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经济表现强韧性 产业生产量持续上升
我们最新一季度的《中国产业经济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表现出相当强的韧性,生产量继续反弹。但不能忽视产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投资亦疲软。
本期报告数据来源于对约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的季度调查。该调查从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已进行了六年多。调查采用电话访谈形式,样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13年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即销售额大于2000万)的企业按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产生。
我们的样本涵盖41个行业和31个省和直辖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绝大多数(96%)为中小企业(用工人数小于500,营收小于4亿),而17%属于小微企业 (即用工人数小于300,营收小于2000万)。
2020年第三季度走势: 生产量持续上升、但投资仍然疲软
2020年第三季度反映实际产出的指标,包括生产量(62)、用电量(55)和国内订单(63)仍然明显反弹(上季度分别为:60,61和61)。
就上升的幅度而言,15%的企业生产量上升在10%以上,3.4%的企业生产量上升幅度为20%或以上。
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50(上季度:50),显示企业经营状况和未来信心总体呈持平状态2,3。
而占产业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仍然轻微收缩,扩散指数为49(上季度:48)。而国有企业处于扩张状态(扩散指数为61;上季度:63)。企业对未来仍持谨慎态度,投资疲软,进行扩张型投资的企业占比仅为1%。
景气指数位列前三的分别为燃气生产和供应业(7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3)和水的生产业(62)。其中,电力、热力生产业和水的生产业分别连续十八和十五个季度位于榜单前列。本季度后五名是皮革毛皮制品业(43)、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5)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6)。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连续十三个季度上榜。
挑战及重点
产能过剩继续为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三季度86%(上季度:85%)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上升一个点,为93,创历史新高。产能过剩超过10%和20%的企业占比轻微下跌,分别为60%和22%(上季度:61%和25%)。同时,反映国外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仍处历史新高,为91(上季度:91)。
产业经济的第二大挑战仍为成本上升。本季度单位成本扩散指数为59(上季度:58),成本仍处于上升状态。有较大幅成本上升(单季成本上升超出3%)的企业占比从上季度的8%上升至11%。
成本上升主要因原材料成本带动,后者扩散指数为58,上升两个点。同时,劳动力成本持续下降,指数为29(上季度:19)。
最后,融资自2014年二季度我们开始本调查以来一直不是现阶段产业经济的瓶颈。本季度仅有0.4%的企业认为融资是制约因素。与此相应,仅有1%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74%)是生产性、而非扩张性资金不足。银行借贷态度轻微收紧(扩散指数为46;上季度:48)。
结论
疫情是继去年贸易战之后对产业的又一次打击。中国经济表现出相当强的韧性,三季度生产量继续反弹。但是产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投资亦疲软。鉴于疫情有可能出现反复,全世界范围内经济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产业将仍然考验。
注释:
鉴于我们是在2013年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数据库中抽样,只有一个企业为微型企业。
2 扩散指数所基于的问题为多选题,含类似于“好”、“中”、“差”或“上升”、“持平”、“下降”的三个选项。扩散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好”企业百分比+“中”企业百分比*0.5。扩散指数在0和100之间,越高代表状况越好,50为荣枯分界线。另一方面,扩散指数反映的是问题涉及的“广度”。例如,经济好转时,状况上升的企业的相对比例。但是不体现“深度”,即回答“上升”的企业到底上升了多少。
3我们构造的产业景气指数包含当前经营状况、预期经营状况变化以及投资时机这三个子指标,为其扩散指数的平均。和现有的经济指数相比,该指数不仅能够衡量和上期相比的产业表现,而且反映经济的绝对景气程度,并具有前瞻性
(作者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MBA项目学术主任)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