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1丨杭州“留下”的绿水青山

你好,2021丨杭州“留下”的绿水青山
2021年01月09日 09:56 央视

原标题:你好,2021丨杭州“留下”的绿水青山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这是中国之声记者关注杭州留下区域的第8个年头, “生态”是这里最突出的关键词。

53岁的于林法是杭州西溪湿地的摇橹船船工,生于斯、长于斯,没有人比他们更明白“绿水青山”的意义。

△53岁的摇橹船船工于林法说,他热爱在西溪湿地的工作△53岁的摇橹船船工于林法说,他热爱在西溪湿地的工作

于林法:(我)在这里面上班,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我们以前在这里面都是养鱼、种水稻田、培养竹笋,都是这样的。现在杭州发展快,(只有)这一块留下来了。我们老百姓迁出去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都好起来了。

人在画中游,船行芦花间。清晨白鹭和灰鹭站在枝头引路,十多斤的大鲤鱼在水里上下扑腾,船工的摇橹一过,几十只野鸭便惊得四处散开。于林法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湿地里又多了一些连他们都没见过的鸟儿。

于林法:鲤鱼、胖头鱼、草鱼、鲫鱼、鲈鱼这些都有;有些河道上旁边,它有金银花、蔷薇花,野蔷薇它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有些河道上我们摇过来两边都很漂亮。3月、4月,4月份最好,花花草草最多。

△杭州西溪湿地的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杭州西溪湿地的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如今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水道如巷、河汊如网,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刘想介绍,2020年这里的综合空气质量位列主城区第一名,水质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与2020年4月所录数据相比,维管束植物增加了15种,昆虫增加了25种,鸟类增加了5种。

刘想:比如东方白鹳,以前也没来过,大概迷路了,看到这里有符合它栖息觅食的生态环境,所以它就下来过。现在有鸟类是186种,还有植物已经达到了711种,昆虫892种,这跟2005年调查的数量都是有好几百种的上升,也就证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就越来越丰富,还有水质变化得特别明显。

刘想说,和于林法一样的西溪原住民们,既是生态治理的贡献者,也是发展红利的受益者。

刘想:要让老百姓成为西溪湿地综保工程的最大受益者。他们的拆迁安置房地块让他们自己选。当然所以选的都是非常好的,他们现在坐在家里面,楼房里面就可以看到西溪湿地的。

△西溪湿地听芦节:听芦花绽放的声音△西溪湿地听芦节:听芦花绽放的声音

“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要求杭州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一句“西溪且留下”道尽了这块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在我们关注这里的八年间,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也如同那些栖息的鸟儿,选择在西溪湿地周边“筑巢”,以留下街道为代表的杭州西大门,也引来了科技中心、金融总部等“金凤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再一次得到了诠释。刘想介绍,“生态”正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新“刚需”。

刘想:未来科技城也好,西溪周边也好,现在大家都以住在这里为贵,这个地方你说离西溪这么近,到这里来散步跑步也非常方便的,所以周边房地产的价格,那是跟我们西溪湿地建成之前是没法比的。(湿地)对整个城市的增值作用还非常强大。

沿西溪水系溯流而上,正是留下街道。近年来,中国之声记者见证了西溪路沿线杂散乱的“天际线”逐渐明朗的进程,如今,留下街道也把新的发力点着眼在了看不见的地下管网。

△留下枢纽的复杂交通难题,正在寻找智慧解决方案△留下枢纽的复杂交通难题,正在寻找智慧解决方案

留下街道办事处主任翁建强说,2020年,街道对周边自然山体实施了恢复性保护,持续推进“全域美丽”建设。身居湿地上游,“五水共治”、加快实施上埠河污水管网工程就显得尤为迫切。

翁建强:水环境问题在水里,实际上根子在岸上。美丽家园的整治是结合污水零直排,我们去年重点主要做了小和山区域美丽家园的建设,总共投入了7000多万,对整个沿线的脏乱差、雨污合流、小餐饮、污水管网不到位(等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治。

翁建强介绍,西溪金融总部等152个重点项目已落地开工,2021年加速用地做地进程之后,曾经的留下老城区,将拥有生态、金融、科技的新标签。

△正在建设中的工地△正在建设中的工地

翁建强:成熟一块,招商一块,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我们留下成为一个总部经济的集聚区,金融科技产业的一个聚集区。

随着2022杭州亚运会临近,留下枢纽区域,杭州地铁3号线、天目山路改造、留下互通等重点工程项目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吸引的新杭州人越来越多,交通拥堵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翁建强介绍,智慧城市大脑作引导,设立在街道的智慧“驾驶舱”为抓手,科技赋能城市“微脑”,正在瞄准留下街道的具体交通场景做实验,比如在上下学时段,结合不同路况方案,每个司机在手机上看到的导航或许都不一样。

△单车道的杨梅山路连通留下街和西溪路单车道的杨梅山路连通留下街和西溪路

在单车道通行的杨梅山路路口,一头连着进杭州城的西枢纽西溪路,沿线是5所学校6个小区。杨梅山路城市大脑综合治理场景专班成员程平介绍,每到上下学时段,拥堵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1.1公里的路程,家长们平均要开16分钟30秒。

程平:(我们)用线上的措施,就是用城市大脑内的数据,因为留和路比较堵,所以说很多车辆会选择杨梅山路作为一个便捷通道通过,然后小区又是有2万多名居民7000多户,注册的车辆数是12000多辆,你想就这么一条单车道一条路,它早上的通行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留下街道智慧“驾驶舱”留下街道智慧“驾驶舱”

程平说,从2020年9月开始,通过科技治堵,联动学校、交警、城管、物业等部门,通行速度大幅提升,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平均通行时间由16分30秒减少至9分40秒,节省近7分钟。

程平:因为一般我们的软件导航一般会选择一条比较熟悉的大一点的路,而像屏基山路这种更小的支路一般不会是导航的优先选择,(通过提前布置指示牌等手段)我们等于说给驾驶员提供了另外一种更丰富的路况信息,供他来作选择。 

小学门口的4个临时泊车位也是经过数据测算而来,每个车位还被喷涂上了春夏秋冬的彩绘。四时轮转,智慧生活已经在不经意间从城市大脑渗入到了留下街道的生活场景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通过科学测算,设置的彩绘临时泊车位△通过科学测算,设置的彩绘临时泊车位

2021年,杭州留下街道的人们还在期待着,最原生态的湿地环境和最现代的智慧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从留下街道杨家牌楼出发,每年元旦的登高迎新大会,是这里向2021问好的方式△从留下街道杨家牌楼出发,每年元旦的登高迎新大会,是这里向2021问好的方式

(编辑 王法)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