统,它可以做到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粗细,精度达到0.05毫米。

中南智能长泰机器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张继伟:以前我要做一个抓取,我的产品就要放得很准,有了智能化的技术,我不需要这个产品你放得很准,实际上它省掉了很多工序,定位不需要了,工装的成本就能降低。 

原来的机器手臂完成这样的抓取,需要依赖于高精度的硬件设备,将玻璃放置在准确位置,而现在,用智能视觉系统实现了原来必须用硬件精度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由此产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更是催生出了服务于人工智能的新研发成果。这间实验室里,为智能驾驶服务的项目就超过十种。 

这个大屏幕就是无人驾驶实现之后,乘车人可以在车上看视频、听音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边两台相互追逐的模拟的车辆,在做反攻击测试,后面的车向前面的车发送指令,企图改变前面车辆的方向和速度,前面的车要做的就是识别出这是黑客攻击,并保护自己的操作不受影响。而这个大屏幕就是无人驾驶需要的高精度动态地图。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工程师 白俊超:这是高精度动态地图,它能识别到整个区域有相关的道路施工信息,交通拥堵状况,把这些信息实时的上传平台,平台会把这些信息下发给车辆。 

这样的高精度地图,联通起了车辆以及路况,依靠互联互通的实时信息,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内,专利申请的数量都在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总申请量30.1万件,总授权量5.5万件,全球占比分别是39%和28%。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组长 孙明俊:人工智能处于一个就是将技术红利转化到产业的这样一个比较蓬勃的阶段, 去赋能千行百业,带动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 

人工智能为经济增长持续不断蓄能

人工智能走进社会的各行各业,为经济的增长持续不断蓄能。201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还只有百亿规模,为112.4亿元,而五年之后的2020年,仅上半年核心产业规模就达到770亿,超过2019年的510亿元。

但是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也发现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科技企业来说,要想真正的分得市场一杯羹,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抢滩布局 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范围内,工业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以及“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都是各大科技公司布局的热门领域。 

这家智能装备制造公司,依靠智能视觉系统实现了原来必须依靠自动化设备解决的精度问题,但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也并非一帆风顺。 

中南智能长泰机器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张继伟:硬件方面,我们的一些传感器,一些零部件的精度和耐久度,可能没有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软件方面的积累,比如好多这种人工智能算法,还有包括一些基础的软件,其实在国内起步比较晚,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截至2020年6月,全球共有人工智能企业5729家,其中我国的企业有1319家。我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但是在一些核心硬件、算法方面,与外国同行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人工智能依赖大数据,广泛的市场、海量的数据,是中国人工智能制造的优势所在,张继伟和他的团队希望未来可以发挥优势有所突破。

除了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也是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发展的方向。有机构预测,这一领域市场规模至少是千亿级别,各国的科技公司也早已纷纷布局。

在这份美国加州机车辆管理局公布的《2019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中,显示了各家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平均行驶多远需要安全员接管。

需要安全员接管一般出现在无人驾驶系统处理不了路况的情形下,这一数据也是无人驾驶车辆实力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份报告中,排名前十的公司当中,有4家是中国公司,小马智行就是其中之一。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 彭军:最难和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首先是技术问题,怎么把这个技术做得安全可靠。

2018年3月在美国,优步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与一名行人相撞,行人不治身亡,成为首例无人驾驶车辆在公开路面撞伤行人致死的案例。引发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担忧和质疑,至今,无人驾驶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落地。 

记者:商业化之前,不知道投资人要投到什么时候,会不会担心?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 彭军:我认为这跟所有的竞争一样,做到头部,就是要保证走的每一步,你都能走到头部。

记者:怎么保证我们中国的企业保持您说的头部位置?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 彭军:还是要在算法方面有所突破,随着头部企业清新,个人才和资本的聚集效应也会发生。 

不仅仅是无人驾驶,从2017年开始,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投资热度持续下降,2020年上半年全球融资规模仅178.4亿美元,同比下降36.3%。行业内排名靠后的企业很难得到资金的青睐。

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配套基础设施。2019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中可以看出,各国都已经开始为无人驾驶提前布局。

不只是无人驾驶这样的全新领域,现有行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并不容易。这家火锅店是国内最早一批尝试智慧餐厅的传统餐饮企业。

海底捞国际控股首席战略官 周兆呈:这家店其实不是从投入和回报来判断智慧餐厅是否有商业价值,我们要借助这样的一个示范店来打磨我们的智慧餐厅,打磨我们的相关技术。 

智慧餐厅,造价远远高于传统餐厅:智能技术设备搭建、后台大量云端部署,都是不小的投入,这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承受的。 

以曾经风头十足的无人超市为例,前期大量设备投入后,仅仅少了收银员的成本,补货、整理、清洁、运营依旧需要人工进行。相当数量无人超市在上市不久之后就入不敷出,有的甚至关门大吉。 

记者:一些无人超市,从2016年开始全面上市,很快2018年就有很多开始关门了,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海底捞国际控股首席战略官 周兆呈:创新一定是来源于多次失败,具体到不同的行业还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由传统行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的时候,它其实是一个双向的磨合,快和慢是一个企业的一个选择。 

记者:您认为现在这个时间段,是一个好的时间吗? 

海底捞国际控股首席战略官 周兆呈:这个时候,我觉得人工智能帷幕已经拉开了。 

政策助力 如何为人工智能护航?

核心零部件,算法的差距包括未来的商业化落地,是我国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眼下各国都在密集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划,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来抢占发展先机。

2016年到2020年7月,全球就有38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战略政策和产业规划。那么,面对人工智能这样的新产业、新事物,我们到底该怎么发力?如何缩短差距,真正的帮助人工智能产业在我国能够健康成长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杜创:人工智能这个技术刚刚爆发,其实来说即使在全球范围大概这一轮的浪潮大概是2013年、2014年前后,还处于一个技术研发的早期阶段。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都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最早的研发者之一,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也非常明确。

2016年,中国就明确把支持“人工智能”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出现了“人工智能”;在最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更是提及要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力。

在杜创看来,眼下,脚踏实地的缩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才是重中之重。 

记者:有人说,在商业上,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弯道超车,您怎么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杜创:标准赛道上我们可以弯道超车,但是真实生活当中,我从来没有敢在弯道的时候超车,为什么?你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有非常大的危险。 

记者:以人工智能为例,您觉得风险在哪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杜创:人工智能是个大的方向,但究竟哪条技术路线是准确的,现在谁也不知道,你即使找了一个最好的科学家,一开始引领浪潮的那些顶尖科学家,他甚至都不一定能预测对商业方向在哪里,究竟哪条技术路线正确,实际上还是需要市场们来试错。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朱慧容 王海东)

(编辑 陈卓然)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