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集群驱动 拓展深蓝
12月18日,第二届“海丝论坛”暨2020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本次论坛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广东海丝研究院、广东海洋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协办,以“集群驱动 拓展深蓝”为主题,聚焦“双循环”背景下的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集群化发展路径。
来自海洋领域的一批院士专家、国内海洋领域学者、相关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湾区经济领先优势、能源产业开拓创新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探讨。
与会专家表示,海兴则国富民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战略决策,对下一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海洋成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本次“海丝论坛”的亮点之一即与当前政策紧密结合,更加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会专家围绕“双循环”背景下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集群化发展路径,献言献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在当天上午的演讲中表示,海洋经济对国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海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海洋大国,还存在很多短板。下一阶段,中国要主动参与全球海洋开发与合作的规则制定,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技术的科研运用。”郑永年认为,广阔的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要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同时也要重视海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探索军民融合等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新模式。
针对如何构建沿海地区发展新格局,原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表示,随着支撑沿海地区发展的空间资源正在锐减,沿海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的压力也在增大,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需改变固守传统产业的思路,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他看来,“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积极地推进各沿海地区形成湾区经济,包括提升沿海城市集聚功能,推进东部地区现代化,以此促进沿海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形成湾区经济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论坛上,围绕海洋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何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许振强分别发表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天基海洋信息智能感知与融合研究”,“创新驱动能源勘查助力推进湾区发展”的主题演讲,以新体系评价海洋产业,以新技术武装海洋产业,以新应用扩大海洋产业,以新思路提质海洋产业。
在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剑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海洋经济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粤港澳大湾区要抓住这个绝好的发展机遇,让海洋经济为大湾区发展带来新动力、新动能。接下来,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本次论坛还分设了“企业家座谈会”以及“双区驱动,抢占要地”两场平行论坛。在“企业家座谈会”分论坛上,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创投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代表就海洋经济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展开对话。而在“双区驱动,抢占要地”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发挥湾区优势,打造海洋经济新高地”“推进南沙创新,构筑蓝色产业新支柱”话题展开讨论,问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沃土
12月18日,广东省对外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
《建议》针对建设海洋强省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高地,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集群,培育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制造、临海石化钢铁等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1059亿元,同比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6%。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
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海洋经济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海洋经济增长对广东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2.4%,全省海洋产业“四上企业”从业人数59.3万人,占全省“四上企业”总从业人数的2.5%。
位于珠江出海口,集成区位、政策、功能和资源等多重优势的广州南沙,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南沙已经强势起步。当前,南沙已明确了其海洋经济发展方向,正围绕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推开布局。
“南沙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底蕴深厚,先行先试条件非常优越,一定要认真确立南沙新区的区域定位”,王殿昌认为,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来看,南沙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南沙具有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国家级新区及自贸区“双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国际航运枢纽的功能优势。
这与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段德海的观点相呼应。段德海表示,广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海洋经济大市,经济发展优势明显,海洋产业齐聚、基础设施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高、科技创新实力强。
而南沙作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了华南地区大部分的涉海科研机构,其中包括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在华南乃至全国首屈一指。
“多重有益因素在这里叠加,形成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沃土,南沙区海洋产值保持着年均增速达双位数的增长态势。”段德海表示,南沙是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地和广州“一核引领,四区驱动”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核心区域,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的桥头堡,更是我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港口交流合作的重要节点。
接下来,随着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南沙将依托有力的政策、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在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和我国海洋经济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南沙区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国际航运物流、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国际邮轮游艇旅游、海洋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集聚,将建设全球海洋资源配置的新节点、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珠三角海洋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引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流湾区、广东省海洋对外开放的前沿平台。
(作者:李振,于长洹 )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